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开壳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872 阅读:4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贝类软动物的开壳方法及装置,它主要由微波发生器、环行器、过渡波导等组成。在过渡波导间安装一分别由开口为40-60毫米,脊宽为15-50毫米的双脊波导,在背上开有长方形槽孔的单脊波导构成的加热器,当载有牡蛎的传送带在加热器中或上面通过时,牡蛎受微波辐射加热后,双壳即打开。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叙的方法及装置,可连续加热开壳,能形成一生产线,还可适用于其他贝类软动物的开壳及干燥。(*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微波辐射加热的用于贝类软动物,特别是牡蛎的开壳方法及装置。在沿海地区有着丰富的贝类软动物,如牡蛎、毛蚶等,这些都是餐桌上的佳肴,其味鲜美,营养丰富,受到人们普遍的青睐。然而这些贝类软动物都有坚硬的双壳,因而不是很轻而易举地获取其鲜嫩可口的肉,目前一般家庭及饮食行业要食用,都是沿袭老的传统方法一用开水(沸腾的水)浸泡,这就很难掌握,浸泡时间过长,使其肉失去鲜嫩可口之美味,且破坏掉部分营养成份,反之,双壳又打不开,或用繁重的工具如锤子等撬开,这样劳动强度大、费时、给饮食行业带来诸多不便。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有人提出用微波加热的方法来进行开壳,如美国专利-US4420942,然而这种开壳方法只能逐个地进行,也较费时,且还需配备机器人,这样成本也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贝类软动物,特别是牡蛎的开壳方法及装置。用该方法及装置加工出的牡蛎肉能保持其鲜嫩可口之美味及丰富的营养成份。且成本低、省时。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将预选归类的牡蛎用传送带输送到一主要由微波发生器、环行器、阻抗调配器、功率监视器、过渡波导,在过渡波导间安装一加热器等构成的加热装置,加热器可由一开口大小为40~60毫米,脊宽度为15~50毫米的双脊波导组成,过渡波导是由由双脊内截面过渡到矩形内截面的波导组成。另外,加热器也可以是一个梯形慢波线,其由在背上开有数个长方形槽孔的单脊波导组成,槽孔的大小,数量取决于微波发生器功率的大小及牡蛎的大小,过渡波导是由由单脊内截面过渡到矩形内截面的波导组成。当牡蛎在-->加热装置的加热器中或上面通过时,其双壳或单面的壳(即在加热器上面通过时只有单面受热)就受到微波辐射加热,加热后双壳内的闭壳肌即被杀伤,此时双壳内的弹簧腱使壳张开,双壳即打开。加热时间随牡蛎的大小而变。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及装置加工出的牡蛎肉仍能保持鲜嫩可口之美味及营养成份,同时能连续进行加工,形成工业化生产,且造价较便宜,有推广之价值,同时还可作贝类软动物肉的干燥、便于冷藏,制成干货,还适用于其他贝类软动物的开壳加工。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双脊波导加热装置方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梯形慢波线加热装置方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双脊波导加热装置结构、工艺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梯形慢波线加热装置结构、工艺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双脊波导加热器工作原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梯形慢波线加热器工作原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双脊波导加热器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梯形慢波线加热器结构示意图。图3,图4中;1-微波发生器、2-环行器、3-阻抗调配器、4-功率监视器、5、6、7-过渡波导、8-加热器、9-短路器、10-内门、11-外门、12-传送带、13-进出口、14-待加工牡蛎、15-已开壳的牡蛎、16-终端负载。参照图3,将进出口13中的外门11a打开,则载有待加工的牡蛎14的传送带12就步进式地进入外门11a与内门10a之间,这时外门11a关闭,内门10a移开,传送带12经短路器9a进入-->过渡波导6,过渡波导6是由由双脊内截面过渡到矩形内截面的波导制成,然后再进入加热器8,加热器8是由一开口大小为40~60毫米,脊宽为15~50毫米的双脊波导制成,在加热器8的一侧面开有观察窗21,背上开有用作排水、汽的小孔22(如图7所示),当牡蛎14到达加热器8时,由于受到微波辐射(双脊之间的电力线18穿过牡蛎14-如图5所示)加热,使双壳内的闭壳肌19被杀伤,弹簧腱20张开(如图5所示),双壳被打开。开壳后的牡蛎15再经过渡波导7(其结构同过渡波导6)、短路器9b、内门10b、外门11b,这样周而复始地连续进行加工。在运行时,两端的内、外门10a、b,11a、b至少有一门在任何时间是关闭的,这样可防止微波泄漏,减少能量损耗。加热时间随牡蛎的大小而变。参照图4,当载有待加工的牡蛎14的传送带12在加热器8的上面通过时,由于加热器8是一个梯形慢波线,即由在背上开有数个长方形槽孔23的单脊波导制成(如图8所示),槽孔23的的大小、数量取决于微波发生器1功率的大小及牡蛎的大小,则利用槽孔使微波泄漏,此时,在其上通过的牡蛎14的一面壳受微波辐射加热,即电力线18作用在闭壳肌19的一端(如图6所示),使该端杀伤,弹簧腱20张开(如图6所示),双壳打开。传送带12的输送方向与微波的传送方向相反,为防止微波泄漏,在加热器8上还做一网罩(图中没有标出)。上述两种加热装置,都做成封闭式的,故在操作时,对人体没有危害,且操作方便、造价较低、有推广之价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牡蛎开壳方法及装置,它包括微波发生器1、环行器2、阻抗调配器3、功率监视器4、过渡波导5、6等,其特征在于在过渡波导5、6之间安装一加热器8,在加热器8的一端还安装一过渡波导7、短路器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牡蛎开壳方法及装置,它包括微波发生器1、环行器2、阻抗调配器3、功率监视器4、过渡波导5、6等,其特征在于在过渡波导5、6之间安装一加热器8,在加热器8的一端还安装一过渡波导7、短路器9。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牡蛎开壳方法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器8由一开口大小为40~60毫米,脊宽度为15~50毫米的双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容万周良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