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对光纤外加放电的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90796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0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装置,用于通过电极对光纤外加放电,具备:第一驱动机构,在与所述光纤的轴向正交的第一方向上可控地对所述电极进行驱动;及第二驱动机构,在与所述光纤的所述轴向正交且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上可控地对所述电极进行同步驱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将两条光纤的端面彼此熔接接合时,通常利用电弧放电,通过电弧放电的高热能使光纤的端面熔融而接合。用于进行熔接接合的装置通常被称为光纤熔接装置或接合器。上述的
中,为了实现更均匀的熔融,尝试了加热区域的扩大和加热的均匀化。专利文献I至3公开了相关的技术。 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3-248133号公报专利文献2 :美国专利第7670065号说明书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3-8416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一些情况下,有时不仅需要对大范围进行均匀地加热,还要动态地控制被输入热量的部位。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对电极相对于光纤的位置进行动态控制的同时外加放电的装置及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形态,用于通过电极向光纤外加放电的装置具备第一驱动机构,在与上述光纤的轴向正交的第一方向上,可控地对上述电极进行驱动;及第二驱动机构,在与上述光纤的上述轴向正交、且与上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上,可控地对上述电极进行同步驱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形态,用于通过电极向光纤外加放电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与上述光纤的轴向正交的第一方向上对上述电极进行驱动;在与上述光纤的上述轴向正交、且与上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上对上述电极进行同步驱动;向上述电极供电而产生放电。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在对电极相对于光纤的位置进行动态控制的同时进行外加放电。附图说明图I是说明如何使一对电极相对于光纤进行移动的不意图。图2是表示光纤熔接机中的使电极以接近或离开光纤的方式沿着该电极的轴向进行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的示意图。图3是表示光纤熔接机中的使电极沿着与光纤的轴向垂直的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的示意图。图4是表示对因向电极供电而产生放电所形成的放电路径相对于光纤的位置及朝向进行动态控制的例子的示意图,其中,图4 (a)表示使一对电极沿着与光纤的轴向垂直的方向移动的过程,图4 (b)表示使一对电极沿着该垂直方向移动并且还沿着该轴向移动的过程。图5是表示电极相对于光纤的移动模式的动作图,其中,图5 (a)是使阳电极与阴电极的相对位置错开地进行垂直移动的例子,图5 (b)是使阳电极与阴电极始终在同一轴上同步地进行垂直移动的例子,图5 (c)是使阳电极与阴电极的相对位置错开地进行垂直移动并且还以接近或离开光纤的方式进行水平移动的例子。图6是存在损伤、破缺、锯齿的光纤端面的放大主视图。图7是表示使电极在存在损伤、破缺、锯齿的光纤的端面上移动的同时进行放电而对光纤端面进行修补的例子的动作图。图8是表示利用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均不可动的电极对两条光纤的端面之间进行熔接的例子,其中,图8 Ca)是将电极的轴设为与光纤轴心相同的高度时的放电路径的状态图,图8 (b)是将电极的轴设成高于光纤轴心的位置时的放电路径的状态图,图8(C)是将电极的轴设为低于光纤的轴心的位置时的放电路径的状态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参照图I至图3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光纤熔接机进行说明。该装置主要利用于光纤的熔接,但也可以用于对端面进行修补或净化、除去其覆盖层或对光纤进行热处理。本实施方式的光纤熔接机是如下的装置,向端面Ia彼此对接配置的两条光纤I外加通过向一对电极(阳电极2与阴电极3)供电而产生的放电,从而将两条光纤I的端面Ia彼此熔接接合。作为一例,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图I至图3中,将左侧的电极称为阳电极2、将右侧的电极称为阴电极3,当然这种称呼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进行限定。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不仅能够适用于直流放电的情况,还能够适用于交流放电、矩形波放电或脉动电流放电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的光纤熔接机中,如图I所示,阳电极2与阴电极3沿着与光纤I的轴向(长度方向)Y垂直的垂直方向Z移动自如,且,上述阳电极2与阴电极3分别独立地移动自如,而且,具备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沿着该电极2、3的轴向(长度方向)X驱动上述阳电极2与阴电极3,以使上述阳电极2与阴电极3接近或离开光纤I。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便于说明,将阳电极2及阴电极3的轴向X改称为水平方向。驱动装置包括使阳电极2及阴电极3以接近或离开光纤I的方式沿着该电极2、3的轴向移动自如的图2所示的第一驱动机构4 ;和使阳电极2及阴电极3沿着与光纤I的轴向Y正交的方向Z移动自如的图3所示的第二驱动机构5。如图2所示,第一驱动机构4由固定基座6、相对于该固定基座6滑动自如的滑动件7及驱动滑动件7进行滑动的滑动件驱动部8构成。滑动件7沿着图2中的箭头X所示的方向(与电极2、3的轴向X相同的方向)滑动自如地安装于固定基座6。而且,用于驱动滑动件7进行滑动的滑动件驱动部8安装于固定基座6。滑动件驱动部8通过将由伺服电机进行旋转驱动控制的滚珠丝杠9安装于上述滑动件7而使该滑动件7相对于上述固定基座6滑动自如。如图3所示,第二驱动机构5包括安装成相对于上述滑动件7能够以支点轴10为中心进行转动的臂部11 ;和对该臂部11进行驱动的臂部驱动部12。臂部11例如具有大致形成L字形的臂部主体部11A、使臂部主体部IlA连接于上述支点轴10的连接部11B、固定阳电极2或阴电极3的固定部IlC及承受来自臂部驱动部12的驱动力的作用部11D。固定部IIC设于臂部主体部IlA的一端,作用部IID优选设于另一端。连接部IlB设于固定部IlC与作用部IlD的大致中间位置。在固定部IlC上固定有阳电极2或阴电极3。这些电极均优选为圆棒形状,其前端为圆锥状。或者,取代圆棒形状,也可以为方棒形状、平板状或块状,前端部也可以为棱锥状或其他锥形。作用部IlD也可以设置成从臂部主体部IlA突出并向斜后方延伸。 臂部驱动部12构成为,使作用部IlD大致进行直线运动。在这种结构中,例如可以利用具备伺服电机的滚珠丝杠13。或者,也可以应用液压装置或适当的连杆机构。当作用部IlD沿着方向A移动时,上述臂部11以支点轴10为支点进行转动,使阳电极2或阴电极3沿着方向Z大致进行直线运动。从作用部IlD到支点10的距离与从电极前端到支点10的距离可以大致相等,也可以为了增大或缩小运动距离而不同。或者,取代简单的臂部,也可以采用适当的曲柄机构或连杆机构。也可以通过适当的连杆机构来实现更精确的直线运动。当通过臂部驱动部12使作用部IlD沿着图3中箭头A所示的方向进行前进或后退的运动时,经由臂部11沿着方向Z对阳电极2或阴电极3进行驱动。方向Z与光纤I的轴向(长度方向)Y正交。在图3中,阳电极2与阴电极3能够在图3的实线位置与双点划线位置之间的范围内移动。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光纤熔接机中,能够使阳电极2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5与能够使阴电极3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5分别独立地进行移动。例如,可以使阳电极2与阴电极3彼此同步形成相同轨迹地进行移动,以使阳电极2与阴电极3始终相向。而且,也可以使其中一个电极向上方移动时使另一个电极向下方移动地进行移动,以维持使两个电极2、3的位置错开的状态。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光纤熔接机中,具有控制第一驱动机构4及第二驱动机构5的控制器(参照图2、图3) 18。该控制器18能够分别独立地驱动两个第一驱动机构4及两个第二驱动机构5,也可以同步驱动两个第一驱动机构4及两个第二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田和行佐佐木一美川西纪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藤仓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