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黄酮类成分及其制备的药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80744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6 2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异黄酮类成分及其制备的药物,所述异黄酮类成包括甲基二氢麦冬黄酮B、甲基二氢麦冬黄酮A、6-甲酰基异麦冬黄酮A、5,7,2′,6′-四羟基-4′-甲氧基-6,8-二甲基二氢高异黄酮、二氢麦冬黄酮E、5,7,4′-三羟基-3′-甲氧基-6,8-二甲基二氢高异黄酮、2,5,7-三羟基-4′-甲氧基-6,8-二甲基二氢高异黄酮、6-甲酰基异麦冬黄酮B、5,7,4′-三羟基-6-甲基二氢高异黄酮和5,7,4′-三羟基-6-甲基高异黄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药物对癌症具有治疗和预防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医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异黄酮类成分及其制备的药物
技术介绍
恶性肿瘤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是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根据WHO《世界卫生统计2008》报告,预计全球中、低等收入国家25年后,非传染性疾病的人群死亡率将明显升高;全球癌症死亡率将由2004年的74/10万,上升到118/10万(2030年),仅次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居全死因的第2位。按病种分类,2004年全死因中,肺癌居第8位’胃癌居第17位,结直肠癌居第20位,预计到2030年,肺癌将上升至第6位,胃癌升至第9位,结直肠癌升至第14位,原来处于20位以下的肝癌将上升为第13位,食管癌为第15位,乳腺癌为第19位;上述恶性肿瘤占全死因的构成比将由6. 6%上升至10.5%。恶性肿瘤已成为美国的第2位死因,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90 2000年监测资料显示,2000年肿瘤死亡率为249. 8/10万。在欧洲,爱尔兰1950 2002年国家肿瘤登记资料(按欧洲年龄别标化率)统计,结肠癌死亡率男性为17. 3/10万,女性为8.4/10万,直肠癌男性8. 0/10万,女性为3. 0/10万,显示爱尔兰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中结直肠癌高死亡率国家,但也呈现下降趋势。英国英格兰与威尔士 2001 2003年监测资料报告,20岁及以上人群因恶性肿瘤死亡已接近399,000人。第三次全国死因回顾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恶性肿瘤标准化死亡率90年代初比70年代中期增加24. 81%,2004 2005年比90年代初期下降3. 31% ;同时癌谱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表现在消化道肿瘤其中胃癌、食管癌明显下降,肝癌有所上升,直肠癌、结肠癌也略增加;肺癌明显上升,高居首位,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2. 70%,乳腺癌也有所增加;农村肿瘤死亡率的上升趋势明显高于城市;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不同地域、社会及地理环境,恶性肿瘤死亡率呈现出差异。根据肿瘤登记地区的报告资料,2006年恶性肿瘤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为117. 67/10万,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为87. 20/10万;男性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为155. 26/10万,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为114. 17/10万;女性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为84. 06/10万,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为62. 46/10万。年龄别死亡率,45岁以下处于较低水平,45岁以上明显升高,80岁时达到最高,85岁以上有所下降。不同肿瘤部位按前10位恶性肿瘤死亡率顺位,居第I位的为气管支气管、肺癌,其次为胃、肝、食管、结直肠肛门、胰腺、乳腺、脑及神经系统肿瘤、淋巴瘤。不同性别间有所差别,男性第7位为白血病、第10位为膀胱;女性第4位是结直肠肛门,食管为第5位,乳腺为第6位,胆囊及其他为第8位。抗肿瘤药物治疗主要包括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以细胞信号转导分子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肿瘤耐药逆转剂、内分泌治疗药等。这些药物虽有一定疗效,但毒副作用大。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抗肿瘤药物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异黄酮类成分,及其制备的药物。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异黄酮类成分,其包括以下化合物1)第一化合物甲基二氢麦冬黄酮B,其分子结构式如下权利要求1.异黄酮类成分,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化合物I)第一化合物甲基二氢麦冬黄酮B,其分子结构式如下2)第二化合物甲基二氢麦冬黄酮A,其分子结构式如下3)第三化合物6-甲酰基异麦冬黄酮A,其分子结构式如下4)第四化合物5,7,2',6'-四羟基-4'-甲氧基-6,8-二甲基二氢高异黄酮,其分子结构如下5)第五化合物二氢麦冬黄酮E,其分子结构式如下6)第六化合物5,7,4'-三羟基-3'-甲氧基-6,8-二甲基二氢高异黄酮,其分子结构式如下2.利用权利要求I所述的异黄酮类成分制备的药物,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所述甲基二氢麦冬黄酮B、所述甲基二氢麦冬黄酮A、所述6-甲酰基异麦冬黄酮A、所述5,7,2 ',6/ -四羟基-4'-甲氧基-6,8-二甲基二氢高异黄酮、所述二氢麦冬黄酮E、所述5,7,4/ -三羟基-3'-甲氧基_6,8-二甲基二氢高异黄酮、所述2,5,7-三羟基-4'-甲氧基-6,8- 二甲基二氢高异黄酮、所述6-甲酰基异麦冬黄酮B、所述5,7,4'-三羟基-6-甲基二氢高异黄酮和所述5,7,4'-三羟基-6-甲基高异黄酮中的任意一种成分。3.利用权利要求I所述的异黄酮类成分制备的药物,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所述甲基二氢麦冬黄酮B、所述甲基二氢麦冬黄酮A、所述6-甲酰基异麦冬黄酮A、所述5,7,2',6/ -四羟基-4'-甲氧基-6,8-二甲基二氢高异黄酮、所述二氢麦冬黄酮E、所述5,7,4/ -三羟基-3'-甲氧基-6,8-二甲基二氢高异黄酮、所述2,5,7_三羟基-4'-甲氧基-6,8- 二甲基二氢高异黄酮、所述6-甲酰基异麦冬黄酮B、所述5,7,4'-三羟基-6-甲基二氢高异黄酮和所述5,7,4'-三羟基-6-甲基高异黄酮中的任意两种成分组成。4.利用权利要求I所述的异黄酮类成分制备的药物,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所述甲基二氢麦冬黄酮B、所述甲基二氢麦冬黄酮A、所述6-甲酰基异麦冬黄酮A、所述5,7,2 ',6/ -四羟基-4'-甲氧基-6,8-二甲基二氢高异黄酮、所述二氢麦冬黄酮E、所述5,7,4/ -三羟基-3'-甲氧基-6,8-二甲基二氢高异黄酮、所述2,5,7_三羟基-4'-甲氧基-6,8- 二甲基二氢高异黄酮、所述6-甲酰基异麦冬黄酮B、所述5,7,4'-三羟基-6-甲基二氢高异黄酮和所述5,7,4'-三羟基-6-甲基高异黄酮中的两种以上的成分组成。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用于治疗和预防的癌症。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异黄酮类成分及其制备的药物,所述异黄酮类成包括甲基二氢麦冬黄酮B、甲基二氢麦冬黄酮A、6-甲酰基异麦冬黄酮A、5,7,2′,6′-四羟基-4′-甲氧基-6,8-二甲基二氢高异黄酮、二氢麦冬黄酮E、5,7,4′-三羟基-3′-甲氧基-6,8-二甲基二氢高异黄酮、2,5,7-三羟基-4′-甲氧基-6,8-二甲基二氢高异黄酮、6-甲酰基异麦冬黄酮B、5,7,4′-三羟基-6-甲基二氢高异黄酮和5,7,4′-三羟基-6-甲基高异黄酮。本专利技术的药物对癌症具有治疗和预防的作用。文档编号A61P35/00GK102949388SQ20111024949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9日专利技术者袁宁生, 夏玉叶, 闵旸 申请人:苏州同立医药技术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异黄酮类成分,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化合物:1)第一化合物:甲基二氢麦冬黄酮B,其分子结构式如下:2)第二化合物:甲基二氢麦冬黄酮A,其分子结构式如下:3)第三化合物:6?甲酰基异麦冬黄酮A,其分子结构式如下:4)第四化合物:5,7,2′,6′?四羟基?4′?甲氧基?6,8?二甲基二氢高异黄酮,其分子结构如下:5)第五化合物:二氢麦冬黄酮E,其分子结构式如下:6)第六化合物:5,7,4′?三羟基?3′?甲氧基?6,8?二甲基二氢高异黄酮,其分子结构式如下:7)第七化合物:2,5,7?三羟基?4′?甲氧基?6,8?二甲基二氢高异黄酮,其分子结构式如下:8)第八化合物:6?甲酰基异麦冬黄酮B,其分子结构式如下:9)第九化合物:5,7,4′?三羟基?6?甲基二氢高异黄酮,其分子结构式如下:10)第十化合物:5,7,4′?三羟基?6?甲基高异黄酮,其分子结构式如下:FSA00000563530300011.tif,FSA00000563530300012.tif,FSA00000563530300013.tif,FSA00000563530300021.tif,FSA00000563530300022.tif,FSA00000563530300023.tif,FSA00000563530300024.tif,FSA00000563530300031.tif,FSA00000563530300032.tif,FSA00000563530300033.tif...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宁生夏玉叶闵旸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同立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