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家用地震救生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81143 阅读:9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6 2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型家用地震救生舱,由底板100,支撑臂200、张紧装置300、缓冲装置、第一顶盖500,活动凸缘600和第二顶盖700组成;底板100为六边形板材,其上设置有通槽110,有五只角设置有凸缘120;张紧装置300具有六个支板310,支板通过铰链320与中心六角板330联接:缓冲装置为六块等边三角形衍架构造400;本发明专利技术平时可做书桌或花台使用,当地震发生时,避难人员可以快速进入救生舱。救生舱采用高强度框架结构设计,可以有效避免地震发生时的房屋倒塌等因素导致的死亡,同时使用桥架与桁架结构可以减少材料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实时救生设备,尤其是型家用地震救生设备

技术介绍
近来,地球板块运动比较活跃,地震多发,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同时,地震对人类的心灵也造成了严重的创伤。现今,地震几乎已成了ー个敏感词汇,许多人谈之色变,视之如洪水猛兽。地震发生的时候,同时产生纵波和横波,但这两个波的传播速度不一样。一般来说,纵波的速度快,所以总是比横波先到达地面。这个概念就好比闪电和雷声同时发生,人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纵波的速度虽然快,但其破坏カ相对于横波而言,要小得 多。因此当感受到纵波时,人可以在横波到达前这段时间进入救生舱。地震中的伤害来源有两种直接灾害(房屋倒塌;桥梁、鉄路、公路、码头、机场、等工程设施遭直接破坏)和间接灾害(地震引发的海嘯、滑坡、火灾、瘟疫等)。现有的救生舱大多体积和重量都比较大,难以搬运,而且影响家居布置的合理美观,不适合普通家用。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以上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小型家用地震救生舱,使之克服现有技术的以上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手段来实现的。小型家用地震救生舱,由底板100,五个固定支撑臂200、一个活动支撑臂210,张紧装置300、缓冲装置、第一顶盖500,活动凸缘600和第二顶盖700组成;底板100为六边形板材,其上设置有通槽110,有五只角设置有凸缘120 ;张紧装置300具有六个支板310,支板通过铰链320与中心六角板330联接缓冲装置为六块等边三角形衍架构造400 ;安装时,各支撑臂200的一端插入所述底板通槽110,另一端用螺钉与第一顶盖500联接;五个支板310顶住相应的支撑臂,压下中心六角板330使铰链320伸展以张紧五个支撑臂;六块等边三角形衍架构造400拼合为一六边形板块,卡合在在所述第一顶盖500的六边形边框510内;第ニ盖顶700亦卡合覆盖在所述六边形板块之上。本专利技术家用救生舱,平时可做书桌或花台使用,当地震发生时,避难人员可以快速进入救生舱。救生舱采用高強度框架结构设计,可以有效避免地震发生时的房屋倒塌等因素导致的死亡,同时使用桥架与桁架结构可以减少材料使用。此外救生舱内设有应急工具箱,包括食物、水、药物、电池、手电筒、收音机、通讯设备等工具,可供避难人员在救生舱中长时间生存。附图说明图1为救生舱的主体结构示意图(人进入后的救生舱形态)。图2为救生舱的底板外观图。图3为救生舱支撑臂外观图。图4为救生舱的张紧装置外观图。图5为救生舱的第一顶盖外观图。图6为救生舱的顶部缓冲装置外观图。图7为救生舱的顶部缓冲装置装配示意图外观图。图8为救生舱的第二顶盖外观图。图9为救生舱的桌面(选配)外观图。图10为救生舱的平时状态外观图。图11为救生舱的活动活动凸缘外观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ー步说明。在图1-11中可看到小型家用地震救生舱,由底板100,支撑臂200、张紧装置300、缓冲装置、第一顶盖500和活动凸缘600组成;底板100为六边形板材,其上设置有通槽110,有五只角设置有凸缘120,;张紧装置300具有六个支板310,支板通过铰链320与 中心六角板330联接缓冲装置为六块等边三角形衍架构造400。安装时,将救生舱底板100至于地面,先安装5个固定支撑臂200。各支撑臂200的一端插入所述底板通槽110,其另一端插入所述等边三角形衍架构造400的盲槽内。再将底部张紧装置放入底板,用力压下压下中心六角板330使铰链320伸展以张紧六个支撑臂,五个支板310顶住相应的支撑臂则可将5条固定支撑臂张紫。安装第一顶盖500,并用螺钉将第一顶盖500和支撑臂锁紫。然后将六块等边三角形衍架构造400拼合为一六边形板块,卡合在在所述第一顶盖500的六边形边框510内,卡合后的结构如图7。最后,在六边形板块覆盖安放(可采用楔槽卡合或螺钉固定等多种固定安放方式)一六边形的第二顶盖700,以增强结构的整体性,也为平时使用时显得更加美观,见图1。平时使用时,第二顶盖上还可覆盖安装桌面800或其它构造,增加日常的实用性倉^:。地震发生时,进入救生舱后,安装最后一条活动支撑臂(结构与固定撑臂相同),活动支撑臂的上端通过螺栓与第一顶盖500联接,下端插入活动凸缘600上的通槽610,用锁扣锁紧后即完成安装,锁紧之后如图1所示。拆卸时,按相反顺序拆下即可,注意取下张紧装置时应旋下起盖螺钉。以上所陈述的仅仅是本专利技术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方法实质的前提下,在实际实施中可以做出若干更改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以内。权利要求1.小型家用地震救生舱,其特征在于,由底板(100),五个固定支撑臂(200)、ー个活动支撑臂(210),张紧装置(300)、缓冲装置、第一顶盖(500),活动凸缘(600)和第二顶盖(700)组成;底板(100)为六边形板材,其上设置有通槽(110),有五只角设置有凸缘(120);张紧装置(300)具有六个支板(310),支板通过铰链(320)与中心六角板(330)联接缓冲装置为六块等边三角形衍架构造(400);安装时,各支撑臂(200)的一端插入所述底板通槽(110),另一端用螺钉与第一顶盖(500)联接;五个支板(310)顶住相应的支撑臂,压下中心六角板(330)使铰链(320)伸展以张紧五个支撑臂;六块等边三角形衍架构造(400)拼合为一六边形板块,卡合在在所述第一顶盖(500)的六边形边框(510)内;第ニ盖顶(700)亦卡合覆盖在所述六边形板块之上。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之小型家用地震救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凸缘(600)上设置有通槽(610)。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之小型家用地震救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面(500)上还可套置桌面(800)。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型家用地震救生舱,由底板100,支撑臂200、张紧装置300、缓冲装置、第一顶盖500,活动凸缘600和第二顶盖700组成;底板100为六边形板材,其上设置有通槽110,有五只角设置有凸缘120;张紧装置300具有六个支板310,支板通过铰链320与中心六角板330联接缓冲装置为六块等边三角形衍架构造400;本专利技术平时可做书桌或花台使用,当地震发生时,避难人员可以快速进入救生舱。救生舱采用高强度框架结构设计,可以有效避免地震发生时的房屋倒塌等因素导致的死亡,同时使用桥架与桁架结构可以减少材料使用。文档编号A62B31/00GK102949787SQ20121045867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5日专利技术者王圆宾, 刘熠宇, 滕子健, 董大伟 申请人:西南交通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小型家用地震救生舱,其特征在于,由底板(100),五个固定支撑臂(200)、一个活动支撑臂(210),张紧装置(300)、缓冲装置、第一顶盖(500),活动凸缘(600)和第二顶盖(700)组成;底板(100)为六边形板材,其上设置有通槽(110),有五只角设置有凸缘(120);张紧装置(300)具有六个支板(310),支板通过铰链(320)与中心六角板(330)联接:缓冲装置为六块等边三角形衍架构造(400);安装时,各支撑臂(200)的一端插入所述底板通槽(110),另一端用螺钉与第一顶盖(500)联接;五个支板(310)顶住相应的支撑臂,压下中心六角板(330)使铰链(320)伸展以张紧五个支撑臂;六块等边三角形衍架构造(400)拼合为一六边形板块,卡合在在所述第一顶盖(500)的六边形边框(510)内;第二盖顶(700)亦卡合覆盖在所述六边形板块之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圆宾刘熠宇滕子健董大伟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