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86767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7 07: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成像设备,包括:成像装置;具有定影夹持部的定影装置;其中,在成像装置的成像过程中,满足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成像设备,例如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或者它们的复合机,该成像设备使用电子照相法等在记录纸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并且该成像设备包括用于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纸上的定影装置。更特别是,本专利技术涉及包括低调色剂沉积量系统的成像设备,该低调色剂沉积量系统的调色剂消耗量小。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扩大,在例如复印机、打印机等各种领域中使用利用电子照相法等来显现图像信息的方法。最近,从运行成本的观点出发,期望减低调色剂的消耗量。从将调色剂定影在记录纸上所需的能量的观点出发,减低调色剂消耗量是合乎需 要的。特别是在用于办公室的电子照相式成像设备中,从节能观点出发,减低调色剂消耗量是很重要的。另一方面,因为数字化和彩色化的发展,在印刷装置领域也使用电子照相式成像设备。这种成像设备应用在按需印刷、图形艺术(例如照片或者海报)和短版印刷装置的领域中。电子照相式是有利的,因为其未使用打样的按需性能。然而,从彩色再现区域、质地、图像质量的稳定性、对介质的适应性的观点出发仍有改进点。在降低成本的同时需要所述改进,因此减低调色剂的消耗量是重要的。日本公开专利申请JP2004-295144公开了一种低调色剂沉积量系统。这里,将感光构件的充电电位的绝对值设定成低达350-550V,并且在0. 3-0. 7mg/cm2的范围内沉积具有高着色能力的调色剂,以便确保在定影之后记录纸上的图像密度。日本公开专利申请Hei 9-305058公开了一种图像光泽度的控制方法,图像光泽度受定影辊的长期使用和/或记录片材的材料的影响。这里,根据由全色传感器读取的基准图像的密度来控制加热构件的加热温度。通过所述控制,提供了目标光泽度。然而,在调色剂消耗量小的低调色剂沉积量系统中,由于记录纸的纸纤维的不平滑,所以不能容易地在高密度部分(纯色部分)中提供高光泽度。将参考调色剂沉积量大的情况和调色剂沉积量小的情况来描述原因。调色剂高度在大调色剂沉积量的情况中比小调色剂沉积量的情况中更大。这里,调色剂沉积量是每单位面积上调色剂堆垛的数量,其被简单地称为“调色剂沉积量”。为了将调色剂定影在记录纸上,调色剂和记录纸之间的界面温度等于或者高于预定温度。调色剂的表面温度是与加热构件(例如定影(加热)辊)接触的一侧处(记录纸上)的调色剂的温度。在定影性能相同(相同的界面温度)的条件下,在小调色剂沉积量情况中调色剂表面温度低于大沉积量情况中的调色剂表面温度。这是因为当调色剂沉积量小时,使加热构件的温度低于大调色剂沉积量情况中加热构件的温度。因此,在调色剂沉积量较小的情况中,表面上的调色剂(在与加热构件接触的一侧上的调色剂)比调色剂沉积量较大情况中更少被熔化,因此光泽度低。如果为了在小调色剂沉积量的情况下提高光泽度而提高加热构件的温度,则表面上的调色剂(与加热构件接触的一侧上的调色剂)熔化,但是调色剂和记录纸之间的界面温度升高,从而导致界面处调色剂的熔化。结果,调色剂渗入到记录纸的纤维中,从而导致了调色剂的表面性能降低。也就是说,调色剂图像的整体顺应记录纸纤维的凹凸不平,使得调色剂图像的表面极大地受纤维凹凸不平的影响。因此,很难通过简单地升高加热构件的温度来提高在低调色剂沉积量系统中高密度部分的光泽度。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像设备,其中,可以通过抑制调色剂图像渗入到记录纸的纤维中来改善图像的光泽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设备,其包括成像装置,其配置成在记录材料上形成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定影装置,其配置成通过加热和加压在进入定影夹持部中的记录材料上定影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其中,在所述成像装置的成像过程中,满足0〈B〈P JiL/ (30X31/2),其中,L (Pm)是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径,P(g/cm3)是调色剂的密度,B (mg/cm2)是在预定记录纸上每单位面积的最大调色剂沉积量;其中,当满足在所述定影夹持部的出口处接触所述定影装置的调色剂层的粘度不高于1500(Pa s)并且接触记录纸的调色剂层的粘度不低于3000 (Pa s)时,所述定影装置定影调色剂图像。考虑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这些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说明图I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示意性剖视图。图2示出了调色剂颗粒的理想布置。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基本剖视图。图4是俯视图(a)和侧视图(b),示出用于上层调色剂和下层调色剂的温度测量方法。图5显示了使用图4的方法来测量定影夹持部的温度的结果。图6是示出基底效应的示意图,其中,(a)显示调色剂的未定影状态,(b)显示在定影之后的基底效应,和(C)显示在定影之后没有基底效应的情况。图7显示了用于计算调色剂层和记录材料的温度分布的模拟模型。图8显示了在调色剂沉积量大的情况中各个部分的温度分布的计算结果。图9显示了当调色剂沉积量小时各个部分的温度分布的计算结果。图10显示了当改变压辊的表面温度时各个部分的温度分布的计算结果。图11显示了当改变定影带的表面温度时各个部分的温度分布的计算结果。图12显示了当改变记录材料的种类时各个部分的温度分布的计算结果。图13显示了加热的调色剂的粘度相对于温度的测量结果。图14是示出加热的上层调色剂和加热的下层调色剂的粘度范围的示意图。图15是第一实施例中的定影装置的控制方框图。图16是显示第一实施例中的控制流程的实例的流程图。图1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基本剖视图。图18显示了定影带和压辊的表面温度的变化。图19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控制方框图。图20是显示第二实施例中的控制流程的实例的流程图。图2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控制方框图。图22显示了当改变处理速度(P. S)时上层调色剂和下层调色剂的温度的测量结 果。图23是显示第三实施例的控制流程的实例的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将结合附图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这里,以下实施例和实例中元件的维度、尺寸、材料、结构和相对位置关系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除非另有说明。<第一实施例>参见图I到图16,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首先,参见图1,将描述成像设备的总体布置。该成像设备是电子照相式全色成像设备,成像站(成像装置)Pa、Pb、Pc、Pd沿中间转印带30的转动方向设置(级联式)。每个成像站Pa、Pb、Pc、Pd包括作为图像承载构件(感光构件)的感光鼓3a、3b、3c、3d。围绕感光鼓3a、3b、3c、3d设置有充电装置2a、2b、2c、2d、显影装置la、lb、lc、Id、初次转印装置24a、24b、24c、24d和清洁装置4a、4b、4c、4d。装置的上部包括曝光装置6a、6b、6c和6d,每个曝光装置具有光源装置和多面镜。由充电装置2a、2b、2c、2d充电的感光鼓3a、3b、3c、3d的表面被激光束曝光,以便形成静电潜像。从光源装置发出的激光束被投射并被多面镜的反射镜偏转。偏转的激光束被带电的感光鼓3a、3b、3c、3d上的f 0透镜聚光并沿感光鼓的母线扫描感光鼓,以便按照图像信号来在感光鼓3a、3b、3c、3d上形成静电潜像。在图I中,为了简单起见,示意性地显示了曝光>J-U装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成像设备,包括:成像装置,其配置成在记录材料上形成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定影装置,其配置成通过加热和加压将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进入定影夹持部中的记录材料上;其中,在所述成像装置的成像过程中,满足0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玉木政行中山敏则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