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下肢托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51113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1 17:33
一种医用下肢托架,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它包括包括底座、下肢托板、伸缩式支撑气囊及充放气装置,下肢托板的近端与底座铰接,下肢托板的远端与伸缩式支撑气囊的上端连接,伸缩式支撑气囊下端与底座连接,充放气装置与伸缩式支撑气囊连通,下肢托板表面设有下肢容置凹槽,凹槽的内表面为圆弧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时能够方便地将下肢托板调节至合适位置,从而可根据需要随意调节患肢的高度,使患肢处于合适的位置;下肢容置凹槽,使患肢置于下肢托板上时能够更好地保持位置固定,防止患肢移位滑落而造成二次损伤;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较为紧凑,占用空间较小,有利于病床保持整齐。(*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医用下肢托架
技术介绍
对于下肢受伤的患者,早期治疗期间,有很多情况需要将患肢支撑到合适的位置,比如在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在患者躺卧在病床上并且其受伤的下肢由于种种原因需要悬空的时候等等。目前将患肢抬高常用的方法是用枕头或被褥垫在患肢下面,这样一方面容易使病床变得拥挤杂乱,使患者感觉不够舒适,另一方面,由于枕头或被褥尺寸较为单一且容易变 形,以致难以随意将患肢调节到合适的高度并一直保持该高度位置,影响康复速度,再一方面,由于患肢只是简单地放置在枕头或被褥上,极易移位,当患者不小心或入睡时,患肢容易从枕头或被褥上滑落,造成二次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医用下肢托架,使用时可根据需要随时调节患肢的高度,使患肢保持在合适位置上。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医用下肢托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下肢托板、伸缩式支撑气囊及充放气装置,下肢托板的近端与底座铰接,下肢托板的远端与伸缩式支撑气囊的上端连接,伸缩式支撑气囊下端与底座连接,充放气装置与伸缩式支撑气囊连通。本技术中,下肢托板的近端是指使用时其靠近患者臀部的一端,远端是指使用时其远离患者臀部的一端。通常,伸缩式支撑气囊的上端与下肢托板的中部连接,下肢托板的远端为自由端。也可以伸缩式支撑气囊的上端与下肢托板的远端连接。所述充放气装置包括中空充气球、三位三通阀及充气管;中空充气球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上设有进气单向阀,出气口上设有出气单向阀;三位三通阀具有进出气口、排气口和充气口,进出气口与伸缩式支撑气囊的腔体连通,充气口通过充气管与中空充气球的出气口连通。上述三位三通阀可在下述三个状态之间进行切换(I)在第一种状态,充气口与进出气口连通,排气口封闭,此时中空充气球可对伸缩式支撑气囊充气,伸缩式支撑气囊高度增大(即下肢托板高度随之增大);(2)在第二种状态,进出气口与排气口连通,充气口封闭,此时伸缩式支撑气囊内的气体可经进出气口、排气口排到外界,伸缩式支撑气囊高度减小(即下肢托板高度随之减小);(3)在第三种状态,进出气口封闭,排气口和充气口通常也封闭,此时伸缩式支撑气囊高度保持不变(即下肢托板高度保持不变)。所述出气单向阀和进气单向阀用于控制中空充气球腔体的气体流向,出气单向阀允许中空充气球腔体内的气体经出气口进入充气管、但不允许气体经出气口进入中空充气球腔体内,进气单向阀允许外界气体经进气口进入中空充气球腔体内、但不允许中空充气球腔体内的气体经进气口排出。中空充气球采用弹性材料(如橡胶)制成。当用手挤压中空充气球时,中空充气球腔体内的气体经出气口、充气管、充气口、进出气口进入伸缩式支撑气囊腔体内;松开手时,中空充气球恢复原状,此时中空充气球内部产生负压,外界空气经进气口进入中空充气球的腔体内。反复挤压、松开中空充气球,即可实现对伸缩式支撑气囊充气。为了使患肢置于下肢托板上时能够更好地保持位置固定,所述下肢托板表面设有下肢容置凹槽,能够防止患肢移位滑落而造成二次损伤。下肢容置凹槽的内表面为圆弧面。为了让患肢能够感觉更加舒适,所述下肢容置凹槽内设有衬垫,衬垫的下表面通过尼龙搭扣与下肢容置凹槽的表面连接。衬垫可采用海绵、棉布等软质材料制成。通过尼龙搭扣实现连接,使衬垫可拆洗。本技术使用时能够方便地将下肢托板调节至合适位置,从而可根据需要随意调节患肢的高度,使患肢处于合适的位置;下肢容置凹槽,能够防止患肢移位滑落而造成二次损伤,有效对患肢进行保护;另外,本技术结构较为紧凑,占用空间较小,有利于病床保持整齐。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医用下肢托架,包括底座I、下肢托板2、伸缩式支撑气囊3及充放气装置4,下肢托板2的近端与底座4铰接,下肢托板2的远端与伸缩式支撑气囊3的上端连接,伸缩式支撑气囊3下端与底座I连接,充放气装置4与伸缩式支撑气囊3连通。充放气装置4包括中空充气球401、三位三通阀402及充气管403 ;中空充气球401设有进气口 4011和出气口 4012,进气口 4011上设有进气单向阀4013,出气口 4012上设有出气单向阀4014 ;三位三通阀402具有进出气口 4021、排气口 4022和充气口 4023,进出气口 4021与伸缩式支撑气囊3的腔体连通,充气口 4023通过充气管403与中空充气球401的出气口 4012连通。出气单向阀4014和进气单向阀4013用于控制中空充气球腔体4015的气体流向,出气单向阀4014允许中空充气球腔体4015内的气体经出气口 4012进入充气管403、但不允许气体经出气口 4012进入中空充气球腔体4015内,进气单向阀4013允许外界气体经进气口 4011进入中空充气球腔体4015内、但不允许中空充气球腔体4015内的气体经进气口 4011排出。中空充气球401采用弹性材料(如橡胶)制成。根据需要,可对伸缩式支撑气囊3充气或使伸缩式支撑气囊3排气,以调节伸缩式支撑气囊3的高度(即调节下肢托板2的高度)。对伸缩式支撑气囊3充气的操作方法是先切换三位三通阀402的状态,使充气口4023与进出气口 4021连通,排气口 4022封闭;然后用手反复挤压、松开中空充气球401,即可实现对伸缩式支撑气囊3充气(挤压中空充气球401时,中空充气球的腔体4015内的气体经出气口 4012、充气管403进入伸缩式支撑气囊3腔体内;松开手时,中空充气球3恢复原状,此时中空充气球3内部产生负压,外界空气经进气口 4011进入中空充气球的腔体4015 内)。使伸缩式支撑气囊排气的操作方法是切换三位三通阀402的状态,使进出气口4021与排气口 4022连通,充气口 4023封闭,此时伸缩式支撑气囊3内的气体可经进出气口4021、排气口 4022排到外界。需要保持伸缩式支撑气囊3的高度时,切换三位三通阀402的状态,使进出气口4021封闭(排气口和充气口也封闭)。为了使患肢置于下肢托板2上时能够更好地保持位置固定,所述下肢托板2表面设有下肢容置凹槽201,能够防止患肢移位滑落而造成二次损伤。下肢容置凹槽201的内表面为圆弧面。为了让患肢能够感觉更加舒适,所述下肢容置凹槽201内设有衬垫5,衬垫5的下表面通过尼龙搭扣与下肢容置凹槽201的表面连接。衬垫5可采用海绵、棉布等软质材料制成。通过尼龙搭扣实现连接,使衬垫5可拆洗。权利要求1.一种医用下肢托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下肢托板、伸缩式支撑气囊及充放气装置,下肢托板的近端与底座铰接,下肢托板的远端与伸缩式支撑气囊的上端连接,伸缩式支撑气囊下端与底座连接,充放气装置与伸缩式支撑气囊连通。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医用下肢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气装置包括中空充气球、三位三通阀及充气管;中空充气球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上设有进气单向阀,出气口上设有出气单向阀;三位三通阀具有进出气口、排气口和充气口,进出气口与伸缩式支撑气囊的腔体连通,充气口通过充气管与中空充气球的出气口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下肢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肢托板表面设有下肢容置凹槽,容置凹槽的内表面为圆弧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用下肢托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下肢托板、伸缩式支撑气囊及充放气装置,下肢托板的近端与底座铰接,下肢托板的远端与伸缩式支撑气囊的上端连接,伸缩式支撑气囊下端与底座连接,充放气装置与伸缩式支撑气囊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燕朱素娟陈秀芝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