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公开了下肢抬高垫。该下肢抬高垫,包括垫体和垫套,垫体包括顶面和底面,顶面上设有第一凹槽,垫体一侧还设有斜面,斜面为倒S型,顶面和斜面一次成型为整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下肢抬高垫,前高后低,可使患者下肢自然抬高,无悬空感,有利于静脉血液回流,具有结构简单、使用舒适、容易使肢体稳定放置、不易滑落的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临床用品,特别涉及可抬闻下肢的下肢抬闻塾。
技术介绍
为下肢外伤、下肢静脉血管疾病、下肢淋巴疾病等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为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减轻下肢肿胀和病人痛苦,抬高下肢是治疗中时常采用的护理方法之一,且根据治疗要求,需要将下肢抬高20cm 30cm。传统护理方法之一是应用棉被、枕头或衣物垫在患者的下肢下。采用这种方式时,患者下肢容易滑落,不能保持下肢被抬高的状态,而且如果所垫之物过高或者过低时,导致患者下肢被过于抬高或过低,影响血液循环效果,患者不舒适。·还有一种护理方法是用器械直接将患者下肢吊起。然而,采用这种方式时,长时候后患者下肢容易产生僵硬感,患者不舒适。目前医院提供的病床可通过将床尾摇高以达到抬高患者下肢的目的。然而,将床尾摇高时,高度难控制,床尾摇高部位宽度统一,患者双腿均被抬高,心肺功能不良者难以耐受,且缺乏针对性,不适于只需单侧下肢抬高的患者。而且,床尾摇高部位使得抬高面前后高度一致,不利于静脉回流,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舒适、容易使肢体稳定放置、不易滑落的下肢抬高装置仍是目前亟待被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下肢抬高垫,包括垫体和垫套,垫体包括顶面和底面,顶面上设有第一凹槽,垫体一侧还设有斜面,斜面为倒S型,顶面和斜面一次成型为整体。由此,该下肢抬高垫的斜面的倒S型设计更符合人体下肢构造,使用更舒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顶面和斜面连接处设有第一弧形凸起,斜面包括上部和底部,上部设有第二凹槽,底部为平面,上部和底部连接处设有第二弧形凸起。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顶面和斜面的两对侧分别设有曲线形凸起,两组曲线形凸起沿顶面和斜面而设。由此,患者将下肢放于该下肢抬高垫上时,不易滑落。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垫体为梯形,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为半圆柱形凹槽,第一弧形凸起、第二弧形凸起为半圆柱形凸起。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垫体高度为20cm 30cm。由此,可使患者下肢抬高度符合下肢抬高20cm 30cm的护理要求。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下肢抬高垫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下肢抬高垫的侧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I、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下肢抬高垫的结构示意。如图所示,该下肢抬高垫包括垫体I和垫套2,垫体I为梯形设计,垫体I包括顶面3和底面12,顶面3上设有第一凹槽4,垫体I 一侧还设有斜面5,斜面5为倒S型,顶面3和斜面5连接处设有第一弧形凸起6,斜面5包括上部7和底部8,上部7设有第二凹槽9,底部8为平面,上部7和底部8连接处设有第二弧形凸起10,顶面3和斜面5 —次成型为整体。斜面5相对于底面12的倾角为30°左右。第一凹槽4、第二凹槽9为半圆柱形凹槽,第一弧形凸起6、第二弧形凸起10为半圆柱形凸起。由此,该下肢抬高垫的斜面的倒S型设计更符合人体下肢构造,使用更舒适。为了避免患者将下肢放于该下肢抬高垫上时,下肢滑落,顶面3和斜面5的两对侧分别设有曲线形凸起11,两组曲线形凸起11沿顶面3和斜面5而设。为患者下肢抬高度符合下肢抬高20cm 30cm的护理要求,根据身高的不同,下肢抬高垫可设计为低、中、高三种规格。以中号为例,垫体I长度为70cm、宽度和高度均为25cm,顶面3长度为20cm,上部7长度为20cm,底部长度为30cm,第一凹槽4深约2cm,第二凹槽9深约3cm,第一凹槽4和第二凹槽9的宽度为17cm,斜面5呈水平30°倾角,两组曲线形凸起11高度为2cm。使用时,患者抬高下肢,将足跟放于垫体I的顶面3上,腿部放在斜面5上,因设有第二凹槽9和第二凸起10,患者下肢可与该下肢抬高垫完全吻合。使用时,沿顶面3和斜面5两对侧而设的曲线形凸起11可将下肢固定于两组曲线形凸起11内,容易使肢体稳定放置、不易滑落。由此,患者下肢自然提高,没有悬空感,且特殊的倒S型斜面设计更符合人体构造,患者感觉舒适,有益于静脉血液回流。为避免长时间使用造成垫体I坍塌,影响使用,本实施例中的垫体采用高硬度海绵制作。为了避免因患者下肢伤口处的污物沾染该下肢抬高垫致使垫套2不易清洗,本实施例中的垫套2采用人造革制作。由此,简单擦拭即可将污物清理,且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细菌感染影响患者伤口愈合。本技术提供的下肢抬闻塾,如闻后低,可使患者下肢自然抬闻,无悬空感,有利于静脉血液回流,具有结构简单、使用舒适、容易使肢体稳定放置、不易滑落的效果。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下肢抬高垫,包括垫体和垫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垫体包括顶面和底面, 所述顶面上设有第一凹槽, 所述垫体一侧还设有斜面,所述斜面为倒S型, 所述顶面和所述斜面一次成型为整体。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下肢抬高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和所述斜面连接处设有第一弧形凸起,所述斜面包括上部和底部,所述上部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底部为平面,所述上部和所述底部连接处设有第二弧形凸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肢抬高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和所述斜面的两对侧分别设有曲线形凸起,两组所述曲线形凸起沿所述顶面和所述斜面而设。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肢抬高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垫体为梯形,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为半圆柱形凹槽,所述第一弧形凸起、第二弧形凸起为半圆柱形凸起。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下肢抬高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垫体高度为20cm 30cm。专利摘要本申请公开了下肢抬高垫。该下肢抬高垫,包括垫体和垫套,垫体包括顶面和底面,顶面上设有第一凹槽,垫体一侧还设有斜面,斜面为倒S型,顶面和斜面一次成型为整体。本技术提供的下肢抬高垫,前高后低,可使患者下肢自然抬高,无悬空感,有利于静脉血液回流,具有结构简单、使用舒适、容易使肢体稳定放置、不易滑落的效果。文档编号A61G7/075GK202761590SQ20122023826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5日专利技术者黄庆红 申请人:黄庆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下肢抬高垫,包括垫体和垫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垫体包括顶面和底面,?所述顶面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垫体一侧还设有斜面,所述斜面为倒S型,?所述顶面和所述斜面一次成型为整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庆红,
申请(专利权)人:黄庆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