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系杆拱桥半跨骨架拼装吊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拱肋段预制件架和桥面劲性骨架段预制件架设于胎架上拼装成第一拱肋段和第一桥面劲性骨架段,B.将第一拱肋段吊至拼装支架上,在第一拱肋段和第一桥面劲性骨架段之间安装吊杆,拼装成半跨吊装桥梁骨架,C.进行桥墩和拱脚的施工,在拱脚上搭建第二拱肋段、第二桥面劲性骨架段、第三拱肋段和第三桥面劲性骨架段;D.将半跨吊装桥梁骨架吊至河道上进行合拢安装,属于桥梁施工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系杆拱桥半跨骨架拼装吊装方法河道中无需架设支架,封航次数少,封航时间短,拱脚的水平推力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施工精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下承式钢管系杆拱桥的建造方法,属于桥梁施工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正积极实施内河航道升级整治工程,大力推进高等级航道网建设。系杆拱桥将拱与梁两种基本结构形式组合在一起,共同承受荷载,充分发挥了梁受弯、拱受压的结构性能和组合作用,被广泛用于航道新建桥梁的施工。系杆拱桥大多采用满支架法、少支架法、缆索吊装法、整体吊装法、单片拱肋整体吊装法等施工方法。满支架法、少支架法是在航道内架设支架进行施工。优点是操作简单,施工过程中有可供操作的施工平台,对起吊设备能力要求相对较小。但是,在水运繁忙的河道上建桥,施工期间不得断航,按照海事部门要求,航道内若设置支架,其净跨度不得小于40m,通航限高不得小于7m,若采用少支架法施工,在航道内设置的支架难免受到过往船只碰撞,危及船舶航运安全,同时支架自身的安全隐患很大。因此必须选择对航道影响最小的施工方案。缆索吊装法是利用悬挂的缆索运输、安装构件的施工方法,其施工工艺繁杂,施工成本高。整体吊装法由于受内河河道施工条件以及内河河道浮吊起吊能力的限制,当主桥跨河部分重量较大时就无法采用整体吊装法进行施工。发表于《公路》杂志2011年06期的《钢管混凝土系杆人行桥无支架安装设计关键技术探讨》一文中采用了钢管拱在岸上拼装成型,浮吊整体吊装,然后以钢管拱作为施工劲性骨架,通过吊杆悬挂系杆横梁节段,用临时索平衡拱脚水平推力的无支架安装方法。中国专利文献CN1811070A (申请号为200510023670.6)公布了一种下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先拱后梁劲性骨架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在端横梁处拉张永久水平预应力钢索;B.将钢管拱肋整体拼装成型,利用钢管拱肋自身浮力通过河道浮运至施工现场,利用浮吊将钢管拱肋直接起吊就位;C.将永久水平预应力钢索作为施工临时拉索,通过调整水平预应力钢索的张拉应力承受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水平推力来控制拱脚的位移;D.通过劲性钢管混凝土拱肋及吊杆进行桥面预制梁吊装就位。上述两种系杆拱桥的施工方法都是采用拱肋整体吊装法,先将拱肋在岸上拼装成型,然后通过浮吊整体吊装到河道上进行安装,使用临时钢索平衡拱脚的水平推力,再安装吊杆及桥面预制梁。该方法必须使用临时钢索平衡拱脚的水平推力,并且施工阶段拱肋应力及变形复杂,施工要求极高,采用该方法进行施工,在航道上的施工时间仍然过长,会影响航道的畅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河道中无需架设支架,封航次数少,封航时间短,且拱脚的水平推力得到很好的控制,施工精度高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包括如下步骤A.在待架设桥梁附近的岸边设置胎架,将拱肋段预制件架设于所述胎架上拼装成第一拱肋段,将桥面劲性骨架段预制件架设于所述胎架上拼装成第一桥面劲性骨架段; B.沿所述第一桥面劲性骨架段搭建拼装支架,将所述第一拱肋段吊至所述拼装支架上,在所述第一拱肋段和第一桥面劲性骨架段之间安装吊杆,拼装成半跨吊装桥梁骨架; C.在河道两岸进行桥墩和拱脚的施工,在远离河岸的拱脚上搭建位于陆地上方的第二拱肋段和第二桥面劲性骨架段,在所述第二拱肋段和第二桥面劲性骨架段之间安装吊杆,在靠近河岸的拱脚上搭建位于河岸上方的第三拱肋段和第三桥面劲性骨架段; D.将所述半跨吊装桥梁骨架吊至河道上进行合拢安装,所述第一桥面劲性骨架段的两端通过拉杆与所述第二、第三桥面劲性骨架段相连,所述第一拱肋段的两端临时固定在第二、第三拱肋段上。为了更好地平衡拱脚的水平推力,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优选是上述桥面劲性骨 架段预制件的横截面的四个角上设有型钢;所述步骤D中,在所述第一桥面劲性骨架段与所述第二、第三桥面劲性骨架段之间设置合拢口,并在所述合拢口两侧的型钢上设置基座,所述拉杆穿过所述合拢口两侧的基座,将所述基座拉紧。为了更好地平衡拱脚的水平推力,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进一步优选是上述基座由垂直设于所述型钢上的第一、第二基板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第二基板的侧板组成;所述第一基板位于所述合拢口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所述第一基板上开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基板上开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同轴设置且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二通孔;所述拉杆的两端位于所述合拢口两侧相对应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中;所述拉杆的两端旋合有位于所述第二基板外侧的螺母。为了使得吊装过程中拱肋的变形量较小,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优选是上述步骤D中,在所述半跨吊装桥梁骨架上设置四个起吊点,用浮吊进行起吊;起吊时,先将所述半跨吊装桥梁骨架向上提升,使其与所述拼装支架脱离,然后割除阻挡所述半跨桥面劲性骨架段横向移动的所述拼装支架的钢管,再将所述半跨吊装桥梁骨架吊至河道上。为了保证桥梁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优选是上述步骤D后,在所述合拢口内安装所述桥面劲性骨架段预制件,对所述拱肋和桥面劲性骨架的连接处进行焊接固定,拆除所述拉杆,在桥面劲性骨架上搭设桥面。为了使得胎架的支撑更加稳定,且便于施工,有效保证桥梁骨架的拼装精度,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优选是上述胎架包括设于地面上的混凝土块和垂直设于混凝土块上方的多排贝雷片;所述混凝土块是长方体形预制件,所述每排贝雷片之间设有连接贝雷片的连接片。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法中拱肋、吊杆和桥面骨架于岸边先拼装成半跨吊装桥梁骨架,再进行吊装,需要吊装的部分相对体积较小,重量较轻,对河道内浮吊吨位的要求较低;并且施工操作相对简单,精度控制相对容易,可以有效地缩短施工周期,保证水中无支架,封航时间短。另外,本方法中还通过拉杆对桥面劲性骨架进行临时合拢,在最短的施工时间内平衡了拱脚的水平推力,更进一步地缩短了封航时间,保证了施工精度。采用该方法进行施工,可以在保证桥梁施工安全、优质、高效完成的前提下,保证通航宽度,确保施工期间航道安全运营,最大程度地不影响通航。该方法应用前景广阔,尤其适用于我国内河航道桥梁升级改造。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作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I中的半跨吊装系杆拱桥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的半跨吊装系杆拱桥合拢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2中的胎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图3的左视图。图6是实施例2中的第一拱肋段拼装成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俯视图。图8是实施例2中的第一桥面劲性骨架段拼装成型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实施例2中的半跨吊装桥梁骨架拼装成型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的左视图。图11是图10中的一片半跨吊装桥梁骨架吊离拼装支架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中的一侧拼装支架拆除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中的半跨吊装桥梁骨架吊离拼装支架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实施例2中系杆拱桥搭建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实施例2中的半跨吊装桥梁骨架吊至河道上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实施例2中的合拢口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7是图16中的右半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8是图17的左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半跨吊装系杆拱桥 本实施例的半跨吊装系杆拱桥,如图I和图2所示,包括设于河道两岸的桥墩1,设于桥墩I上的拱脚2,横跨河道两岸且与河道两岸的拱脚2相连的拱肋3和桥面劲性骨架4,以及搭设在桥面劲性骨架4上的桥面40。桥面劲性骨架4位于拱肋3的正下方。拱肋3由多个拱肋段预制件首尾相接焊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系杆拱桥半跨骨架拼装吊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在待架设桥梁附近的岸边设置胎架,将拱肋段预制件架设于所述胎架上拼装成第一拱肋段,将桥面劲性骨架段预制件架设于所述胎架上拼装成第一桥面劲性骨架段;B.沿所述第一桥面劲性骨架段搭建拼装支架,将所述第一拱肋段吊至所述拼装支架上,在所述第一拱肋段和第一桥面劲性骨架段之间安装吊杆,拼装成半跨吊装桥梁骨架;C.在河道两岸进行桥墩和拱脚的施工,在远离河岸的拱脚上搭建位于陆地上方的第二拱肋段和第二桥面劲性骨架段,在所述第二拱肋段和第二桥面劲性骨架段之间安装吊杆,在靠近河岸的拱脚上搭建位于河岸上方的第三拱肋段和第三桥面劲性骨架段;D.将所述半跨吊装桥梁骨架吊至河道上进行合拢安装,所述第一桥面劲性骨架段的两端通过拉杆与所述第二、第三桥面劲性骨架段相连,所述第一拱肋段的两端临时固定在第二、第三拱肋段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为,李士济,吴曙光,欧阳石,耿庆祥,童建军,高锦胜,贾阿龙,查浩杰,王雪能,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四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