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热定影带,其是至少由发热层、弹性层及脱模层叠层而得到的发热定影带,其中,在发热层的两端具有一对供电用电极,且所述发热层由使用了被聚酰亚胺树脂包覆的碳纤维的布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热定影带、和使用该发热定影带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发热定影带用于将利用电子照相等静电潜像显影方式形成的干式调色剂图像热定影在图像承载体上。
技术介绍
以往,对于复印机、激光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而言,多采用在调色剂显影后利用热辊方式对转印于普通纸等图像承载体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进行接触加热定影的方法。但是,热辊方式要升温到能够定影的温度需要时间、且需要大量的热能。从缩短自接通电源到开始复印为止的时间(预热时间)以及节能的观点出发,近年来,热膜定影方式已成为主流。·在该热膜定影方式的定影装置(定影器)中,采用了在聚酰亚胺等耐热性膜的外表面叠层有氟树脂等脱模性层的无缝定影带。但是,对于这样的热膜定影方式的定影装置而言,由于其利用例如陶瓷加热器对膜进行加热,进而在该膜表面定影调色剂图像,因此,膜的导热性变得尤为重要。而欲通过对定影带膜进行薄膜化来改善其导热性时,会导致其机械强度降低,难以高速旋转,在以高速形成高画质图像时存在问题,另外,还存在陶瓷加热器等容易发生破损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近年来已针对在定影带自身上设置有发热体的定影带(以下称为发热定影带)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通过对该发热体供电而直接加热定影带,从而使调色剂图像定影的方式。使用发热定影带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预热时间短,耗电比热膜定影方式少,且作为热定影装置在节能和高速化等方面优异,迄今为止已被广泛研究。例如,已知有使用了下述芯材且具有三维网状结构体的发热层的定影带,所述芯材由鉄、SUS、铜、钴、镍、铬、铝、金、钼、银、錫、钯等构成,且被氟类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酰胺酰亚胺树脂包覆(例如,參见专利文献I)。已知有具备下述发热层、绝缘层及脱模层的发热定影带,所述发热层由分散有碳纳米材料及丝状金属微粒的聚酰亚胺树脂构成(例如,參见专利文献2)。还已知有具备绝缘层、电阻发热体层、脱模层及电极层的发热定影带,所述绝缘层由聚酰亚胺树脂构成,所述电阻发热体层中,在由聚酰亚胺树脂构成的基体树脂中基本上均匀地分散并存在有碳纳米材料和丝状金属微粒(例如,參见专利文献3)。现有技术问题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6-343538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7-272223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9-10999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发热定影带经过长时间使用后,会发生氧化,导致电阻増加。因此,已发现其具有无法获得规定发热量的问题。就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发热定影带而言,伴随聚酰亚胺树脂的加热、冷却,会发生树脂的伸縮,引起电阻变化。已发现其具有下述问题在填料与树脂的界面处会发生龟裂、破损,而该部分无法实现充分的定影。就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发热定影带而言,伴随聚酰亚胺树脂的加热、冷却,会发生树脂的伸縮,引起电阻变化。已发现其具有下述问题在填料与树脂的界面处会发生龟裂、破损,而该部分无法实现充分的定影。基于上述背景,期待开发出一种即使在经过长期使用后其表面电阻值、体积电阻值的变化也较小、可防止发热层的断裂、龟裂的发热定影带,以及使用该发热定影带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背景而完成,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经过长期使用后其表面电阻值、体积电阻值的变化也较小、可防止发热层的龟裂、断裂的发热定影带,以及使用该发热定影带的图像形成装置。解决问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实施方式来实现上述目的。I. 一种发热定影带,其是自内侧起依次包含发热层、弾性层及脱模层的圆筒形发热定影带,其中,发热层包含聚酰亚胺树脂及碳纤维布(carbon fiber fabric),在圆筒形的两端具有向发热层供电的ー对电极,该ー对电极与包含碳纤维的布相接。2.上述I所述的发热定影带,其中,所述碳纤维的粗细为66tex 800tex。3.上述I或2所述的发热定影带,其中,所述布是经纱密度及纬纱密度为7. 5根/25mnT22. 5 根 /25mm 的纺织品。4.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使用了上述广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热定影帯。本专利技术人针对如何使经过长期使用后的表面电阻值变化、体积电阻值变化減少,为何会历时而发生龟裂、断裂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了下述结论。在对经过长期使用、发生了定影不均的带进行拆解时,观察到了发热层的龟裂、断裂。可以推測,由于该龟裂、断裂部分无法使电流通过、不产生发热,因此导致了定影不均。即,可以认为,不连续填料的存在引起龟裂、断裂。于是,为了使该不连续填料得以连续,出于提高耐氧化性、实现连续的状态的目的对发热元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将使用碳纤维的布用作发热元件时,可使上述问题得以解決。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提供一种即使在经过长期使用后其表面电阻值、体积电阻值的变化也较小、可防止发热层的龟裂、断裂的发热定影带,以及使用该发热定影带的图像形成装置。附图说明图I为简略剖面结构图,示出了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图2 (a) (b)为图I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定影装置的放大筒图。图3 (a) (C)为图I所示的发热定影带的放大筒图。图4为具有图3所示结构的发热定影带的简略制造流程图。图5 (a) (b)为制造装置的简图,所述制造装置是在安装于圆柱状芯杆(芯金)上且使用碳纤维制作的布的外周表面涂布聚酰亚胺树脂前体,从而制作被聚酰亚胺树脂包覆的布的装置。符号说明I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24定影装置24a发热定影带24al、24a2供电用电极24a3 发热层24a31 布24a32聚酰亚胺树脂24a4、24a6 底涂层24a5 弹性层24b定影辊24c加压辊9制造装置9b涂布装置9b I涂布机构9b2驱动部9c加热装置具体实施例方式參照图f图5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并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此。图I为示出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简略剖面结构图。该图示出了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情況。图中,I代表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I具有多组图像形成单元10¥、1(^10(、101(;作为转印部的环形带状中间转印体形成单元7;用来搬运记录介质?的环形带状给纸搬运机构21及作为定影机构的带式定影装置24。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I的主体A的上部配置有原稿(原稿)图像读取装置SC。作为在各感光体1Y、1M、1C、IK上形成的顔色不同的调色剂图像之一,用于形成黄色图像的图像形成単元IOY具有作为第I图像负载体的转筒状感光体1Y、配置在感光体IY周围的带电机构2Y、曝光机构3Y、具有显影剂负载体4Y1的显影机构4Y、作为一次转印机构的一次转印辊5Y、及清洁机构6Y。另外,作为另ー不同顔色的调色剂图像之一,用于形成品红色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IOM具有作为第I图像负载体的转筒状感光体1M、配置在感光体IM周围的带电机构2M、曝光机构3M、具有显影剂负载体4M1的显影机构4M、作为一次转印机构的一次转印棍5M、及清洁机构6M。另外,作为另ー不同顔色的调色剂图像之一,用于形成青色图像的图像形成単元IOC具有作为第I图像负载体的转筒状感光体1C、配置在感光体IC周围的带电机构2C、曝光机构3C、具有显影剂负载体4C1的显影机构4C、作为一次转印机构的一次转印辊5C、及清洁机构6C。另外,作为另外ー种不同顔色的调色剂图像之一,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热定影带,其是自内侧起依次包含发热层、弹性层及脱模层的圆筒形发热定影带,其中,发热层包含聚酰亚胺树脂及碳纤维布,在圆筒形的两端具有向发热层供电的一对电极,该一对电极与包含碳纤维的布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田英一,寿藤进,仓地育夫,武部浩太郎,向山泉,
申请(专利权)人: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