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推进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84696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7 0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推进小车。包括小车底座、安装于小车底座上方的若干连接架体和液压控制系统、上下滑动安装与连接架体上的调节架、竖直安装于小车底座上的油缸A、使小车底座相对于牛腿梁横向移动的横移装置、设置于调节架上的坡度调节装置、安装于小车底座上使主梁纵向移动的纵移装置,所述油缸A连接于液压控制系统。在横移装置和纵移装置的作用下,可以使推进小车带动主梁横向或者纵向移动,油缸A可以向上推动调节架从而实现主梁的举升。由于调节架上安装有坡度调节装置,通过坡度调节装置可以使前后推进小车的坡度一致,避免移动模架造桥机牛腿承载系统出现偏载,避免纵移行走中发生超静定的不利工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移动模架造桥机的部件,具体涉及一种推进小车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公路、高速铁路建设规模的不断增长,下行式、上行式非自行式移动模架造桥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国内桥梁建设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下行式非自行式移动模架造桥机,为适应各种桥型的施工需要,其下部的支撑体系比如牛腿也有了多种的设计形式,主要有三角式牛腿、箱式牛腿、桁架与钢箱式牛腿结合等几种形式,后两种形式因为其结构简单、受力清晰、不用在墩身上预留孔洞的特点,被建设单位广 泛采用,但因其对上部受力体系力的传导要求比较高,较之三角式牛腿承受偏载能力较差,而目前国内外设计的推进小车,绝大多数采用液压油缸独立承载,存在偏载问题十分普遍,在行走过程施工中需要反复抄垫、校正坡度,操作难度大、准确性差,这一因素的存在对其安全性影响非常大。尤其当现浇混凝土箱梁纵坡大于2%工况下,如果前后推进小车滑梁的坡度不一致,会导致其牛腿梁偏载过大对其整体稳定性、安全性影响很大,甚至带来的行走中产生超静定的不利工况,对移动模架造桥机纵移行走施工非常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以上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避免偏载可以调节滑梁坡度的推进小车。本专利技术克服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推进小车,包括小车底座、安装于小车底座上方的若干连接架体和液压控制系统、上下滑动安装与连接架体上的调节架、竖直安装于小车底座上的油缸A、使小车底座相对于牛腿梁横向移动的横移装置、设置于调节架上的坡度调节装置、安装于小车底座上使主梁纵向移动的纵移装置,所述油缸A连接于液压控制系统。上述横移装置包括分别水平安装于牛腿梁外侧的横移轨道、分别固定于小车底座两侧的横移推动架、两个分别可转动安装于小车底座的横移油缸以及可转动安装于横移油缸活塞杆上的横移推动架,所示横移推动架下端销接固定在横移轨道上,所述小车底座通过安装于其下方两侧的扣板可横向滑动固定于小车底座上。上述坡度调节装置包括通过固定销轴和旋转销轴安装于调节架上的滑梁、设置于滑梁上调节螺栓和固定螺栓,所述调节螺栓和固定螺栓的螺栓端头抵靠于调节架上。上述纵移装置包括推进机构、安装于推进机构下方的纵移推动架、可转动安装于小车底座上的纵移油缸、通过转轴可转动安装于纵移推动架中的棘块、设置于纵移推动架下方的销孔A和销孔B,所述纵移油缸的活塞杆可转动安装于纵移推动架上,所述销孔A和销孔B分别位于棘块下部两侧位置,所述棘块上部设有凸出的爪部,所述推进机构的底面上设置多个在纵向上间隔排列的孔。为了减小摩擦力,上述滑梁上安装有聚四氟乙烯板。为了防止纵移行走时发生横向偏位,上述连接架体外侧设置有用于防止纵移时推进机构发生横向偏位的横向限位装置。为了提高受力稳定性,上述各个连接架体通过连接杆连为一体。为了保证支撑液压缸活塞杆在伸出承受载荷的工况下的安全性,上述油缸A为自锁液压油缸。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横移装置和纵移装置的作用下,可以使推进小车带动主梁横向或者纵向移动,油缸A可以向上推动调节架从而实现主梁的举升。由于调节架上安装有坡度调节装置,通过坡度调节装置可以使前后推进小车的坡度一致,避免移动模架造桥机牛腿承载系统出现偏载,避免纵移行走中发生超静定的不利工况。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左视结构示意 图3为图I中的A局部放大结构示意 图4为图I中的B局部放大结构示意 图5为图I中的C局部放大结构示意 图6为图5中的件20的结构示意图(仰视图); 图7为图5中的件20的结构不意图(左视图) 图中,I.纵移推动架2.纵移油缸3.滑梁4.横移推动架5.横移轨道6.连接架体7.调节架8.自锁液压油缸9.液压控制系统10.横向限位装置11.四氟乙烯板12.连接杆13.牛腿梁14.横移油缸15.调节螺栓16.固定螺栓17.固定销轴18.旋转销轴19.扣板20.推进机构21.孔22.棘块23.转轴24.销孔A 25.销孔B 26.小车底座。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I至附图7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本推进小车,包括小车底座26、安装于小车底座26上方的若干连接架体6和液压控制系统9、上下滑动安装与连接架体6上的调节架7、竖直安装于小车底座26上的油缸A、使小车底座26相对于牛腿梁13横向移动的横移装置、设置于调节架7上的坡度调节装置、安装于小车底座26上使主梁纵向移动的纵移装置,所述油缸A连接于液压控制系统9。在横移装置和纵移装置的作用下,可以使推进小车带动主梁横向或者纵向移动,油缸A可以向上推动调节架从而实现主梁的举升。由于调节架上安装有坡度调节装置,通过坡度调节装置可以使前后推进小车的坡度一致,避免移动模架造桥机牛腿承载系统出现偏载,避免纵移行走中发生超静定的不利工况。上述横移装置包括分别水平安装于牛腿梁13外侧的横移轨道5、分别固定于小车底座26两侧的横移推动架4、两个分别可转动安装于小车底座26的横移油缸14以及可转动安装于横移油缸14活塞杆上的横移推动架4,所示横移推动架4下端销接固定在横移轨道5上,所述小车底座26通过安装于其下方两侧的扣板19可横向滑动固定于小车底座5上。在横移油缸14的推动下,小车底座26可以实现相对于牛腿梁27实现横向移动。上述坡度调节装置包括通过固定销轴17和旋转销轴18安装于调节架7上的滑梁3、设置于滑梁3上调节螺栓15和固定螺栓16,所述调节螺栓15和固定螺栓16的螺栓端头抵靠于调节架7上。当需要调节滑梁3的坡度时,先拔出固定销轴17,松开固定螺栓16,由于此时滑梁以旋转销轴18为转动支点,因此通过旋动调节螺栓15就可实现滑梁3相对于调节架7的角度调整。调整完毕后插上固定销轴17并紧固固定螺栓16即可实现锁止。调整方便简单快捷。上述纵移装置包括推进机构20、安装于小车底座26上的纵移油缸2、、可转动安装于推进机构20上的纵移推动架I、通过转轴23可转动安装于纵移推动架I中的棘块22、设置于纵移推动架I下方的销孔A 24和销孔B 25,所述纵移油缸12的活塞杆可转动安装于纵移推动架I上,所述销孔A 24和销孔B 25分别位于棘块22下部两侧位置,所述棘块22上部设有凸出的爪部,所述推进机构20的底面上设置多个在纵向上间隔排列的孔21。如附图5、附图6、附图7所示,当需呀纵移油缸2推动主梁纵移行走时,在棘块22前下方的销孔B 25中插上销子,纵移油缸2缩回,纵移推动架I随着纵移油缸2缩回后退时,因棘块22后 下方无销子约束,棘块22上的爪部触碰到推进就够20后会以此点为旋转点顺时针旋转就会从孔21里脱出,不阻碍棘块22在推进机构20上移动,并随着纵移油缸12的回缩移动到下一个推进机构20的下一个孔21的对应位置。此时棘块22上的爪部也进入推进机构20的下一个孔内,然后由液压控制系统9驱动纵移油缸2伸出,因棘块22前下方有销子约束,棘块22的爪部会卡在推进机构20的孔21内随着纵移油缸2的逐渐伸出实现推着推进机构20纵移行走。当纵移油缸2完成一次伸出动作行程后,然后换向缩回动作,如此往复动作实现由纵移油缸2带动主梁纵移行走。当需要向后纵移行走时,拔出销孔B 25中的销子插入到销孔A 24中即可。上述滑梁6上安装有聚四氟乙烯板11。在滑梁6和推进机构20之间安装聚四氟乙烯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推进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小车底座(26)、安装于小车底座(26)上方的若干连接架体(6)和液压控制系统(9)、上下滑动安装与连接架体(6)上的调节架(7)、竖直安装于小车底座(26)上的油缸A、使小车底座(26)相对于牛腿梁(13)横向移动的横移装置、设置于调节架(7)上的坡度调节装置、安装于小车底座(26)上使主梁纵向移动的纵移装置,所述油缸A连接于液压控制系统(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贵翔韩军霞刘德建王殿学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