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气泡产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89942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7 2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微气泡产生装置(1)的结构简单,具有可搬性,与装置规模相比能够高效率地在液体中产生微气泡。微气泡产生装置(1)具有微气泡产生器(10),微气泡产生器(10)被导入液体和气体,在液体中使气体微气泡化并排出。微气泡产生器(10)具有气液产生槽(11)和外壳槽(12),它们之间的空间作为液体的流路而构成。在该流路的上部具有多个液体供给口(17),通过流路从液体供给口(17)向气液产生槽(11)的内部供给液体。在气液产生槽(11)的内部,利用供给的液体产生回旋流(C),由此,在圆筒轴(S)周围产生负压空洞部分(V)。从给气部(13),借助负压空洞部分(V)的作用或者进一步通过进行强制给气,气体从外部被供给。供给的气体通过液体的回旋流而被微气泡化,从气液排出口(16)作为气液被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液体中产生微气泡的微气泡产生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直径在数十μm至数μm以下的称为微气泡的微细气泡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技术受到注意。在液体中包含多个微细气泡的系统与具有相同体积的包含单一气泡的系统相比,具有大得多的气泡表面积,并且微细气泡在水中等的滞留时间也最长。因此,微细气泡的气体溶解特性、微细气泡对液体中不纯物的吸附特性等提高,能够提高物质输送效果。微气泡技术在例如鱼贝类养殖、废水处理、化学反应装置、医疗、植物栽培等各种工业领域得到应用。作为产生微气泡的产生装置,已知使用液体的回旋流的产生装置。该装置将液体导入微气泡产生装置的槽的内部,并且在槽的内部利用液体产生回旋流。然后,利用该回旋流,在回旋的中心部产生负压空洞部分。然后,利用该负压空洞部分产生的压力差,向槽内导入气体,利用回旋流的剪切力将气体切断为微细气泡,生成微气泡。图6是用于说明如上所述的利用回旋流的微气泡产生装置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6所示的微气泡产生装置具有圆筒形状的气液产生槽101,从液体供给部102供给液体。液体的供给中使用泵等。并且,通过供给至气液产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7.07 JP 2010-1546311.一种微气泡产生装置,具有圆筒形状的气液产生槽、对该气液产生槽供给液体的液体供给装置、对所述气液产生槽供给气体的气体供给装置,借助由所述液体供给装置供给的液体在所述气液产生槽中产生回旋流,该回旋流的液体沿着圆筒的内面回旋,借助所述回旋流的剪切力使通过所述气体供给装置供给的气体微气泡化,该微气泡化的气体和所述供给的液体混合,生成气液,将生成的气液排出,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气体供给装置向所述气液产生槽供给气体的气体供给口设置在封闭所述气液产生槽的圆筒的两端部的圆形壁面中的一个上,
具有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气液产生槽的外壳槽,
在所述外壳槽中,在形成所述气液产生槽的圆筒的周向曲面的侧壁和所述外壳槽之间形成间隙,并且在设有所述气体供给口的所述气液产生槽的圆形壁面和所述外壳槽之间形成间隙,将由各个所述间隙所形成的空间作为所述液体的流路,
所述液体对所述圆形壁面的外侧的流路供给,该供给的液体流入所述侧壁的外侧的流路,
在所述气液产生槽中,所述侧壁的外侧的流路和所述气液产生槽的内部连通,具有液体供给口,将供给至所述流路的液体向所述气液产生槽的内部供给,该液体供给口至少沿所述侧壁的周向设有多个,液体的供给方向被设定为使得液体沿着绕所述气液产生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瀬一郎堤裕昭
申请(专利权)人:大巧技研有限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