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电纺仿生骨膜及其制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81106 阅读:3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6 2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组织工程骨修复领域,特别涉及静电丝制备仿生骨膜的技术,方法具体为:将多糖基质的溶液和高分子蛋白混合并充分搅拌,得内膜电纺液;将所述多糖基质的溶液作外膜电纺液;应用静电纺丝装置将所得外膜电纺液制备外膜电纺丝;所述仿生骨膜至少含有两层,其中一层为仿生骨膜内膜,另一层为基于静电纺丝制备的多糖类基质外膜;本发明专利技术用多糖基质作载体,对内层膜起保护和阻隔周围环境不利骨质重建的干扰因素;内层用共混纺方法把前期工作中获得有效增强MSCs粘附、增殖效率和生长活力的rFN/CDH融合蛋白包埋在低分子量壳聚糖纳米纤维中,随着壳聚糖纤维降解吸收,膜材料表面暴露出融合蛋白rFN/CD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工程领域,特别涉及组织工程骨修复领域。
技术介绍
“静电纺丝”一般简称为“静电纺”、“电纺”。1934年,Formalas专利技术了用静电力制备聚合物纤维的实验装置并申请了专利,其专利公布了聚合物溶液如何在电极间形成射流,这是首次详细描述利用高压静电来制备纤维装置的专利,被公认为是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纤维的开端。但是,从科学基础来看,这一专利技术可视为静电雾化或电喷的一种特例,其概念可以追溯到1745年。静电雾化与静电纺丝的最大区别在于二者采用的工作介质不同,静电雾化采用的是低粘度的牛顿流体,而静电纺丝采用的是较高粘度的非牛顿流体。所以,静电纺丝是高分子流体静电雾化的特殊形式,此时雾化分裂出的物质不是微小液滴,而是聚合物微小射流,可以运行相当长的距离,最终固化成纤维,原理图详见图I。大段骨缺损的治疗仍旧是骨科界的难题,当前此领域的研究多聚焦于骨替换材料·的改进、良好种子细胞的选择及相应复合技术的开发,尚少关注在植入材料周围包覆一层仿生骨膜,进而探讨该仿生骨膜在植入体周围微环境下的分子作用机制。静电纺丝是制备纳米纤维最重要且最简单的方法,它的优势是能高效率地获得无纺布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基于静电纺丝制备仿生骨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A内膜电纺液和外膜电纺液的制备将多糖基质的溶液和高分子蛋白混合并充分搅拌,得内膜电纺液;将所述多糖基质的溶液作外膜电纺液;B外膜电纺丝的制备应用静电纺丝装置将步骤A所得外膜电纺液在电压为20?25kV、注射泵流速为0.3?0.5mL/小时、接收距离为10?15厘米条件下制备得到外膜电纺丝;C仿生骨膜的制备在步骤B所得的外膜电纺丝框架下,应用静电纺丝装置制备内膜电纺丝,内膜电纺丝的工艺参数是:将步骤A所述外膜电纺液在电压20?23kV、注射泵流速0.3?0.5ml/小时、接收距离10?20cm的条件下制备内膜电纺丝;所述制备的内外两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声董世武杨晓占郭洪峰张瑗杨小超孙丽丽莫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