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光伏光热联用系统,包括外框,外框内设有保温层,保温层内设有光伏组件,光伏组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玻璃背板、太阳能电池片和金属基板,金属基板与一吸热板接触,吸热板与保温层底部之间设有若干水管,水管上端与吸热板接触,水管下端与保温层底部接触,水管中通有循环流动的冷却水,保温层上部固设有一与玻璃背板间隔设置的低倍聚光玻璃透镜。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低倍聚光玻璃透镜来对光线进行折射和聚光,太阳光线无论从哪个方向照射到低倍聚光玻璃透镜上,低倍聚光玻璃透镜都可以很好地对光线进行折射和聚光,因此不需要跟踪太阳装置,降低了太阳能光伏光热联用系统的生产成本,使整个系统的性价比大大提高,有利于系统的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光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光伏光热联用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太阳能光伏光热联用系统,基本上是一个在太阳下工作,组件的温度也不是很高,再与水进行联用的系统,该系统采用的常规光伏组件中的聚光透镜是不透明的背板材料,聚光透镜通常会与跟踪太阳装置联合使用以使聚光效果达到最佳,但是,采用跟踪太阳装置,会使整个系统的性价比大大降低,不利于系统的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需要跟踪太阳装置的太阳能光伏光热联用系统。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太阳能光伏光热联用系统,包括外框,所述外框内设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内设有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玻璃背板、太阳能电池片和金属基板,所述金属基板与一吸热板接触,所述吸热板与所述保温层底部之间设有若干水管,所述水管上端与所述吸热板接触,所述水管下端与所述保温层底部接触,所述水管中通有循环流动的冷却水,所述保温层上部固设有一与所述玻璃背板间隔设置的低倍聚光玻璃透镜。具体地,所述低倍聚光玻璃透镜采用PMMA制成。具体地,所述金属基板和吸热板之间通过一粘结层粘接在一起。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另一种太阳能光伏光热联用系统,包括外框,所述外框内设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内设有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低倍聚光玻璃透镜、太阳能电池片和金属基板,所述金属基板与一吸热板接触,所述吸热板与所述保温层底部之间设有若干水管,所述水管上端与所述吸热板接触,所述水管下端与所述保温层底部接触,所述保温层上部固设有一与所述低倍聚光玻璃透镜间隔设置的玻璃盖板。具体地,所述低倍聚光玻璃透镜采用PMMA制成。具体地,所述金属基板和吸热板之间通过一粘结层粘接在一起。具体地,所述玻璃盖板采用镀膜高透超白钢化玻璃制成。 由于本专利技术的太阳能光伏光热联用系统采用低倍聚光玻璃透镜来对光线进行折射和聚光,太阳光线无论从哪个方向照射到低倍聚光玻璃透镜上,低倍聚光玻璃透镜都可以很好地对光线进行折射和聚光,因此不需要跟踪太阳装置,降低了太阳能光伏光热联用系统的生产成本,使整个系统的性价比大大提高,适合批量化生产,有利于系统的推广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太阳能光伏光热联用系统的示意 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光伏组件的示意 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太阳能光伏光热联用系统的示意 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光伏组 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一 如图I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太阳能光伏光热联用系统,包括外框11,外框11内设有保温层12,保温层12内设有光伏组件13,光伏组件13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玻璃背板131、太阳能电池片132和金属基板133,金属基板133通过一粘结层15与一吸热板14粘结在一起,吸热板14与保温层12底部之间设有若干水管16,水管16上端与吸热板14接触,水管16下端与保温层12底部接触,水管16中通有循环流动的冷却水,保温层12上部固设有一与玻璃背板131间隔设置的低倍聚光玻璃透镜17。本实施例一的太阳能光伏光热联用系统工作时,首先太阳光线照射到低倍聚光玻璃透镜17时,低倍聚光玻璃透镜17将光线进行折射和聚光,然后光线照射到光伏组件13的太阳能电池片132上,太阳能电池片132在光线的照射下产生光伏效应,将太阳能直接转换成电能,实现光伏发电的目的。同时,太阳能电池片132在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过程中,太阳能电池片132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太阳能电池片132产生的热量由金属基板133传递至吸热板14,水管16中的冷却水再将吸热板14上的热量吸收,从而实现对光伏组件13进行降温的目的,保证了光伏组件13能够正常、稳定地输出电能,提高了光伏组件13的光电转换效率;另外水管16中的水温升高后,可以用作生产和生活所需。本实施例一的太阳能光伏光热联用系统实现了对太阳能的综合利用,其通过吸热板14和通有冷却水的水管16可以将光伏组件13表面的工作温度控制在40°C以下,光伏组件13的输出功率可以增加13. 5 18% ;此外,水管16中的冷却水吸收吸热板14上的热量后,可以变成温度为40 60°C的低温用水,或经二次或多次循环集热获得80°C以上的热水,系统的光热效率达40 55%。本实施例一的低倍聚光玻璃透镜17采用介质光波导方式引导光线按需要的路径传播,光线损耗很小,低倍聚光玻璃透镜17采用PMMA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成,PMMA树脂是目前最主要的实用化光波导集成光子器件的材料,PMMA光波导是对PMMA进行物理加工,制成一定光学结构从而实现波导能力的波导材料。由于本专利技术的太阳能光伏光热联用系统采用低倍聚光玻璃透镜17来对光线进行折射和聚光,太阳光线无论从哪个方向照射到低倍聚光玻璃透镜17上,低倍聚光玻璃透镜17都可以很好地对光线进行折射和聚光,因此不需要跟踪太阳装置,降低了太阳能光伏光热联用系统的生产成本,使整个系统的性价比大大提高,适合批量化生产,有利于系统的推广使用。实施例二 如图3和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太阳能光伏光热联用系统,包括外框21,外框21内设有保温层22,保温层22内设有光伏组件23,光伏组件23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低倍聚光玻璃透镜231、太阳能电池片232和金属基板233,金属基板233通过一粘结层25与一吸热板24粘结在一起,吸热板24与保温层22底部之间设有若干水管26,水管26上端与吸热板24接触,水管26下端与保温层22底部接触,保温层22上部固设有一与低倍聚光玻璃透镜231间隔设置的玻璃盖板27,玻璃盖板27采用镀膜高透超白钢化玻璃制成,其既保证太阳光线的透过,同时阻止进去的热能向外辐射。本实施例二的太阳能光伏光热联用系统工作时,首先太阳光线穿过玻璃盖板27,然后照射到光伏组件23的低倍聚光玻璃透镜231上,低倍聚光玻璃透镜231将光线进行折射和聚光,接着光线照射到光伏组件23的太阳能电池片232上,太阳能电池片232在光线 的照射下产生光伏效应,将太阳能直接转换成电能,实现光伏发电的目的。同时,太阳能电池片232在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过程中,太阳能电池片232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太阳能电池片232产生的热量由金属基板233传递至吸热板24,水管26中的冷却水再将吸热板24上的热量吸收,从而实现对光伏组件23进行降温的目的,保证了光伏组件23能够正常、稳定地输出电能,提高了光伏组件23的光电转换效率;另外水管26中的水温升高后,可以用作生产和生活所需。本实施例二的太阳能光伏光热联用系统实现了对太阳能的综合利用,其通过吸热板24和通有冷却水的水管26可以将光伏组件23表面的工作温度控制在40°C以下,光伏组件23的输出功率可以增加13. 5 18% ;此外,水管26中的冷却水吸收吸热板24上的热量后,可以变成温度为40 60°C的低温用水,或经二次或多次循环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能光伏光热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框,所述外框内设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内设有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玻璃背板、太阳能电池片和金属基板,所述金属基板与一吸热板接触,所述吸热板与所述保温层底部之间设有若干水管,所述水管上端与所述吸热板接触,所述水管下端与所述保温层底部接触,所述水管中通有循环流动的冷却水,所述保温层上部固设有一与所述玻璃背板间隔设置的低倍聚光玻璃透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伟超,杨春杰,胡飞,尹明鹏,
申请(专利权)人: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南昌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