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脊柱后路椎间盘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93114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06: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脊柱后路椎间盘保护装置,用以解决人体脊柱后路创伤辅助治疗内固定效果不理想的问题,该脊柱后路椎间盘保护装置包括中间连接部,中间连接部上固定有第一连接杆,中间连接部上还安装有可沿自身长度方向移动的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通过其端部摆动安装于中间连接部上,该装置通过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分别固定于相邻的椎体上可实现人体的脊柱后路创伤辅助治疗的内固定,起到减轻椎间盘和椎间关节压力的作用,保护活动度和腰椎椎间关节前凸弯曲,增加牵引和加压应力抗震性,实现第一连接杆的多轴向摆动,具有很好的实用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指一种脊柱后路椎间盘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脊柱在人体的功能主要是稳定相邻的椎体,保护神经不受各种运动及负荷导致的损伤,提供各个节段的固有运动,保持脊柱的整体性,在脊柱内部传递和分散负荷,这之间的平衡可能会因病变及外科手术而受到破坏。在脊柱邻近节段发生病变后,传统的治疗手段是刚性融合手术,使脊柱病变节段通过选择性的植骨融合为一体,随着生物力学研究和材料科学的发展,脊柱的内固定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脊柱退行性疾病、脊柱肿瘤、创伤以至于脊柱感染等手术治疗 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内固定技术通常应用脊柱复位装置进行治疗,脊柱复位装置主要包括复位本体和与其适配的椎弓根钉,现有技术中,用于人体脊柱创伤辅助治疗的脊柱后路椎间盘保护器虽然非常普遍而且具有较大的疗效,但是在生理力学性变化等因素影响下,其减轻椎间盘和椎间关节压力的作用不是很大,牵引和加压应力抗震性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脊柱后路椎间盘保护装置,能够在人体的脊柱后路创伤辅助治疗中起到较好的内固定作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脊柱后路椎间盘保护装置,包括中间连接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固定于所述中间连接部上,所述第二连接杆可沿自身长度方向在所述中间连接部上移动,所述第二连接杆通过其端部摆动安装于所述中间连接部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中间连接部为圆柱形筒体,所述圆柱形筒体的两端封闭,所述第一连接杆固定于所述圆柱形筒体的第一端面外侧。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圆柱形筒体内设有与其内腔适配并可进行滑动的活塞,所述圆柱形筒体的第二端面上开有尺寸大于所述第二连接杆外径的通孔,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端部穿过所述通孔连接于所述活塞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连接杆伸入所述圆柱形筒体内的端部为球形头,所述活塞上开有与所述球形头相适配的球形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圆柱形筒体的中心轴线之间具有夹角。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中间连接部上固定了第一连接杆,同时在中间连接部上还安装了可沿自身长度方向移动的第二连接杆,该第二连接杆通过其端部摆动安装在中间连接部上,这样,通过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分别固定于相邻的椎体上即可实现人体的脊柱后路创伤辅助治疗的内固定,而且在第二连接杆的摆动和移动作用下,该装置可以实现适当角度的调整和位移,满足人体脊柱的生理运动需要。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_第二连接杆;11_球形头;2_ 圆柱形筒体;3_第二端面;31_通孔;4-活塞;5_第一端面;6_第一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I所示,该脊柱后路椎间盘保护装置包括中间连接部、第一连接杆6和第二连接杆1,该中间连接部为圆柱形筒体2,该圆柱形筒体2的两端均封闭,从而具有第一端面5和第二端面3。第一连接杆6通过其端部固定在第一端面5的外侧,其长度方向与圆柱形筒体2的中心轴线之间具有夹角;第二连接杆I通过其端部活动安装在圆柱形筒体2上,该第二连接杆I不仅能够沿自身的长度方向进行直线移动,而且能够以其端部为中心进行适当范围内的摆动。第二连接杆I的动作是通过以下结构实现的在第二端面3的中心位置开有尺寸大于第二连接杆I外径的通孔31,第二连接杆I的一端穿过通孔31伸入圆柱形筒体2的内腔内;在圆柱形筒体2内还设有与其内腔相适配的活塞4,该活塞4可以沿圆柱形筒体2的内腔壁进行滑动,同时第二连接杆I伸入圆柱形筒体2内腔的端部为球形头11,在活塞4上开有与球形头11相适配的球形槽,这样,当活塞4在圆柱形筒体2的内腔内移动时,第二连接杆I可沿其长度方向进行直线移动,当球形头11在球形槽内转动时,第二连接杆I可以该端部为中心进行适当范围内的摆动。该装置通过将第一连接杆6和第二连接杆I分别固定于相邻的椎体上可实现人体的脊柱后路创伤辅助治疗的内固定,起到减轻椎间盘和椎间关节压力的作用,保护活动度和腰椎椎间关节前凸弯曲,增加牵引和加压应力抗震性,可实现第一连接杆6的多轴向摆动,具有很好的实用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脊柱后路椎间盘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间连接部; 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固定于所述中间连接部上; 可沿自身长度方向在所述中间连接部上移动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通过其端部摆动安装于所述中间连接部上。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脊柱后路椎间盘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部为圆柱形筒体,所述圆柱形筒体的两端封闭,所述第一连接杆固定于所述圆柱形筒体的第一端面外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脊柱后路椎间盘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筒体内设有与其内腔适配并可进行滑动的活塞,所述圆柱形筒体的第二端面上开有尺寸大于所述第二连接杆外径的通孔,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端部穿过所述通孔连接于所述活塞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脊柱后路椎间盘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杆伸入所述圆柱形筒体内的端部为球形头,所述活塞上开有与所述球形头相适配的球形槽。5.如权利要求I至4任一项所述的脊柱后路椎间盘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圆柱形筒体的中心轴线之间具有夹角。专利摘要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脊柱后路椎间盘保护装置,用以解决人体脊柱后路创伤辅助治疗内固定效果不理想的问题,该脊柱后路椎间盘保护装置包括中间连接部,中间连接部上固定有第一连接杆,中间连接部上还安装有可沿自身长度方向移动的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通过其端部摆动安装于中间连接部上,该装置通过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分别固定于相邻的椎体上可实现人体的脊柱后路创伤辅助治疗的内固定,起到减轻椎间盘和椎间关节压力的作用,保护活动度和腰椎椎间关节前凸弯曲,增加牵引和加压应力抗震性,实现第一连接杆的多轴向摆动,具有很好的实用性。文档编号A61B17/70GK202761419SQ20122038900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8日专利技术者刘念 申请人:嘉思特华剑医疗器材(天津)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脊柱后路椎间盘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连接部;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固定于所述中间连接部上;可沿自身长度方向在所述中间连接部上移动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通过其端部摆动安装于所述中间连接部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念
申请(专利权)人:嘉思特华剑医疗器材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