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脊柱后路椎间盘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93114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06: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脊柱后路椎间盘保护装置,用以解决人体脊柱后路创伤辅助治疗内固定效果不理想的问题,该脊柱后路椎间盘保护装置包括中间连接部,中间连接部上固定有第一连接杆,中间连接部上还安装有可沿自身长度方向移动的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通过其端部摆动安装于中间连接部上,该装置通过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分别固定于相邻的椎体上可实现人体的脊柱后路创伤辅助治疗的内固定,起到减轻椎间盘和椎间关节压力的作用,保护活动度和腰椎椎间关节前凸弯曲,增加牵引和加压应力抗震性,实现第一连接杆的多轴向摆动,具有很好的实用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指一种脊柱后路椎间盘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脊柱在人体的功能主要是稳定相邻的椎体,保护神经不受各种运动及负荷导致的损伤,提供各个节段的固有运动,保持脊柱的整体性,在脊柱内部传递和分散负荷,这之间的平衡可能会因病变及外科手术而受到破坏。在脊柱邻近节段发生病变后,传统的治疗手段是刚性融合手术,使脊柱病变节段通过选择性的植骨融合为一体,随着生物力学研究和材料科学的发展,脊柱的内固定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脊柱退行性疾病、脊柱肿瘤、创伤以至于脊柱感染等手术治疗 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内固定技术通常应用脊柱复位装置进行治疗,脊柱复位装置主要包括复位本体和与其适配的椎弓根钉,现有技术中,用于人体脊柱创伤辅助治疗的脊柱后路椎间盘保护器虽然非常普遍而且具有较大的疗效,但是在生理力学性变化等因素影响下,其减轻椎间盘和椎间关节压力的作用不是很大,牵引和加压应力抗震性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脊柱后路椎间盘保护装置,能够在人体的脊柱后路创伤辅助治疗中起到较好的内固定作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脊柱后路椎间盘保护装置,包括中间连接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脊柱后路椎间盘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连接部;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固定于所述中间连接部上;可沿自身长度方向在所述中间连接部上移动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通过其端部摆动安装于所述中间连接部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念
申请(专利权)人:嘉思特华剑医疗器材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