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油压式刀把的衬套,其为一中空的筒体,于两端外周壁分别形成一道径向突出的第一凸环,第二凸环,于第一、第二凸环之间的筒壁外周壁设有两段径向凹入的挠性筒壁,挠性筒壁的外周缘中间设为朝外凸出的凸出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将衬套的挠性筒壁中段设为往外突出的较厚的突出部,当其外周缘受到油液压力时,由两端较薄处变形,而使凸出部的内周壁贴向刀具表面,形成一道与刀具接触的环面,故可以提升衬套的夹持力,避免刀具切削时,阻力过大而使刀具在衬套内空转。(*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以切除材料的方式对金属加工的机械附属零件,尤其指一种借油压方式夹紧切削刀具的油压刀把的衬套。
技术介绍
传统加工机械用以夹持刀具的方式,在筒夹的夹持端周壁设有剖槽,使筒夹具有弹性,使用时利用外径的斜度设计,使筒夹变形夹持刀具,但由于其强制迫紧力有一定的局限,当其夹持力无法承受刀具切削时的切削阻力时,刀具即无法随着筒夹转动,因此,有业者设计一种如图4、图5所示的油压式刀把,其具有一刀把主体30,刀把主体30的中心设有一穿孔,穿孔31其中一端形成一内径较大的容室32,以供一衬套40穿置于该容室32内,衬套40为中空的圆筒体,其中一端设为可穿置于容室32内的内凸环41,另一端则设为封闭于容室32开口端的外凸环42,位于内、外凸环41、42之间的衬套40的周壁上,间隔设有二段径向凹入的挠性筒壁43,该挠性筒壁43周壁较薄,因此受力是可以变形,而刀把主体30周壁上设有油路,以注入油体并且加压,使衬套40的挠性筒壁43变形。请同时参阅图4、5、6,所述设于刀把主体30周壁上设有一斜向设于周壁上并且与穿孔31相通的注水孔33,以将冷却水注入刀把主体30内,而其油路则包括一垂直设于具有容室32该侧周壁上的注油孔37,油液可以由注油孔37注入,再以一螺栓制成的塞体塞住。另如图4、6、7所示,于刀把主体30设有容室32该端周壁上设有一倾斜延伸的施压油孔35,施压油孔35再以一细油道350朝向刀把主体30前侧延伸,于细油道350近末端处以一出油孔36与容室32相通,于施压油孔35依序置入塑胶制的止油塞51、金属制的推抵柱52以及固定螺栓53。当由注油孔37注入油液,并且以塞体38封闭于注油孔37以后,将施压油孔35上的固定螺栓53朝向施压油孔35内部螺入,即可以增加容室内的油液压力,如图13局部放大图所示的迫使衬套40的挠性筒壁43变形抵迫于刀具A,然而,由图10所示,由于该挠性筒壁43是平直状,一旦受力时,中间部位的变形量最大,即如图13所示呈弧形的挠性弯曲,仅以中间点抵迫于刀具A,而与刀具A表面形成线接触,致使衬套40与刀具A之间夹制力不足。因此,现有技术油压式刀把衬套具有接触面积小,夹制力小的缺点,如加工时阻抗较大时,可能造成刀具空转的情形。
技术实现思路
为改善上述油压式刀把的衬套夹制力不足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增加夹制面积,进而提高夹制力的衬套。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油压式刀把的衬套,其为一中空的筒体,于两端外周壁分别形成一道径向突出的第一凸环,第二凸环,于第一、第二凸环之间的筒壁外周壁设有两段径向凹入的挠性筒壁,挠性筒壁的外周缘中间设为朝外凸出的凸出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由于将衬套的挠性筒壁中段设为往外突出的较厚的突出部,当其外周缘受到油液压力时,由两端较薄处变形,而使凸出部的内周壁贴向刀具表面,形成一道与刀具接触的环面,故可以提升衬套的夹持力,避免刀具切削时,阻力过大而使刀具在衬套内空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局部剖示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组装于刀把主体内部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时衬套本体变形夹制刀具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4为现有油压式刀把主体与衬套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为现有油压式刀把主体与衬套的组合局部剖面示意图;图6为现有的油压式刀把主体的端面示意图;图7为现有油压式刀把主体的局部侧视剖面示意图;图8为现有油压式刀把与衬套的使用状态局部剖面示意图。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参阅图1、图2、图3,油压式刀把的衬套10,由于与之配合的刀把,以及刀把上的油路与前述现有技术差不多,并且非为本技术的专利技术重点,故于此不赘述,本技术提供的衬套10为一中空的筒体,其伸入刀把主体30的容室32内部该端的外周壁设为径向突出的第一凸环11,另一端则设为封闭于刀把主体的第二凸环12,于第一凸环11及第二凸环12之间的筒壁外周壁设为凹入状,以形成两段周壁较薄的挠性筒壁13,两挠性筒壁13之间即形成一间隔部14,与间隔部14上凹设有轴向延伸于挠性筒壁13外侧的输油道140,使油液得以流通于两挠性筒壁13外周壁,两段挠性筒壁13外周缘为中间高两端低状,在以中段形成一朝外突出的较厚的凸出部130,两端则形成凹入部131。使用时将刀具A穿置于衬套10内部,当刀把主体30容室32内之油液压力增大时,油液的压力将会促使挠性筒壁13如图3所示朝向刀具A弯曲变形,由于挠性筒壁13的两端凹入部131设为较薄,因此较易变形,,促使设于中间较厚的凸出部130内周壁平贴于刀具A表面,使挠性筒壁13与刀具A表面形成面接触,由于接触面积大,磨擦力大,故可以提升衬套10的夹制力,避免切削加工时阻力增大而形成自转。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油压式刀把的衬套,其为一中空的筒体,于两端外周壁分别形成一道径向突出的第一凸环,第二凸环,于第一、第二凸环之间的筒壁外周壁设有两段径向凹入的挠性筒壁,其特征在于挠性筒壁的外周缘中间设为朝外凸出的凸出部。专利摘要一种新型油压式刀把的衬套,其为一中空的筒体,于两端外周壁分别形成一道径向突出的第一凸环,第二凸环,于第一、第二凸环之间的筒壁外周壁设有两段径向凹入的挠性筒壁,挠性筒壁的外周缘中间设为朝外凸出的凸出部;本技术由于将衬套的挠性筒壁中段设为往外突出的较厚的突出部,当其外周缘受到油液压力时,由两端较薄处变形,而使凸出部的内周壁贴向刀具表面,形成一道与刀具接触的环面,故可以提升衬套的夹持力,避免刀具切削时,阻力过大而使刀具在衬套内空转。文档编号B23B31/02GK2912868SQ20062000561公开日2007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26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26日专利技术者陈金堆 申请人:漳州升源机械工业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油压式刀把的衬套,其为一中空的筒体,于两端外周壁分别形成一道径向突出的第一凸环,第二凸环,于第一、第二凸环之间的筒壁外周壁设有两段径向凹入的挠性筒壁,其特征在于:挠性筒壁的外周缘中间设为朝外凸出的凸出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金堆,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升源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