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微流控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基于电纺丝模板制备具有纳米结构通道表面的微流控芯片的方法。
技术介绍
微流控芯片是将生物、化学中多种基本操作单元集成在一块几平方厘米的芯片上,取代常规生物或化学实验室各种功能,集微型化、集成化、自动化等优势于一体。微通道网络是微流控芯片中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液流通路,其尺寸结构、表面性能等对液流操控和反应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目前,基于PDMS的微流控芯片微通道制备主要采用光刻法,即采用光刻胶涂覆玻片或硅片,利用紫外曝光固化光刻胶,通过显影去除未固化光刻胶,获得具有特定结构的光刻胶模板。再通过PDMS浇注,最终将所设计图案转移到PDMS基 片上。随着微流控芯片的发展,其在细胞学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展,如抗体等生物大分子修饰对微通道表面形貌提出新要求。传统光滑表面不利于生物大分子的修饰,而具有微纳米结构的表面则对生物大分子的修饰具有加强作用。目前采用的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如激光、等离子体刻蚀、化学沉积等需采用特殊设备,方法相对复杂。而将纳米结构直接通过光刻法复制到PDMS通道表面则相对简便。静电纺丝是利用高压电场力制备超细纤维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电纺丝模板制备微流控芯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纺丝材料配制成一定浓度的纺丝溶液,通过静电纺丝法在电纺丝模板基片表面沉积具有特定厚度的纺丝层,通过光刻步骤形成电纺丝模板,电纺丝模板浸涂一层脱模剂并干燥,浇注PDMS,固化后洗涤、干燥,制备出具有纳米结构通道表面的微流控芯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建华,孟昭旭,徐涛,张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