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特别是由曼尼希碱缓蚀组分与中和组分复配而成的水溶性缓蚀中和剂,应用于炼油装置的缓蚀防腐。
技术介绍
近些年来,随着原油杂质含量逐渐增高以及高硫高酸值原油加工量的不断扩大,常减压蒸馏装置的腐蚀问题已日趋严重,影响蒸馏装置长周期运行。无论加工哪种原油,低温腐蚀都发生在蒸馏塔顶及冷凝系统,均属于HCl-H2S-H2O系统的腐蚀。其腐蚀介质主要来源第一是原油中的无机盐,主要包括NaCl、CaCl2、MgCl2。虽然NaCl在300°C以下不易发生水解,但其中的CaCl2、MgCl2却极易发生水解,产生HCl气体。水解生成的HCl,随着油气一起上升到塔顶冷凝系统,当水蒸气达到露点而冷凝成凝结水时,HCl气体会溶于其中形成盐酸,对金属产生强烈的腐蚀;第二是原油中的H2S以及在原油加工过程中硫化物在高温、力口氢等条件下生成的H2S。·炼厂对于HCl-H2S-H2O系统腐蚀的基本防护方法是采取“一脱三注”工艺,即采取原油脱盐,塔顶注水,注氨或有机胺、注缓蚀剂工艺。塔顶系统采用注缓蚀剂防腐是被广泛采用的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方法。注氨、注水后,装置腐蚀虽然可以大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金属防腐用缓蚀中和剂,其特征在于:以金属防腐用缓蚀中和剂总重量计,是由10~40%的曼尼希碱缓蚀组分、10~40%的中和组分和余量的溶剂组合而成;所述的曼尼希碱缓蚀组分各反应原料组成为:1~2摩尔酮、1~2摩尔醛与1摩尔有机多胺;所述的中和组分是无机碱NaOH、KOH、氨或是低分子量有机胺甲胺、乙胺、乙二胺、二甲胺、三甲胺、二乙胺、三乙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分;所述的溶剂是水、或与水能够互溶的低分子甲醇、乙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磊,马玲,孔祥军,甄新平,牛春革,孟祥胜,地力拜·马力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