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缘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88305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7 13:17
一种卡缘连接器,包括一具有插卡口的绝缘本体、以及多个设于绝缘本体内的下料式端子,且各端子包含一固定部、一由固定部一端延伸的焊接部、一由固定部另一端延伸的弹性臂、及一连接于弹性臂末端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突出于插卡口内,而各端子在其各部位的截面上实质为等宽;其中,绝缘本体更包含一第一端子座与一第二端子座,且各端子的固定部被组设于第一、第二端子座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卡缘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可应用于如记忆体模块、显卡模块、固态硬盘模块或无线网卡模块的卡缘连接器。
技术介绍
以往应用于如台式或可携式笔记型计算机等记忆体模块(Memory Modules)、网络通讯卡模块、多媒体影音模块与卫星定位模块(GPS Modules)、中央处理器、编译译码器等卡缘连接器,通常因为微型化而无法将其端子与端子间的间距更进一步地缩小、或是在实施上容易产生信号干扰等问题,因而难以应用于具有高频需求的场合上。犹如图I所示,为现有一种卡缘连接器的内部示意图。其主要是由绝缘本体Ib以模内射出的方式包覆多个弯折式端子2b、或者令绝缘本体Ib先成型后再将各弯折式端子2b插入其内,且各端子2b被绝缘本体Ib所包覆的部位上,是突设有呈齿状的咬合部20b以增加与绝缘本体Ib间的固持力。因此,在此种端子2b与绝缘本体Ib固定的结构下,绝缘本体于各端子2b间就必须预留足够的肉厚以供各端子2b的咬合部20b刺入,故难以进一步缩小各端子2b的间距、或造成连接器成型上的困难与组装不便等问题。此外,再如图2所示,为现有另一种卡缘连接器的剖视示意图。其主要于绝缘本体Ia内设有上、下端子2a、3a,并通过上、下端子2a、3a间来提供一上述插卡模块(图略)插入。而该卡缘连接器的上、下端子2a、3a为下料式,必须在其端子形成的走向上分叉突设一固定部20a、30a,以嵌固于绝缘本体Ia内,如此方可使上、下端子2a、3a稳固地与绝缘本体Ia作组设,达到防止上、下端子2a、3a松脱或偏移等目的。为此,此种卡缘连接器无法符合高频需求的原因之一,即在于其上、下端子2a、3a必须为了能稳固地组设于绝缘本体Ia内,而所突设的固定部20a、30a。盖因上、下端子2a、3a在提供信号进行传递时,通过固定部20a、30a的截面突然变得巨大宽广,因此会对信号产生干扰。故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则必须以其它技术方案来取代以往连接器端子设于绝缘本体内的固定方式。此外,上述另一种卡缘连接器的上、下端子2a、3a均属于下料式,而以往下料式端子在其各部位的截面上并不相等,此同样为影响信号传递的原因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卡缘连接器,其主要是通过二件或二件以上的塑料件所组合成的绝缘本体,将卡缘连接器的端子固定于这些塑料件间,进而使其端子的固定部可与端子自身的成形方向为一致而无需产生任何咬合或分叉的结构,以维持端子良好的信号传递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卡缘连接器,其是使端子在各部位的截面上实质为等宽,以更进一步减少高频信号传输时的耗损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卡缘连接器,包括一具有插卡口的绝缘本体、以及多个设于绝缘本体内的下料式端子,且各端子包含一固定部、一由固定部一端延伸4的焊接部、一由固定部另一端延伸的弹性臂、及一连接于弹性臂末端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突出于插卡口内,而各端子在其各部位的截面上实质为等宽;其中,绝缘本体还包含多个端子座,且各端子的固定部被组设于这些端子座间。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卡缘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以及多个设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绝缘本体包含一第一端子座与一第二端子座,第一端子座具有一第一壁部与多个第一夹部,而第二端子座也具有一第二壁部与多个第二夹部,所述第一、二壁部间隔相对而形成一插卡口 ;各端子则包含一固定部、一由固定部一端延伸的焊接部、一由固定部另一端延伸的弹性臂、及一连接于弹性臂末端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突出于插卡口内,而各端子在其各部位的截面上实质为等宽;其中,第一、二端子座的各第一、二夹部彼此相对,且各端子分布于相对的各第一、二夹部间,而相对的各第一、二夹部即夹置于各端子的固定部上。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卡缘连接器,包括一具有插卡口的绝缘本体、以及多个设于绝缘本体内的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各第一端子包含一第一固定部、一由第一固定部一端延伸的第一焊接部、一由第一固定部另一端延伸的第一弹性臂、及一连接于第一弹性臂末端的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突出于插卡口一侧上;而各第二端子也包含一第二固定部、一由第二固定部一端延伸的第二焊接部、一由第二固定部另一端延伸的第二弹性臂、及一连接于第二弹性臂末端的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接触部突出于插卡口另一侧上;其中,绝缘本体更包含一第一端子座与一第二端子座,且各第一端子为下料式,其各部位的截面上实质为等宽,各第一端子的第一固定部被组设于第一、二端子座间,而各第二端子的第二固定部则为第二端子座所包覆。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可供各端子在可更进一步缩小彼此间距的情况下,也无需设置任何用以刺入绝缘本体的咬合或分叉等结构,故可维持端子良好的信号传递效果,尤其是可适用于高频信号上,能减少高频信号传输所造成的耗损。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I现有一种卡缘连接器的内部示意图2现有另一种卡缘连接器的剖视示意图3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分解图4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组合图5本专利技术第一端子的外观示意图6本专利技术第二端子的外观示意图7本专利技术第一、二端子座夹固第一端子的剖视示意图8本专利技术第一、二端子座夹固第二端子的剖视示意图9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现有技术绝缘本体la、Ib端子 2b 咬合部 20b上端子 2a固定部 20a下端子 3a固定部 30a本专利技术绝缘本体I第一端子座10第一壁部100第一夹部101第一夹部101,第一端子槽102第二端子座11第二壁部110第二夹部111第二夹部111,第二端子槽112插卡口12第一端子2第一固定部20第一焊接部21第一弹性臂22第一接触部23A-Ap ~·丄山—7* 弟一觸子3第二固定部30第二焊接部31第二弹性臂32第二接触部3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请参阅图3及图4,分别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及立体组合图。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卡缘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I、以及多个设于绝缘本体I内的下料式端子2、3 ;其中该绝缘本体I呈一横长条体,并于其上延其横向而设有一插卡口 12,可用以供如电子卡或电路板等插卡(图略)插入绝缘本体I内,进而与设于绝缘本体I内的端子2、3作电性接触。请一并参阅图5及图6所示,上述该多个端子2、3可分为多个第一端子2与多个第二端子3,并为下料式;所谓下料式端子是以一金属片直接冲制而成形,无需经由弯折等制成。而在本专利技术所举的实施例中,第一端子2可位于第二端子3的上方(如图7所示),且各第一端子2均包含一第一固定部20、一由第一固定部20 —端延伸的第一焊接部21、一由第一固定部20另一端延伸的第一弹性臂22、以及一连接于第一弹性臂22末端的第一接触部23 ;而该第二端子3也均包含一第二固定部30、一由第二固定部30 —端延伸的第二焊接部31、一由第二固定部30另一端延伸的第二弹性臂32、及一连接于第二弹性臂32末端的第二接触部33。各第一、二端子2、3的第一、二固定部20、30是用以供端子2、3组设于绝缘本体I内,而各第一、二固定部20、30 —端所延伸而出的第一、二焊接部21、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具有一插卡口;以及多个下料式端子,设于该绝缘本体内,且各该端子均包含一固定部、一由该固定部一端延伸的焊接部、一由该固定部另一端延伸的弹性臂、及一连接于该弹性臂末端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突出于该插卡口内,而各该端子在其各部位的截面上为等宽;其中,该绝缘本体还包含多个端子座,且该多个端子的固定部被组设于该多个端子座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冠吾郭家宏
申请(专利权)人:贝尔威勒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