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插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79039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1 1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插头(1),尤其是用于机动车辆的充电插头,包括一壳体(4)及用于握持电插头(1)的握把(5),其中壳体(4)包括插入部(6)、电缆连接开孔(10)及电缆管道(11),插入部(6)包括多个电触点(7)以用于插入于电插座(2)内并接触设置其配合触点(9),电缆连接开孔(10)用于引入及引出电缆(3),电缆(3)可在电缆管道(11)中自电缆连接开孔(10)敷设至插入部(6)并可在插入部(6)中与电触点(7)进行电接触,握把(5)包含供人手握的抓握部(12)并紧固于壳体(4)以使抓握部(12)不环绕电缆连接开孔(10)及电缆管道(11)。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电缆连接开孔(10)设置于插入部(6)与抓握部(12)的远离插入部(6)的一端之间的区域中。通过这种方式,所提供的电插头(1)使得可避免握把(5)被加热,且较小及更娇小的人也可很好地且以符合人体工学的方式使用所述电插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插头
本发 明涉及一种电插头,其具有一壳体及用于握持所述电插头的一握把,其中所述壳体具有一插入部、一电缆连接开孔及一电缆管道,所述插入部具有多个电触点以用于插入于一电插座内并接触设置于所述电插座中的配合触点,所述电缆连接开孔用于插入及 /或移出一电缆,所述电缆可在电缆管道中自电缆连接开孔引导至插入部,并可在所述插入部中与所述电触点进行电接触,且所述握把具有供人手握的抓握部并以使抓握部不环绕电缆连接开孔或电缆管道的方式被附装至所述壳体。
技术介绍
在实际中已知,此种电插头尤其用作机动车辆的充电插头。随着电动车辆的日益普及,需要提供易于握持的选项来为电动车辆的电池进行再充电。为此,充电站已经发展起来,在充电站中可使用类似于在传统加油站中为一车辆加汽油或柴油的操作来为一电动汽车“充”电。为对电动车辆进行“充”电或再充电,电动车辆通过一电缆连接至充电站,其中电缆可固定地连接至所述电动汽车或连接至所述充电站,但是无论如何均必须在另一端通过插头进行连接。为符合可插拔性(pluggability)需求,已开发出即使非专业人员也可安全、 可靠地使用的电插头,即尤其是已开发出可在对使用插头的人无任何危险的情况下使用的插头。具体而言,这些电插头对任何人均应轻易地插入和拔出。这也适合于尤其是娇弱的人,他们不尽强壮且必须也能握持连接有电缆的这种插头并能轻易、安全地使用。在实际中,已知此种充电插头用于电动汽车,所述充电插头具有一带插入部的壳体及一握把,其中插入部及握把近似相互垂直地延伸。在握把的下端,电缆插入于壳体中, 从而使电缆穿过握把被引导至插入部,电缆在所述插入部中与电插头上的电触点进行电接触。这样,便可按类似于握持枪的方式来握持充电插头,从而支持在水平方向插入及/或拔出充电插头。然而,已发现对于此种充电插头,由壳体本身一部分形成的握把被引导穿过电缆且必须同时被设计成具有很大的直径,从而使得所述握把难以抓握且尤其是难以用人的手将握把整个环绕,特别是当使用者是娇小的人时。而且,尤其是在使用直流作为充电电流的情况下,电缆可能会显着地发热,从而使握把和用于使电缆穿过握把的导引件均在很大程度上被加热。这不仅会令使用者不悦,而且尤其在长时间的充电过程之后握把可能会极端地受热,因而可能实际上不使用保护手套便无法使用握把。这些问题可通过在实际中也已知的设计来解决,在所述设计中,设置有一握把在壳体上被安装成使握把被设置为抓握部的区域不包含及/或环绕所述壳体之供电缆穿过的区域。此种设计也应具有以下优点可自由选择所述实际抓握部的尺寸并从而符合人体工学的要求,而无需将由壳体及/或电缆所决定的边界条件(例如所要求的最小直径)考虑在内。然而,经验表明,此种在壳体上单独附装握把的充电插头既难以握持也难以操作。针对这种情况的背景下,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插头,尤其是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充电插头,在所述电插头中可防止握把受热且即使是娇小的人也仍可以人体工学方式很好地握持所述插头。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独立权利要求项的标的物来实现此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界定于附属权利要求项中。就此而言,本专利技术所基于的问题解决方案是一种电插头,尤其是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充电插头,所述电插头具有壳体及用于握持所述电插头的握把,所述壳体具有插入部、 电缆连接开孔及电缆管道,所述插入部包含多个电触点,以用于插入于电插座内并接触设置于所述电插座中的配合触点;所述电缆连接开孔用于插入及/或移出电缆;所述电缆可在所述电缆管道中自所述电缆连接开孔引导至所述插入部,并可在所述插入部中与所述电触点进行电接触,且所述握把包含供人手抓握的抓握部,并以使所述抓握部不环绕所述电缆连接开孔及所述电缆管道的方式被附装至所述壳体,所述电插头的特征在于,所述电缆连接开孔设置于所述插入部与所述抓握部的背离所述插入部的一端之间的区域中。因此本专利技术重要的一点在于,所述电插头具有壳体,所述壳体附装有握把,使得所述握把的抓握部(即,应由人手抓握的区域)被设置成不环绕及/或封闭电缆所要可选地通过的电缆管道。对于此种设计,现在尤其规定将电缆连接开孔(即,所述电缆导入及/或导出于所述壳体的区域)不设置于壳体的最后部及/或最低的一端上(通常是设置在握把之下),而是设置于插入部与握把的抓握部的背离所述插入部的一端之间。换言之,这意味着通过使插入部具有水平取向一这代表用于插入至相应电插座的自然及传统的取向,可实现将电缆在壳体上安装于抓握部下方的配置。这意味着根据本专利技术,可将上述两种电插头的优点相结合,亦即,即使对于较弱的人也可以人体工学的方式简便地握持所述电插头、同时避免握把的抓握部受热。在本文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优选改进形式,所述电缆连接开孔设置于所述抓握部下方的区域中。通过此种方式,可非常轻易地实现使附装至所述电插头的电缆也位于所述抓握臂部的下方,从而具有上述人体工学的优点。此外,优选地,所述电缆管道及/或所述抓握部以一角度弯曲,使得其在面朝所述插入部的区域中沿所述插入部的纵向延伸、而在其面朝所述电缆连接开孔的区域中沿与所述插入部的所述纵向形成角度α的方向延伸,其中120° ( α <150°,优选地, 130。^ a ^ 140。。若所述电缆管道以此种方式具有角度,则在前部区域中,即在通向所述插入部的区域中,由于电缆在插入部的纵向配置中的路径,这可获得使电缆可轻易地与插入部内的电触点进行电接触的效果一即,对应的设计对应于壳体和电缆相对于彼此的典型且已通过充分测试的设置。因为电缆导槽在后部区域中(即,在通向电缆连接开孔的区域中)具有倾角,因而更易于将电缆向下倾斜地引出壳体,从而可以此种方式获得上述人体工学的优点。通过使握把的抓握部具有对应的倾角,获得以下优点即电插头可置于人的手上, 通常是置于人的食指的某些部分上,即实际上“悬”在那里一实际上是在电插头的前部区域,且平行于插入部延伸,而后部区域是实际由人的手所抓握的区域,可使用人的手来操纵电插头,尤其是前后移动电插头并使电插头处于正确的位置及/或取向。就此而言,一非常优选的实施例是电缆管道及抓握部在至少某些区段中相互平行延伸、或优选地是完全地相互平行延伸。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优选的改进形式,还使握把的抓握部具有一与插入部纵向平行延伸的区域,且电缆连接开孔设置于此区域的下方。在上文所述的握把的握持中,即当电插头 “悬”于手的食指的区域上且由握持所述抓握部的后部区域的手操纵插头时,通过此处所述的设计可实现甚至更大的人体工学效果。提供至电插头的一电缆可实质上设置于与插入部的纵向平行延伸的抓握部的前部区域的正下方。最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优选的改进形式,使握把的抓握部的背离插入部的区域在导槽的纵向上突伸至电缆连接开孔之外。这意味着握把的抓握部的后部区域向下及/或向后突伸至电缆连接开孔区域之外。这也有利于对整个电插头进行符合人体工学的握持,因为这使对提供至电插头的电缆进行此种引导成为可能,从而只需轻微的力,而在正确拔出及插入电插头(通常是水平地插入及/或拔出电插头)时使用者必须克服这些力。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由如上所述的电插头与附装至所述电插头的电缆形成的装置, 其中所述电缆穿过所述电缆连接开孔及所述电缆管道进入所述电插头的所述壳体中并与所述电触点进行电接触,其特征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安德森T·福勒K·克鲁姆D·内姆R·费尔德纳J·弗兰克
申请(专利权)人:凤凰通讯两合有限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