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87531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7 08: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驱动装置,其复数驱动单元根据复数时脉信号来产生依序被致能的复数驱动信号。每一驱动单元产生至少两驱动信号且包括驱动电路、第一与第二输出电路、及维持电路。控制电路产生第一控制信号以及第二控制信号。第一输出电路产生第一驱动信号,且根据第一控制信号以及第一与第二时脉信号来致能第一驱动信号。第二输出电路产生第二驱动信号,且根据第一控制信号以及第三与第四时脉信号来致能第二驱动信号。第一与第二驱动信号系依序地被致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系有关于一种驱动装置,特别是有关于一种配置在显示面板上的驱动装置,此驱动装置中的每一级驱动单元可输出多级驱动信号至显示阵列。
技术介绍
在液晶显示器中,通常具有栅极驱动器来驱动显示面板显示影像。在习知技术上,大多是以一或多个栅极驱动集成电路来驱动显示面板。随着显示器的制造成本降低以及生产周期缩点的需求,发展出非晶娃整合型栅极驱动器(amorphous silicon(A-Si)integrated gatedriver,ASG) ^SG技术系以非晶娃制程来实现阵列程序(array process) 以将栅极驱动器整合在显示面板上,因此ASG技术也称为GOP (gate driver on panel)。与习知栅极驱动集成电路的Poly-Si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 TFT)相比,GOP 技术的 A-Si TFT 移动率(mobility) (O. 5 Icm2/Vs)仅是 Poly-Si TFT 移动率(100 300cm2/Vs)的1/200 1/300。在相同的电路驱动能力前提下,A-Si TFT的尺寸必须大于Poly-Si TFT的尺寸,因此A-Si TFT的寄生电容也较大,导致A-Si TFT所组成的栅极驱动电路的功率消耗也因此而增加。图I系表示习知GOP技术的栅极驱动集成电路中每一驱动单元的电路。栅极驱动集成电路包括复数个图I的驱动单元,每一驱动单元I产生一驱动信号Dout给显示阵列的一栅极线,且包括控制电路10、晶体管Mb、Mc、与MQ、以及电容器Ce。控制电路10根据时脉信号Clockjn以及起始信号STV来产生控制信号SP与SQ。由晶体管Mb、Mc、与MQ以及电容器Ce所组成的输出电路则根据控制信号SP与SQ以及时脉信号Clock_in来致能驱动信号Dout。在图I的驱动单元I中,由于晶体管Mb、Mc、与MQ为A-Si TFT,因此,为了能达到较佳的电路驱动能力,这些晶体管的尺寸需增加,使得栅极驱动集成电路占用了显示面板上较大的面积。此外,晶体管Mb、Mc、与MQ的寄生电容较大,导致栅极驱动集成电路的功率消耗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能解决习知技术所导致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驱动装置,其包括复数驱动单元。复数驱动单元根据复数时脉信号CKl CKj来输出产生复数驱动信号Dl Dn。驱动信号Dl Dn依序地被致能,j、n各自为一正整数。时脉信号CKi+Ι以一单位时间来延迟于时脉信号CKi,i为一正整数且I彡i彡j-Ι。每一驱动单元产生驱动信号Dl Dn中至少两驱动信号。每一驱动单元包括驱动电路、第一输出电路、第二输出电路、以及维持电路。控制电路产生一第一控制信号以及一第二控制信号。第一输出电路产生驱动信号Dl Dn中的一第一驱动信号,且根据第一控制信号以及时脉信号CKl CKj中一第一时脉信号与一第二时脉信号来致能第一驱动信号。第二输出电路产生驱动信号Dl Dn中的一第二驱动信号,且根据第一控制信号以及时脉信号CKl CKj中一第三时脉信号与一第四时脉信号来致能第二驱动信号。第一驱动信号以及第二驱动信号依序地被致能。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复数栅极线、复数源极线、以及复数驱动单元。栅极线GLl GLn以一第一方向依序配置,η为一正整数。复数源极线,以一第二方向依序配置,且与栅极线GLl GLn交错形成一显示阵列。复数驱动单元根据复数时脉信号CKl CKj来产生驱动信号Dl Dn,j为一正整数。这些驱动单元将驱动信号Dl Dn分别提供至栅极线GLl GLn,且驱动信号Dl Dn依序地被致能。脉信号CKi+Ι以一单位时间来延迟于时脉信号CKi,i为一正整数且KiS j-Ι。驱动单元中的每一者产生驱动信号Dl Dn中至少两驱动信号且包括控制电路、第一输出电路、第二输出电路、以及维持电路。控制电路产生一第一控制信号以及一第二控制信号。第一输出电路产生驱动信号Dl Dn中的一第一驱动信号,且根据第一控制信号以及时脉信号CKl CKj中一第一时脉信号与一第二时脉信号来致能第一驱动信号。第二输出电路产生驱动信号Dl Dn中的一第二驱动信号,且根据第一控制信号以及时脉信号CKl CKj中一第三时脉信号与一第四时脉信号来致能第二驱动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复数驱动单元区分为一第一组以及一第二组。每一驱动信号由 归属于第一组的复数驱动单元中的一者的第二输出电路以及归属于第二组的复数驱动单元中的一者的第一输出电路所产生。附图说明图I表示习知根据GOP技术下栅极驱动集成电路中每一驱动单元的电路;图2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图3A与图3B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产生连续的两个驱动信号的一驱动单元的详细电路;图4表示图3A、图3B的起始信号、时脉信号、控制信号、以及驱动信号的波形;图5A与图5B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产生非连续的两个驱动信号的每一驱动单元的详细电路;图6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中产生与控制驱动信号的驱动装置;图7A与图7B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产生连续的三个驱动信号的每一驱动单元的详细电路;图8表示图7A、图7B中起始信号、时脉信号、控制信号、以及驱动信号的波形;图9A与图9B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产生非连续的三个驱动信号的每一驱动单元的详细电路;以及图10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主要元件符号说明2 显示面板;10 控制电路;20 显示阵列;21、22 驱动装置;30 控制电路;31、32 输出电路;33 维持电路;100 驱动装置;Ce、Cd、Cc2 电容器;CKI. . . CKj、Clock_in 时脉信号;Dl. · · Dn、Dout 驱动信号;DIR30、DIR31 方向;GLl. ·· GLn 栅极线;LUl. ·· LUh 驱动单元;Mb、Mbl、Mb2、Mc、Mcl、Mc2、MQ 晶体管;·N20、N21、N22 节点;RUl. ·· RUk 驱动单元;SLl. . . SLm 源极线;SLU 驱动单元;STV 起始信号;VGL 参考接地;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图2系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参阅图2,显示面板2包括驱动装置21与22、源极线SLl SLm、以及栅极线GLl GLn,其中,m、η各自为一正整数。源极线SLl-SLm以方向DIR30依序配置,而栅极线GLl GLn朝方向DIR31依序配置,因此栅极线GLl GLn与交错,以形成显示阵列20。驱动装置22用来控制SLl SLm。驱动装置21配置在显示阵列20的一侧,且包括驱动单元RUl RUk,k为一正整数。驱动单元RUl RUk输出驱动信号Dl Dn分别至栅极线GLl GLn以驱动栅极线GLl GLn,且驱动单元RUl RUk根据时脉信号CKl CKj以及起始信号STV来致能或反致能驱动信号Dl Dn,其中j为一正整数。根据图2可得知,驱动信号Dl Dn系分别对应栅极线GLl GLn,且每一驱动信号相对于驱动信号总数的序数等于所对应的栅极线相对于栅极线总述的序数。每一驱动单元产生至少两驱动信号Dw与Dw+x,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复数驱动单元,用以根据复数时脉信号CK1~CKj来产生复数驱动信号D1~Dn,其中,所述的驱动信号D1~Dn依序地被致能,j、n各自为一正整数;其中,所述的时脉信号CKi+1以一单位时间来延迟于所述的时脉信号CKi,i为一正整数且1≤i≤j?1;以及其中,每一所述的驱动单元产生所述的驱动信号D1~Dn中至少两驱动信号,且每一所述的驱动单元包括:一控制电路,用以产生一第一控制信号以及一第二控制信号;一第一输出电路,用以产生所述的驱动信号D1~Dn中的一第一驱动信号,且根据所述的第一控制信号以及所述的时脉信号CK1~CKj中一第一时脉信号与一第二时脉信号来致能所述的第一驱动信号;以及一第二输出电路,用以产生所述的驱动信号D1~Dn中的一第二驱动信号,且根据所述的第一控制信号以及所述的时脉信号CK1~CKj中一第三时脉信号与一第四时脉信号来致能所述的第二驱动信号,其中,所述的第一驱动信号以及所述的第二驱动信号依序地被致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筑琳江建学
申请(专利权)人: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