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味瓶存放箱,包括外罩、底座和承载架;所述外罩将所述底座和所述承载架罩设在其内部;所述底座上设置风扇和加热元件;所述承载架用于放置气味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气味瓶存放箱中设置风扇和加热元件,通过风扇可让气味瓶内及箱子内的空气流动,通过加热元件可加热空气让气味瓶内残余的异味挥发出来并通过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将异味带出气味瓶,这样就解决了气味瓶在存放的过程中瓶内产生异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味瓶存放箱。
技术介绍
在进行气味评价试验的过程中,发现气味瓶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异味需要清洗;经过思考验证发现这与气味瓶的摆放有关系为了不让空气中的灰尘及其他杂物污染,经过清洗烘干的气味瓶全部都是倒立摆放在气味评价台上;由于因气味评价台台面平整,因此气味评价台台面与气味瓶口接触面没有空隙,气味瓶内空气不能流动;然而,气味评价台台面为塑料制品,自身会散发气味;所以清洗过后的气味瓶每过段时间其内部就会产生异味。在试验前都还需要对气味瓶进行清洗烘干,这样就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工作程序和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避免气味瓶在存放过程中产生异味的气味瓶存放箱。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气味瓶存放箱,包括外罩、底座和承载架;所述外罩将所述底座和所述承载架罩设在其内部;所述底座上设置风扇和加热元件;所述承载架用于放置气味瓶。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与所述底板间隔设置的基板;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加热元件设置在所述基板上。进一步地,所述基板上对应所述风扇设有通孔,所述加热元件设置在所述通孔中。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元件为加热丝。进一步地,所述基板上对应所述通孔设有导管;所述导管的一端口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导管的另一端口朝向所述承载架。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位于所述外罩内的底部,所述承载架位于所述底座上方。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架通过支撑柱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位于所述外罩内的底部,所述基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所述承载架位于所述基板上方。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架上间隔设有用于放置气味瓶的若干放置孔。进一步地,所述外罩包括箱体和操作板;所述箱体上设有操作口和若干透气孔;所述操作板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操作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气味瓶存放箱中设置风扇和加热元件,通过风扇可让气味瓶内及箱子内的空气流动,通过加热元件可加热空气让气味瓶内残余的异味挥发出来并通过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将异味带出气味瓶,这样就解决了气味瓶在存放的过程中瓶内产生异味的问题。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气味瓶存放箱的立体不意图。图2为图I中气味瓶存放箱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2中气味瓶存放箱的底座翻转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 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及其它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图I至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气味瓶存放箱100的示意图。如图中所示,气味瓶存放箱100包括外罩120、底座130和承载架150。具体地,外罩120将底座130和承载架150罩设在其内部,可防止空气中的灰尘和杂物等污染气味瓶且具有一定的保护能力。外罩120包括箱体122和操作板123。箱体122上设有操作口 125和若干透气孔126。操作口 125可用于取放气味瓶。操作板123用于开启或关闭操作口 125。操作口 125设在箱体122的其中一侧面上,若干透气孔126设在箱体122的其余侧面上。需要说明的是,外罩120可以具有底面或不具有底面;当外罩120具有底面时,底座130可放置在外罩120中并位于底面上;当外罩120不具有底面时,底座130可以与外罩120连接,从而形成箱体,即底座130可以作为外罩120的底面。如图2所示,底座130包括底板132和设在底板132上的基板135,底板132和基板135间隔设置。其中,当外罩120具有底面时,底板132可以设置在外罩120中并位于外罩120的底面上;当外罩120不具有底面时,底板132可以与外罩120连接并作为外罩120的底面。底板132上设置风扇133。在一实施例中,多个风扇133间隔地设置在底板132上并临近基板135。基板135位于风扇133和底板132的上方。在一实施例中,风扇133位于底板132与基板135之间。基板135上设有通孔137 (如图3所示),通孔137与风扇133对应设置,以便风扇133运行所产生的气流可以向上经过通孔137吹向气味瓶。为了控制风扇133运行所产生气流的流动方向,基板135上对应通孔137的位置设有导管138,导管138的一端口与通孔137连通,导管138的另一端口朝向承载架150。如图3所示,基板135上还设置加热元件136,加热元件136位于通孔138或导管138中。加热元件136可以为加热丝等,可通过导线(图中未示出)与电源等连接以便产生热量,用以加热放置在承载架150上的气味瓶。如图2所示,承载架150大致呈板状,其上间隔设有若干放置孔152,用以放置气味瓶。承载架150可通过支撑柱153设置在导管138和基板135的上方。在一实施例中,支撑柱153的一端与承载架150连接,支撑柱153的另一端与底板132、基板135连接,这样,可以将底板132、基板135及其上的元件组装在一起形成一个模块,偏于组装机操作。上述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中气味瓶存放箱100的具体结构,下面简述其工作原理。通过移动操作板123可将气味瓶放置在承载架150的放置孔152中,然后启动风扇133和加热元件136。在此过程中,加热元件136产生热量把箱内和瓶内空气加热,使得气味瓶内残余的异味挥发出来,并通过风扇133产生的气流将异味带出气味瓶,这样就解决了气味瓶在存放的过程中瓶内产生异味的问题。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气味瓶存放箱(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罩(120)、底座(130)和承载架(150);所述外罩(120)将所述底座(130)和所述承载架(150)罩设在其内部;所述底座(130)上设置风扇(133)和加热元件(136);所述承载架(150)用于放置气味瓶。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味瓶存放箱(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30)包括底板(132)和与所述底板(132)间隔设置的基板(135);所述风扇(133)设置在所述底板(132)上;所述加热元件(136)设置在所述基板(135)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味瓶存放箱(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35)上对应所述风扇(133)设有通孔(137),所述加热元件(136)设置在所述通孔(137)中。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味瓶存放箱(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136)为加热丝。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味瓶存放箱(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35)上对应所述通孔(137)设有导管(138);所述导管(138)的一端ロ与所述通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味瓶存放箱(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罩(120)、底座(130)和承载架(150);所述外罩(120)将所述底座(130)和所述承载架(150)罩设在其内部;所述底座(130)上设置风扇(133)和加热元件(136);所述承载架(150)用于放置气味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花涤野,何后裔,杨国斌,马芳武,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