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酮IIA在制备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疾病药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80755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6 2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丹参酮IIA在制备抑制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疾病药中的应用,所述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疾病包括银屑病、鱼鳞病和角质形成细胞肿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发掘了丹参酮IIA在制药上的新用途,开拓了一个新的应用领域;对由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引起的,或以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为特征的皮肤病症,如银屑病、鱼鳞病和角质形成细胞肿瘤,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丹参酮IIA已经在临床的其他药物中使用,证明其毒副作用极小,可放心使用;物质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制备工艺简单,具有广阔的产业化前景,适于广泛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丹参酮IIA在制药领域中的新用途,具体地说,涉及丹参酮IIA在制备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疾病药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丹参是活血化瘀药物的代表药物之一,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记载有“养血,去新股痼疾,结气”、“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的说法,常用于治疗淤血症。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丹参能明显改善微循环,扩张冠状动脉,调整心律,降低血脂,促进组织修复与再生。丹参中含有许多有效成分,其中,丹参酮IIA (Tanshinone IIA)是丹参中研究最为深入的有效成分之一,其结构式为、又广H3C CH3 该化合物的分子式是=C19H18O3,分子量294. 33,为红褐色粉末或红色晶体粉末,在甲醇、乙醇、氯仿、丙酮中溶解。该化合物可由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中提取制得,也可直接从生产厂家购买,如上海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已知丹参酮IIA具有促进多种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可用作多种肿瘤药物的活性组分。人体的皮肤是由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角质形成细胞是表皮的一种角质蛋白细胞,是构成表皮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常情况下,人体表皮细胞有规律地进行增殖、分化和脱落,维持着皮肤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具有保护自身、调节体温、排泄废物和免疫调节等功能。正常人的皮肤看上去自然、平滑、滋润、有光泽、且富有弹性。但当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异常时,则会引发一些疾病。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多种皮肤病症,如银屑病、鱼鳞病以及角质形成细胞肿瘤等,都和角质形成细胞的过度增殖有关。这类皮肤病的主要特征之一为角化度高。例如银屑病,该病是一种常见的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俗称牛皮癣,皮损为对称性泛发的上覆银白鳞屑的斑丘疹、斑块,与正常人的角质形成细胞相t匕,银屑病的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分化、调节及代谢异常,表皮细胞过度增殖,表皮细胞核分裂速度及表皮细胞的更新较正常人明显加快,表现为表皮增厚和有明显的银白色鳞屑,从而引起皮肤的免疫、分泌等多方面功能障碍,且该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这类皮肤病症还表现出难于彻底根治和易复发的特点,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更是造成严重的伤害。因此,亟需一种可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增殖,进而减少鳞屑产生的药物,以缓解或根治银屑病、鱼鳞病和角质形成细胞肿瘤。但是目前关于丹参酮IIA在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中的用途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丹参酮IIA在制药中的新用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丹参酮IIA在制备抑制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疾病药中的应用。所述细胞过度增殖疾病为银屑病; 所述细胞过度增殖疾病为鱼鳞病; 所述细胞过度增殖疾病为角质形成细胞肿瘤。本专利技术优点在于 I、本专利技术发掘了丹参酮IIA在制药上的新用途,开拓了一个新的应用领域。2、丹参酮IIA可显著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对由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引起的,或以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为特征的皮肤病症,如银屑病、鱼鳞病和角质形成细胞肿瘤,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3、丹参酮IIA已经在临床的其他药物中使用,证明其毒副作用极小,因此,对于应用在治疗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疾病,治疗银屑病、鱼鳞病和角质形成细胞肿瘤方面,可放心使用。4、丹参酮IIA物质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制备工艺简单,具有广阔的产业化前景,适于广泛推广使用。附图说明附图I是丹参酮IIA对小鼠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附图2是丹参酮IIA抑制小鼠角质形成细胞集落形成图。附图3是丹参酮IIA处理的小鼠角质形成细胞BrDU染色图。附图4是丹参酮IIA处理的小鼠角质形成细胞台酚蓝染色图。附图5是丹参酮IIA诱导小鼠角质形成细胞凋亡调控图。附图6是Caspase-3抑制剂AC-DVED-CH0对丹参酮IIA处理的小鼠角质形成细胞的影响。附图7是丹参酮IIA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凋亡不通过凋亡诱导因子的核移位介导的分析图。附图8是丹参酮IIA对角质形成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I 丹参酮IIA抑制质形成细胞增殖试验 本实验所用丹参酮IIA购自上海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取4mg丹参酮IIA溶于Iml 二甲基亚砜(购于美国Sigma公司),配成浓度为4mg/ml的储存液,4°C冰箱备用。临用时,用Cnt-07培养液(购于瑞士 CELLnTEC公司)配比稀释,使其最终浓度分别为2. 5μ g/ml,5.O μ g/ml, 10. 0 μ g/ml和20. 0 μ g/ml。所用小鼠角质形成细胞是通过培养美国癌症研究会小鼠原代角质形成细胞制得。I、MTS/PMS法检测丹参酮IIA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 通过MTS/PMS法检测丹参酮IIA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对于不同 浓度的丹参酮IIA药物处理组,处理时间分别24h、48h和72h,丹参酮II A对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都表现出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和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抑制效果越明显,丹参酮II A对小鼠角质形成细胞的生长具有量-效、时-效关系(见图I)。计算得到丹参酮II A对小鼠角质形成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在24h、48h 和 72h 分别为 4. 33±1· 35,I. 89±0· 65,I. 14±0· 87 μ g/ml。2、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检测丹参酮IIA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 单个细胞在体外增殖6代以上,其后代所组成的细胞群体,称为集落或克隆。每个克隆含有50个以上的细胞,大小在O. 3-1. Omm之间。集落形成率表示细胞独立生存能力。为观察丹参酮IIA对单个细胞增殖形成细胞集落能力的影响,我们采用细胞集落形成实验,连续观察7d丹参酮IIA对角质形成细胞集落形成(细胞数目> 50个/集落)的干预情况。研究发现,对照组细胞生长良好,细胞集落数量不断增加,在第7d时,细胞几乎长满整个培养皿,而不同浓度丹参酮IIA干预的各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细胞集落形成数量的降低。同样发现,随着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角质形成细胞集落形成的数量在不断的减少,提示丹参酮IIA对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的抑制也存在时间和剂量的双重影响。在2. 5 μ g/ml浓度下,前3d与对照组相比并没有统计学差异,细胞集落形成较密集。而在5 μ g/ml与10 μ g/ml浓度,则显著抑制了细胞集落的形成。特别是在10 μ g/ml浓度下,从种植细胞第Id开始,就已经几乎没有观察到细胞集落形成(见图2)。3、5_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掺合法检测丹参酮IIA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 BrDU染色的原理是在细胞周期的S期,和细胞一起孵育的BrdU能渗入DNA分子中,再结合BrdU抗体与渗入DNA的BrdU特异性结合,就能够检测到DNA复制活跃的细胞。因此,利用BrDU在特定时间内掺入细胞的多少就可以反应出细胞增殖的状态。我们采用BrDU掺合法进一步观察丹参酮IIA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BrDU在对数增殖期4h内掺合进入细胞核的多少,反应了细胞在该时期增殖的活跃程度。如图3A、图3B所示,对照组细胞增殖活跃,在BrDU干预4h内,BrDU进入到绝大多数的细胞核内,提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丹参酮IIA在制备抑制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疾病药中的应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福伦李斌李欣王一飞范斌徐蓉陈洁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