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索尼公司专利>正文

头戴式耳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89335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7 21: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头戴式耳机装置。提供了一种头戴式耳机装置,该头戴式耳机装置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连接至第一和第二外壳的头带;分别布置在第一和第二外壳中的第一头戴式耳机单元和第二头戴式耳机单元;布置在第一和第二头戴式耳机单元附近的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以及布置在第一外壳中的信号处理单元,该信号处理单元用于处理来自外部的输入音频信号及第一和第二麦克风所检测到的麦克风信号,并产生将被提供给第一和第二头戴式耳机单元的第一和第二噪音已消除音频信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在噪音消除头戴式耳机(headphone)中使用的头戴式耳机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有一种噪音消除头戴式耳机,它在嘈杂的环境中再现噪音已被充分降低的音频信号。对每个声道执行噪音消除处理。相关技术中的噪音消除头戴式耳机装置具有被封装在左右声道各自的外壳中的噪音消除处理电路。此外,近年来,如JP2008-122729A中所述,具有数字化噪音消除功能的数字噪音消除法已投入实际使用。数字噪音消除法是一种使头戴式耳机的内置麦克风所检测到的噪音数字化,并实施信号处理,从而产生具有消除噪音的效果的逆相声音以便减少噪音的方法。与模拟噪音消除方法相比,数字噪音消除方法可借助于数字噪音消除软件来产生高精度噪音消除信号。通常,数字噪音消除处理单元使用数字信号处理器(在下文中称为“DSP”)且包括集成电路(在下文中称为“IC”)。由于DSP的处理能力和处理速度,可以实施双声道噪音消除处理。在此情况下,通过使左右声道共享噪音消除处理单元,可将噪音消除处理单元布置在两个声道中的一个声道(例如左声道,在下文中称为“L声道”)的外壳中。在噪音消除处理单元与另一右声道(在下文中称为“R声道”)之间,来自安装在R声道的头戴式耳机单元附近的麦克风的信号(称作“麦克风信号”)通过沿头带(headband)布置的线缆被提供给噪音消除处理单元。由噪音消除处理单元产生的R声道的消除了噪音的音频信号通过沿头带布置的线缆被提供给头戴式耳机单元。在过顶型头戴式耳机(也称作“头带型头戴式耳机”)的情况中,通常使用屏蔽线缆将R声道的麦克风信号发送给L声道。屏蔽线缆包括内部导线(单条导线或多条涂层导线)和包围内部导线的外部导体(细导体或金属箔)。外部导体被视为处于地电位。
技术实现思路
外部导体不仅能防止噪音进入内部导体,还能降低来自内部导体的噪音辐射。然而,屏蔽线缆存在一个问题,即与其他不具有外部导体的线缆相比,耐久性更短。因此,在头带与左右外壳之间配置可弯曲连接以设计出一种可折叠头戴式耳机装置的情况中,令人担心的是由于重复弯曲操作屏蔽线缆有可能折断。如果使用的是没有外部导体的线缆而不是屏蔽线缆,那么噪音就会叠加在麦克风所检测到的噪音分量上,从而导致噪音消除处理精度降低的问题。因此,希望提供一种可防止噪音叠加在麦克风所检测到的信号上并执行高精度噪音消除处理的头戴式耳机装置。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头戴式耳机装置,它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连接至第一和第二外壳的头带;分别布置在第一和第二外壳中的第一头戴式耳机单元和第二头戴式耳机单元;布置在第一和第二头戴式耳机单元附近的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以及布置在第一外壳中的信号处理单元,此信号处理单元用于处理来自外部的输入音频信号及第一和第二麦克风所检测到的麦克风信号,并产生将被提供给第一和第二头戴式耳机单元的第一和第二噪音已消除音频信号,其中,布置在第二外壳中的第二麦克风的麦克风信号被提供给具有低输出阻抗的缓冲器电路,且缓冲器电路的输出信号通过布置在头带中的第一线缆被提供给信号处理单元,并且其中,第二音频信号通过布置在头带中的第二线缆从信号处理单元提供给布置在第二外壳中的第二头戴式耳机单元。优选地,第一线缆是导线周围无外部导体的线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当麦克风信号经由布置在头带中的第一线缆被发送时,该麦克风信号通过低输出阻抗的缓冲器电路被发送。因此,可以防止噪音叠加在麦克风信号上,从而实现高精度噪音消除处理。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可应用于本公开的反馈型噪音消除头戴式耳机的示例的方块图;图2是示出可应用于本公开的前馈型噪音消除头戴式耳机的示例的方块图;图3是显示根据本公开的头戴式耳机的外观的正视图;图4是示出将根据本公开的头戴式耳机存放到头戴式耳机套中的方法的示图;图5是示出根据相关技术的噪音消除头戴式耳机的连接的方块图;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噪音消除头戴式耳机的连接的方块图;以及图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噪音消除头戴式耳机中的连接的更多细节的方块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注意,在此说明书和附图中,具有大体上相同之功能和结构的结构元件用相同的参考数字来表示,且省略了对这些结构元件的重复说明。下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作为本公开之优选的特定示例而被提供。尽管添加了技术上优选的各种限制,但是除非在下述说明中指定,否则此公开之范围不应局限于这些实施例。“可用在此公开中的噪音消除装置”将对可用在此公开中的噪音消除系统的示例加以描述。在该噪音消除系统中,存在反馈型系统和前馈型系统。“反馈型噪音消除系统”首先描述反馈型噪音消除系统。图1是显示根据此反馈型系统的具有噪音消除功能的头戴式耳机装置的配置示例的方块图。为了简化说明,图1示出了戴在收听者右耳侧的头戴式耳机装置的一部分的配置。这同样适用于对将在稍后描述的前馈型噪音消除系统的描述。图1显示当收听者戴上头戴式耳机装置时,收听者右耳被用于右耳的外壳2盖住的状态。在外壳2的内部,提供了用于回放音频信号,即电子信号的头戴式耳机单元3(也称作“驱动单元”)。来自输入端子4的音频信号,例如,音乐信号,通过均衡器电路5和加法器电路6被提供给功率放大器7,且来自功率放大器7的输出音乐信号被提供给头戴式耳机单元3,并且然后被再现。从而向收听者的右耳发出音乐信号的再现声音。音频信号输入端子4包括头戴式耳机插头,此头戴式耳机插头被插入到便携式音乐再现装置的头戴式耳机插座中。对于当前的噪音消除系统,除了均衡器电路5、加法器电路6和功率放大器7以外,噪音消除处理单元10也被设在位于音频信号输入端子4与用于右耳和左耳的头戴式耳机单元3之间的音频信号传输路径上。噪音消除处理单元10包括麦克风11、麦克风放大器12、用于降低噪音的滤波器电路13等。尽管图中未显示,但是噪音消除处理单元10、头戴式耳机单元3、麦克风11,和构成音频信号输入端子4的头戴式耳机插头通过连接线缆而相连。参考数字10a、10b和10c表示连接端子,连接线缆通过这些连接端子被连接至头戴式耳机装置。图1中所示的噪音消除系统以反馈方式降低收听者1收听音乐的环境中的来自外壳2外部的噪音源8的、进入外壳2中收听者1的音乐收听位置的噪音。因此,收听者1能在极好的环境中收听音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头戴式耳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头戴式耳机装置,包含: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头带,被连接至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第一头戴式耳机单元和第二头戴式耳机单元,分别被布置在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中;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被布置在所述第一头戴式耳机单元和所述第二头戴式耳机单元附近;和信号处理单元,被布置在所述第一外壳中,用于处理来自外部的输入音频信号以及由所述第一麦克风和所述第二麦克风检测到的麦克风信号,并且产生第一噪音已消除音频信号和第二噪音已消除音频信号,所述第一噪音已消除音频信号和所述第二噪音已消除音频信号将被提供给所述第一头戴式耳机单元和所述第二头戴式耳机单元,其中,布置在所述第二外壳中的所述第二麦克风的麦克风信号被提供给具有低输出阻抗的缓冲器电路,并且所述缓冲器电路的输出信号通过布置在所述头带中的第一线缆被提供给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并且其中,所述第二音频信号通过布置在所述头带中的第二线缆从所述信号处理单元被提供给布置在所述第二外壳中的所述第二头戴式耳机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8.11 JP 2011-1760591.一种头戴式耳机装置,包含:
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
头带,被连接至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
第一头戴式耳机单元和第二头戴式耳机单元,分别被布置在所述第一
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中;
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被布置在所述第一头戴式耳机单元和所述
第二头戴式耳机单元附近;和
信号处理单元,被布置在所述第一外壳中,用于处理来自外部的输入
音频信号以及由所述第一麦克风和所述第二麦克风检测到的麦克风信号,
并且产生第一噪音已消除音频信号和第二噪音已消除音频信号,所述第一
噪音已消除音频信号和所述第二噪音已消除音频信号将被提供给所述第一
头戴式耳机单元和所述第二头戴式耳机单元,
其中,布置在所述第二外壳中的所述第二麦克风的麦克风信号被提供
给具有低输出阻抗的缓冲器电路,并且所述缓冲器电路的输出信号通过布
置在所述头带中的第一线缆被提供给所述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生出健一
申请(专利权)人:索尼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