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自动车床,其特征在于,由一传动机构、一夹料机构、一滑动机构、一缓冲机构及一限位机构组成;其中: 该传动机构又包括撑持架(21)、轴承座(22)、(23)、轴杆(24)、齿形轮(25)、(26)、(12)、(14)及时规皮带(27)、(28); 所述撑持架顶部具有一平台,该平台顶面锁装轴承座(22)和轴承座(23),该轴承座(22)和轴承座(23)供枢穿跨置一轴杆,该轴杆二端分别固定齿形轮(25)、齿形轮(26),其齿形轮(25)是用时规皮带(27)绕套至主转轴的齿形轮(12)上传动,而齿形轮(26)则借时规皮带(28)绕套至副转轴的齿形轮(14)上传动;在该主转轴高速旋转时即由齿形轮(12)和时规皮带(27)传动齿形轮(25),再通过轴杆带动齿形轮(26)及时规皮带(28)以及齿形轮(14)传动副转轴,使副转轴和主转轴同步旋转; 所述夹料机构由脚座、轴杆、压缸、驱动体及底座组成; 该脚座概呈L形体,分别锁固于副转轴头部顶面的二侧,其竖部区间跨组轴杆; 该轴杆削设一平面供固组压缸,二端是设稍小径枢接端,供穿置在脚座的穿孔中作为压缸倾仰角度的活动关节; 该驱动体是矩形镂空框体,上下二面设有上突耳和下突耳,上突耳借销枢接于压缸的伸缩杆上,中央通空位置则以二销枢装被动环,而下突耳用另一销枢组在底座的容置槽中,作为驱动体倾斜角度的活动关节; 该底座朝上伸设一对突耳,以使二突耳之间形成容置槽,该容置槽供组接驱动体的下突耳,再借销枢定; 所述滑动机构又由滑轨、组立板、定位块、缓冲器、夹具缸、夹头及挡板构成;其中 该滑轨二端是利用前撑持架和后撑持架跨设在车床机体的副转轴上方,其底部滑座固接组立板,该组立板的前方锁接定位块,该定位块的径向穿孔组装缓冲器,该组立板的后方固组夹具缸,该夹具缸的底部二活动爪上分别锁固夹头,该夹头的相对面是具有凹陷夹爪,该挡板是锁装在组立板的旁侧,其顶部设一水平顶面; 所述缓冲机构又由本体、固定块、锁板、缓冲器及微调螺栓组成;其中: 该本体顶面二侧设有斜突缘,该二固定块相对的面是略呈三角锥形,底部外侧隅角削设一斜面,该斜面恰与该本体的斜突缘对应匹配,该锁板是组置于本体后面供组装缓冲器,该本体前面缓冲器一旁利用锁紧螺帽组装微调螺栓,其整体是用二固定块相对的三角锥卡制在滑动机构的滑轨二侧; 所述限位机构是又包括有压缸、定位轴、导套及固定板;其中 该压缸的伸缩轴组装有一管段定位轴,其下方锁接导套和固定板,该导套的中央穿孔供导正定位轴作上下位移,整体是借固定板锁组在滑槽内部,使其恰位于滑动机构的滑轨上方,是借压缸的伸缩轴往复推出定位轴,供止挡滑动机构往后位移的定位点。(*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新型一种车床,尤其涉及一种使动作顺畅,提高送料品质、车削精度、生产效率及降低生产成本的改进的自动车床。
技术介绍
现有的自动车床构造如附图说明图13、图14所示,其底座71上方具有相互对应的主体711与联结座712,该主体711具有可自转运动的外管713,管内一端为由外向内渐缩锥状的束合端,其缸体72连接于联结座712而与外管713遥相对应,其连动块73呈分岔状螺接于缸体72的轴杆721上,其被动环74的环内具有呈自转状的内管741,以套入该外管713内与爪夹管75螺接为一体,环外周边相对位置凹陷有嵌入槽742,供连动块73分岔的两端731插置定位。据此,借由缸体72的轴杆721所螺接的连动块73,操控被动环74随其推进或拉回而移位运动,致使该内管741连同爪夹管75一并在外管713中作同步往复式移位运动,而使爪夹管75紧工件及松释工件。但其连动块73分岔出两端731,单边以缸体72驱动被动环74移动位置,其施力点位于单边,偶有发生动作不顺畅的缺点,亟待业者加以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自动车床偶有发生动作不顺畅的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改进的自动车床,其可达到自动车床动作顺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春吉,
申请(专利权)人:蔡春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