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空气循环功能的鞋,其包括:鞋底,在其上面中央形成有容纳槽,并形成有空气室、气道及通道部以朝所述容纳槽的底面排放空气;缓冲垫,插入于所述鞋底的容纳槽,在行走过程中提供用于复原的缓冲力;倾斜粘接突起,沿着所述鞋底的容纳槽的外周形成,并形成为从外侧向内侧朝下方倾斜;多孔阀门板,层叠于所述缓冲垫的上面,其下端外周面面接触于所述倾斜粘接突起的上面,以在所述倾斜粘接突起的上侧形成收缩空间;多个阀门,突出形成于所述多孔阀门板的底面,在插入于形成在所述缓冲垫的孔的状态下,随着多孔阀门板的收缩及复原选择性地进行开闭,并朝鞋底的空气室排放鞋内的被污染的空气;中垫及鞋垫,依次层叠于所述多孔阀门板的上面,所述中垫及多孔阀门板,由于在行走过程中传达的负重,通过所述收缩及复原空间,相对于现有技术反复收缩及复原,从而排放鞋内的空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空气循环功能的鞋,更详细而言,涉及在行走过程中通过增加中垫和多孔阀门板的收缩及复原幅度,从而能够提高鞋内的空气循环功能的具有空气循环功能的鞋。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鞋用于保护行走人的脚,通常,当利用通风效果较差的皮革或合成树脂等来制作时,不利于鞋内的空气循环,因此,由于出汗或湿气等而产生臭气,并且由于细菌繁殖等而诱发脚气或湿疹等疾病。即,为了解决所述问题,目前专利技术了很多设置有通风装置的鞋子。通常,通风鞋的构造为在鞋底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吸入及排放空气的泵,在鞋的前侧或后侧设置有止回阀的吸气管及排气管,所述止回阀连接于所述泵,在行走时脚落地时通过设置在泵内部的弹性构件的抽吸作用,鞋子内部的空气通过吸气管被吸引到泵,并通过排气管排放到外部。但是,如上所述,现有的通风鞋的吸气管连接于鞋子的前侧或后侧中的任一区域,因此,只能吸入或排放预定量的空气,从而不能有效地循环分布在整个鞋内的空气。作为解决所述问题点的先行技术有本申请人在2007.09.07日申请并在2009.06.30日授权的授权号第10-0906521号(专利技术名称:具有空气循环功能的鞋,以下称为先行技术)。所述先行技术的技术要点如下。一种设置有空气循环装置的鞋,其包括:鞋底,其具备通过气道相互连接的多个空气室,在外周形成有与所述空气室连通而朝外部排放空气的通道部;多孔阀门板,覆盖于所述鞋底的上面;多个阀门,在突出形成于所述多孔阀门板的底面的状态下,分别插入于所述空气室,并随着气压选择性地进行开闭,从而朝所述空气室排放鞋内的被污染的空气;以及硬质弹性板,设置于所述多孔阀门板和鞋底之间,将行走过程中施加于脚后跟的负重分散于鞋底整体,从而使所述鞋底的空气室均匀地收缩,所述阀门具有弹性,并构成上端开放而内部中空的半圆形,在所述阀门的两侧周面切开形成有多个开闭部,所述开闭部,当阀门随着气压进行膨胀动作时朝外侧张开,从而将流入到所述阀门的空气排放到所述空气室。但是,如图6所示,所述先行技术,在行走时,即便由于使用者的负重而中垫和多孔阀门板被按压,但由于鞋底120的多孔阀门板130的外周的粘接部突起131朝水平形成,因此,中垫150和多孔阀门130不能进一步被按压,并缓冲垫135的收缩及复原幅度也不能进一步被按压,其结果导致鞋内的空气排放至外部具有局限性。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一实施例的具有空气循环功能的鞋的构成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多孔阀门板和鞋底的构成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具备于多孔阀门板的阀门的构成的详细示意图;图4是沿着图1的A-A线切开的示意图;图5是图4中的行走者的脚落地时的状态的示意图;图6是现有的具有一般空气循环功能的鞋的构成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0-鞋帮,20-鞋底,21-容纳槽,22-空气室,24-气道,26-通道部,30-多孔阀门板,40-阀门,42-开闭部,44-突起部,60-倾斜粘接突起,70-收缩空间。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是为解决所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行走过程中通过增加中垫和多孔阀门板的缓冲垫的收缩及复原幅度,从而能够提高鞋内的空气循环功能的具有空气循环功能的鞋。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具有空气循环功能的鞋,包括:鞋底,在其上面中央形成有容纳槽,并形成有空气室、气道及通道部以朝所述容纳槽的底面排放空气;缓冲垫,插入于所述鞋底的容纳槽,在行走过程中提供高的缓冲力;倾斜粘接突起,沿着所述鞋底的容纳槽的外周形成,并形成为从外侧向内侧朝下方倾斜;多孔阀门板,层叠于所述缓冲垫的上面,其下端外周面面接触于所述倾斜粘接突起的上面,以在所述倾斜粘接突起的上侧形成收缩及复原空间;多个阀门,突出形成于多孔阀门板,在插入于形成在所述缓冲垫的孔的状态下,随着被按压于中垫的多孔阀门板的收缩及复原而选择性地进行开闭,并朝鞋底的空气室排放鞋内的被污染的空气;中垫及鞋垫,依次层叠于所述多孔阀门板的上面,所述中垫及多孔阀门板,由于行走过程中传达的负重,通过所述收缩及复原空间,大大地收缩及复原,从而排放鞋内的空气。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后述的详细说明中为了实现所述技术课题而提出本专利技术的代表性的实施例。而且,能够在本专利技术中示出的其他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说明来代替。在本专利技术中提供具有空气循环功能的鞋,沿着形成在鞋底底面的多孔阀的容纳槽的边缘形成有倾斜粘接突起,在所述倾斜粘接突起紧贴多孔阀门板的底面边缘,多孔阀门板为了对缓冲垫的复原力增加收缩及复原空间,形成为缓冲垫的厚度高于鞋底的多孔阀门的容纳槽的深度,为了提高多孔阀门的收缩及复原力,中垫形成为其脚底中央部朝上面突出,当组装鞋的鞋帮、中垫、鞋底时,多孔阀门由于缓冲垫的复原力而膨胀到多孔阀门及中垫中央部上面的突出的部位,所述缓冲垫高于鞋底的容纳槽的外周,在行走时,由于使用者的负重而中垫和多孔阀门板被按压时,通过所述收缩及复原空间而增加收缩及复原幅度,从而能够有效地循环更多量的鞋内的空气。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有空气循环功能的鞋的构成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构成品的立体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具有空气循环功能的鞋100,大致包括:鞋帮10,用于形成鞋子的外形;鞋底20,用于形成所述鞋帮10的底面;缓冲垫35、多孔阀门板30及中垫50,其依次层叠于所述鞋底20上。所述缓冲垫35插入于形成在鞋底20的上面中央的容纳槽21,作为在行走过程中提供第1次缓冲力,使空气的循环量增加的目的而使用。在所述缓冲垫35形成有用于贯穿突出形成在多孔阀门板30的底面的阀门40的孔37。所述多孔阀门板30由橡胶材质制作成平板型,层叠于插入在鞋底20上面的容纳槽的缓冲垫35上而粘贴于倾斜粘接突起60。在所述多孔阀门板30的整个底面以整体突出形成有多个阀门40。所述阀门40具有预定弹力,并分别一个一个插入于形成在缓冲垫35的孔37,随着行走过程中产生的气压而开闭,从而朝与所述缓冲垫35的孔37连通的空气室22排放鞋内的污染的空气。图3是选取形成在多孔阀门板30的多个阀门中的一个阀门40的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阀门40具有预定弹力,并制作为上端开放而内部中空的半椭圆形,在所述阀门40的两侧外周面设置有多个切开的开闭部42。由所述结构构成的阀门40,由于行走过程中产生的气压,开闭部42被关闭,止回阀28被打开而排放空气,并再次通过缓冲垫35的弹性多孔阀门板30被复原,从而阀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7.12 KR 10-2010-00666811.一种具有空气循环功能的鞋,其特征在于,包括:
鞋底(20),在其上面中央形成有容纳槽(21),并形成有空气室(22)、气道(24)及通
道部(26)以朝所述容纳槽(21)的底面排放空气;
缓冲垫(35),插入于所述鞋底(20)的容纳槽(21),在行走过程中提供能够膨胀到使中
垫及多孔阀门板复原的高的缓冲力;
倾斜粘接突起(60),沿着所述鞋底(20)的容纳槽(21)的外周形成,并形成为从外侧
向内侧朝下方逐渐倾斜;
多孔阀门板(30),层叠于所述缓冲垫(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秀炫,金东建,李树庆,朴秀桓,李教浚,
申请(专利权)人:朴秀炫,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