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装置,包括第一机体、电性连接第一机体的第二机体以及枢转模块。枢转模块组装在第一与第二机体之间。第一机体通过枢转模块相对于第二机体分别沿相互垂直的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旋转,以使第一机体相对于第二机体依次在一重合位置、一展开位置与一立设位置之间转换。第一机体相对于第二机体沿第一轴线旋转,而在重合与展开位置之间转换。第一机体相对于第二机体沿第二轴线旋转,而在展开与立设位置之间转换。处于重合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时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之间存在一间隙,处于重合位置或展开位置时第一机体实质上与第二机体贴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平板计算机。
技术介绍
随着半导体组件与显示器技术的进步,电子装置不断地朝向小型、多功能且携带方便的方向发展,常见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平板计算机(tablet PC)、移动电话(mobilephone)、笔记本电脑(notebook computer)等。以平板计算机而言,大多使用触控面板以输入操作信号,并未配置方便使用者输入信号的键盘。此时,业界又兴起发展出各种适用于平板计算机的外接式键盘模块。以目前的外接式键盘而言,大概可分为相对屏幕滑动式设计和相对屏幕翻掀式设计。公知的滑动式设计有以下缺点屏幕与外接式键盘模块之间连接的滑动轨道不易隐藏、系统连接端口需配置于外侧会影响外观、屏幕滑动时会与键盘摩擦等。公知的翻盖式设计也有无法调整屏幕角度导致使用不方便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可透过枢转模块依次在一重合位置、一展开位置与一站立位置之间转换,且两个机体于重合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转换时不会互相摩擦。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第一机体、一第二机体以及一枢转模块。第二机体电性连接第一机体。枢转模块包括一第一转轴、一固定环以及一定位环。第一转轴组装至第二机体。固定环固定至第一机体且套接至第一转轴。固定环具有至少一定位槽。定位环套接至第一转轴且叠置于固定环。定位环具有朝向固定环的至少一凸部。第一机体通过枢转模块在一平面上相对第二机体旋转,以带动固定环与定位环沿第一转轴相对旋转,且凸部对应地卡入定位槽,而使第一机体相对于第二机体在一旋转状态与至少一定位状态之间转换。其中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在旋转状态时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之间存在一间隙,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在定位状态时第一机体实质上与第二机体贴合。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至少一定位状态包括一第一定位状态与一第二定位状态,当第一机体相对于第二机体处于第一定位状态时,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彼此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完全重叠。当第一机体相对于第二机体处于第二定位状态时,第一机体是在平面上相对于第二机体从第一定位状态旋转180度。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定位槽的数目为两个,且设置于固定环的直径的相对两端。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枢转模块还包括一基座、一环状弹片以及一上盖环。第一转轴配置在基座上。环状弹片套接至第一转轴且叠置在固定环上。上盖环锁固至第一转轴,且固定环、定位环与环状弹片被夹持在上盖环与基座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环状弹片呈波浪状,以提供垂直平面的弹力至固定环。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枢转模块还包括一第二转轴,组装在基座与第二机体之间,且第二转轴垂直第一转轴,第一机体通过第二转轴而从平面旋转至一站立状态,以使第一机体不平行于第二机体。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第一机体、一第二机体以及一枢转模块。第二机体电性连接第一机体。枢转模块组装在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之间。第一机体通过枢转模块相对于第二机体分别沿相互垂直的一第一轴线与一第二轴线旋转,以使第一机体相对于第二机体依次在一重合位置、一展开位置与一站立位置之间转换。其中第一机体相对于第二机体沿第一轴线旋转,而在重合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转换。第一机体相对于第二机体沿第二轴线旋转,而在该展开位置与站立位置之间转换。处于重合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时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之间存在一间隙,处于重合位置或展开位置时第一机体实质上与第二机体贴合。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当第一机体相对于第二机体在重合位置时,第一机体平行第二机体,且第一机体在以第一轴线为法线的一平面上的正投影,重叠于第二机体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枢转模块包括一第一转轴、一固定环以及一定位环。第一转轴具有第一轴线。固定环固定至第一机体且套接至第一转轴,固定环具有至少一定位槽。定位环套接至第一转轴且叠置于固定环,定位环具有朝向固定环的至少一凸部。第一机体通过枢转模块相对第二机体旋转,以带动固定环与定位环相对旋转。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当第一机体相对于第二机体分别处于重合位置与展开位置时,凸部卡入定位槽。当第一机体相对于第二机体处于重合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时,凸部将固定环顶离定位环。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电子装置通过枢转模块,其第一机体相对于第二机体可以依次在一重合位置、一展开位置与一站立位置之间转换,且于重合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转换时,两个机体之间的相对距离会变大,使得转换时两个机体之间不会产生摩擦。附图说明图I是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2A至图2C分别显示图I的电子装置于不同状态时的示意图。图3A至图3C分别显示图I的电子装置于不同状态时的部分侧视图。图4A以及4B分别为图I的电子装置的枢转模块的组合图以及爆炸图。其中100:电子装置110:第一机体120 :第二机体120a:凹槽130 :枢转模块131 :基座131a :枢接部131b :本体部132 :第一转轴133:固定环133a:定位槽134 :定位环134a:凸部134b :导引斜面135 :环状弹簧136 :上盖环136a :螺丝137 :第二转轴137a :锁定片S :平面T :第二轴线Z :第一轴线具体实施例方式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本专利技术的电子装置可通过配置于两个机体之间的枢转模块,进行相对旋转与站立等动作。图I是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在此,以虚线显示电子装置的第一机体以能清楚地辨识被其覆盖的枢转模块。请参考图1,电子装置100包括第一机体110、第二机体120以及枢转模块130。第二机体120电性连接第一机体110。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机体110为一平板计算机、第二机体120为一外接式键盘模块来举例说明。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机体120可以是其它与平板计算机匹配的外接式电子模块,对此本专利技术并未限制。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的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处于重合位置时,外观并未看见被隐藏的枢转模块130。换言之,当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处于重合位置时,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彼此在一平面S上的正投影完全重叠。 图2A至图2C分别显示图I的电子装置于不同状态的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I、图2A至图2C,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0的第一机体110通过枢转模块130而可在平面S上相对第二机体120旋转。此举有别于现有技术以轨道造成机体相对滑移后再翻转的效果,而能避免公知无法在外观上隐藏轨道的情形,相较之下,本专利技术的电子装置100具有更加简洁的外观,也因此机体110或120能有更多的空间配置相关的电子模块(例如系统连接端口)。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0依次从图I、图2A至图2C的状态进行转换,故而在平面S上,第一机体110能相对于第二机体120在一定位状态(如图I、图2B所显不)与一旋转状态(如图2A所显示)之间转换。换句话说,第一机体110会在如图I显示的一重合位置与如图2B显示的一展开位置之间来回旋转,其中在展开位置的第一机体,是相对于重合位置旋转180度而成。此举让此状态下的电子装置100能额外提供使用者另一使用状态,而让使用者在身体平躺着或斜靠着的状态下,也可以很方便地使用电子装置100。请参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第一机体;一第二机体,电性连接该第一机体;以及一枢转模块,包括:一第一转轴,组装至该第二机体;一固定环,固定至该第一机体且套接至该第一转轴,该固定环具有至少一定位槽;以及一定位环,套接至该第一转轴且叠置于该固定环,该定位环具有朝向该固定环的至少一凸部,该第一机体通过该枢转模块在一平面上相对该第二机体旋转,以带动该固定环与该定位环沿该第一转轴相对旋转,且该凸部对应地卡入该定位槽,而使该第一机体相对于该第二机体在一旋转状态与至少一定位状态之间转换,其中该第一机体与该第二机体在该旋转状态时该第一机体与该第二机体之间存在一间隙,该第一机体与该第二机体在该定位状态时该第一机体实质上与该第二机体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立骅,
申请(专利权)人: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