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螺旋结构的定型模具,包含第一定型部、第二定型部;所述第一定型部设置在第二定型部的前部;所述第一定型部,包含第一梅花形通孔;所述第二定型部,包含第二梅花形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案的螺旋结构的定型模具,包含第一定型部、第二定型部;所述第一定型部设置在第二定型部的前部;所述第一定型部用来初步定型;第二定型布用来初步定型后的管状物的应力恢复定型;定型过程中,管状物以一定的旋转速度旋转,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螺旋结构的定型模具定型后,即可制成内、外壁均呈螺旋结构的管状物。(*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定型模具,特指一种管状物的内、外壁均呈梅花形螺旋结构的螺旋结构的定型模具,属于管状物的定型模具
技术介绍
通常情况下,管状物内设置有圆形孔,其内壁都是光滑的,这种管状物用来导流流体时,在相同压力下,流速慢,且方向感差;为了达到预期的流速,通常采用增加压力的方法来实现,这必然会导致能耗的增加,为此迫切需要开发了一种新的管状物,所述新的管状物的内、外壁均呈梅花形螺旋结构;为了能生产出这种新的管状物,我们开发了一种螺旋结构 的定型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管状物的内、外壁均呈梅花形螺旋结构的螺旋结构的定型模具。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螺旋结构的定型模具,包含第一定型部、第二定型部;所述第一定型部设置在第二定型部的前部;所述第一定型部,包含第一定型部壳体、第一定型部空腔、第一定型模片;所述第一定型部空腔设置在第一定型部壳体的内部,形成一个通道;所述第一定型模片有多个,间隔地设置在第一定型部空腔内;所述第一定型模片,包含第一定型模片本体、第一梅花形通孔、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梅花形通孔设置在第一定型模片本体的中心;所述第一滑槽有多个,均匀地设置在第一定型模片本体的外圆周上;所述每个第一定型模片的第一定型模片本体的外圆周可沿第一滑槽旋转地设置在第一定型部空腔内;所述第二定型部,包含定型杆、第二定型模片,所述第二定型模片,包含第二定型模片本体、第二梅花形通孔、第二滑槽;所述第二定型模片本体呈圆形;所述第二梅花形通孔设置在第二定型模片本体的中心;所述第二滑槽有多个,均匀地沿第二定型模片本体的圆周方向设置在第二定型模片本体的外围;所述第二定型模片有多个,且间隔设置在定型杆上;所述定型杆有多根,每根定型杆穿过每片第二定型模片的第二滑槽。优选的,所述每片第二定型模片上设置有4个第二滑槽,所述定型杆有4根;所述每根定型杆穿过每片第二定型模片本体上对应的第二滑槽;所述多片第二定型模片本体形成螺旋状设置。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方案的螺旋结构的定型模具,包含第一定型部、第二定型部;所述第一定型部设置在第二定型部的前部;所述第一定型部用来初步定型;第二定型布用来初步定型后的管状物的应力恢复定型;定型过程中,管状物以一定的旋转速度旋转,通过本技术所述的螺旋结构的定型模具定型后,即可制成内、外壁均呈螺旋结构的管状物。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附图I为本技术的螺旋结构的定型模具的局部剖视图;附图2为附图I的A-A的放大剖视图;附图3为附图I的B-B的放大剖视图;其中1、第一定型部壳体;2、第一定型部空腔;3、第一定型模片;4、定型杆;5、第二定型模片;31、第一定型模片本体;32、第一梅花形通孔;33、第一滑槽;51、第二定型模片本体;52、第二梅花形通孔;53、第二滑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附附图说明图1-3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螺旋结构的定型模具,包含第一定型部、第二定型部;所述第一定型部设置在第二定型部的前部;所述第一定型部,包含第一定型部壳体I、第一定型部空腔2、第一定型模片3 ;所述第一定型部空腔2设置在第一定型部壳体I的内部,形成一个通道;所述第一定型模片3有多个,间隔地设置在第一定型部空腔2内;所述第一定型模片3,包含第一定型模片本体31、第一梅花形通孔32、第一滑槽33 ;所述第一梅花形通孔32设置在第一定型模片本体31的中心;所述第一滑槽33有多个,均匀地设置在第一定型模片本体31的外圆周上;所述每个第一定型模片3的第一定型模片本体31的外圆周可沿第一滑槽33旋转地设置在第一定型部空腔2内;所述第二定型部,包含定型杆4、第二定型模片5,所述第二定型模片5,包含第二定型模片本体51、第二梅花形通孔52、第二滑槽53 ;所述第二定型模片本体51呈圆形;所述第二梅花形通孔52设置在第二定型模片本体51的中心;所述第二滑槽53有多个,均匀地沿第二定型模片本体51的圆周方向设置在第二定型模片本体51的外围;所述第二定型模片5有多个,且间隔设置在定型杆4上;所述定型杆4有多根,每根定型杆4穿过每片第二定型模片5的第二滑槽53 ;本实施例中,所述每片第二定型模片5上设置有4个第二滑槽53,所述定型杆4有4根;所述每根定型杆4穿过每片第二定型模片本体51上对应的第二滑槽52 ;所述多片第二定型模片本体51形成螺旋状设置。本技术方案的螺旋结构的定型模具,包含第一定型部、第二定型部;所述第一定型部设置在第二定型部的前部;所述第一定型部用来初步定型;第二定型布用来初步定型后的管状物的应力恢复定型;定型过程中,管状物以一定的旋转速度旋转,通过本技术所述的螺旋结构的定型模具定型后,即可制成内、外壁均呈螺旋结构的管状物。以上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权利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螺旋结构的定型模具,包含第一定型部、第二定型部;所述第一定型部设置在第二定型部的前部;所述第一定型部,包含第一定型部壳体、第一定型部空腔、第一定型模片;所述第一定型部空腔设置在第一定型部壳体的内部,形成一个通道;所述第一定型模片有多个,间隔地设置在第一定型部空腔内;所述第一定型模片,包含第一定型模片本体、第一梅花形通孔、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梅花形通孔设置在第一定型模片本体的中心;所述第一滑槽有多个,均匀地设置在第一定型模片本体的外圆周上;所述每个第一定型模片的第一定型模片本体的外圆周可沿第一滑槽旋转地设置在第一定型部空腔内;所述第二定型部,包含定型杆、第二定型模片,所述第二定型模片,包含第二定型模片本体、第二梅花形通孔、第二滑槽;所述第二定型模片本体呈圆形;所述第二梅花形通孔设置在第二定型模片本体的中心;所述第二滑槽有多个,均匀地沿第二定型模片本体的圆周方向设置在第二定型模片本体的外围;所述第二定型模片有多个,且间隔设置在定型杆上;所述定型杆有多 根,每根定型杆穿过每片第二定型模片的第二滑槽。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螺旋结构的定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片第二定型模片上设置有4个第二滑槽,所述定型杆有4根;所述每根定型杆穿过每片第二定型模片本体上对应的第二滑槽;所述多片第二定型模片本体形成螺旋状设置。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螺旋结构的定型模具,包含第一定型部、第二定型部;所述第一定型部设置在第二定型部的前部;所述第一定型部,包含第一梅花形通孔;所述第二定型部,包含第二梅花形通孔;本技术方案的螺旋结构的定型模具,包含第一定型部、第二定型部;所述第一定型部设置在第二定型部的前部;所述第一定型部用来初步定型;第二定型布用来初步定型后的管状物的应力恢复定型;定型过程中,管状物以一定的旋转速度旋转,通过本技术所述的螺旋结构的定型模具定型后,即可制成内、外壁均呈螺旋结构的管状物。文档编号B29C47/90GK202764185SQ20122030330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7日专利技术者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旋结构的定型模具,包含第一定型部、第二定型部;所述第一定型部设置在第二定型部的前部;所述第一定型部,包含第一定型部壳体、第一定型部空腔、第一定型模片;所述第一定型部空腔设置在第一定型部壳体的内部,形成一个通道;所述第一定型模片有多个,间隔地设置在第一定型部空腔内;所述第一定型模片,包含第一定型模片本体、第一梅花形通孔、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梅花形通孔设置在第一定型模片本体的中心;所述第一滑槽有多个,均匀地设置在第一定型模片本体的外圆周上;所述每个第一定型模片的第一定型模片本体的外圆周可沿第一滑槽旋转地设置在第一定型部空腔内;所述第二定型部,包含定型杆、第二定型模片,所述第二定型模片,包含第二定型模片本体、第二梅花形通孔、第二滑槽;所述第二定型模片本体呈圆形;所述第二梅花形通孔设置在第二定型模片本体的中心;所述第二滑槽有多个,均匀地沿第二定型模片本体的圆周方向设置在第二定型模片本体的外围;所述第二定型模片有多个,且间隔设置在定型杆上;所述定型杆有多根,每根定型杆穿过每片第二定型模片的第二滑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正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星河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