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78400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1 06: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套管,用于保护连接器以及与连接器连接的线缆,所述套管包括套管体,套管体包括:中段,内径与连接器的外径相适应;第一段,内径与线缆的外径相适应,连接于中段的一端;第二段,连接于中段的另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套管可以同时保护连接器以及与连接器连接的线缆,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套管,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价格便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能使导体穿过的电气元件,特别是涉及一种套管
技术介绍
目前,在移动通信领域,RRU (远端射频单元)在通信基站设备中占有很大比重,基站在配备RRU的同时还需配备天线等型号反馈设备。两设备间通过多根线缆连接。公开号为201898304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套管。这种套管包括外壳,外壳内设置有多个空心护缆直管,用以保护外套母管内的多个集束子管。这种结构的套管只能对直径均一的线缆进行保护。在实际应用中,特别是户外的RRU工程安装过程中,RRU接口处的连接器的防水成为了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所在。连接器的直径一般大于线缆的直径,由于上述套管不能对连接器进行保护,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结构简单,价格便宜,可以保护连接器正常工作运行的套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以同时保护连接器以及与连接器连接的线缆的套管。本技术的套管,用于保护连接器以及与连接器连接的线缆,所述套管包括套管体,所述套管体包括中段,所述中段的内径与所述连接器的外径相适应;第一段,所述第一段的内径与线缆的外径相适应,所述第一段连接于所述中段的一端;第二段,所述第二段连接于所述中段的另一端。本技术的套管,其中,所述第二段内部设置有用于对所述连接器密封的过线塞,所述过线塞的内部设置有线孔。本技术的套管,其中,所述过线塞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段的内径。本技术的套管,其中,所述过线塞的向外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拉手以及第二拉手,所述第一拉手、所述第二拉手分别位于所述线孔的轴线的两侧。本技术的套管,其中,所述过线塞包括均为半圆柱状的第一塞体以及第二塞体,所述第一塞体与所述第二塞体配合,以形成所述过线塞,所述第一拉手、所述第二拉手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塞体上、所述第二塞体上。本技术的套管,其中,所述第一塞体的平面上设置有凸起,所述第二塞体的平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起相配合的凹槽,所述第一塞体与所述第二塞体通过所述突起与所述凹槽的配合结合在一起。本技术的套管,其中,所述第二段的外表面连接有第一连接条和第二连接条,所述第一连接条与所述第一拉手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连接条与所述第二拉手连接在一起。本技术的套管,其中,所述中段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加强筋结构。本技术的套管,其中,所述第一加强筋结构包括多条与所述套管体的轴线平行的第一横筋以及多条与所述第一横筋垂直交叉的纵筋,所述多条第一横筋沿周向均匀排列于所述中段的内壁上,所述多条纵筋沿轴向均匀排列于所述中段的内壁上。本技术的套管,其中,所述第二段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加强筋结构,所述第二加强筋结构包括多条与所述套管体的轴线平行的第二横筋,所述多条第二横筋沿周向均匀排列于所述第二段的内壁上。本技术的套管,其中,所述第一段的外表面垂直连接有第一套管耳以及第二套管耳,所述第一套管耳、所述第二套管耳分别位于所述套管体的轴线的两侧。本技术的套管,其中,所述中段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突出于所述外表面的凸环,所述多个凸环沿轴向平行排列于所述中段的外表面。本技术的套管可以同时保护连接器以及与连接器连接的线缆,同时本技术的套管,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价格便宜。附图说明图I为本实用型的套管的结构示意图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型的套管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图3为本实用型的套管的结构示意图的主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型的套管的结构示意图的左视图;图5为过线塞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图6为过线塞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型的套管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套管,用于保护连接器以及与连接器连接的线缆,例如对处于户外的RRU连接器进行防护。本技术的套管,一般情况下使用橡胶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如图I、图2、图7所示,本技术的套管包括套管体10。套管体10用于保护及密封连接器以及与连接器连接的线缆。套管体10包括中段3,中段3的内径与连接器8的外径相适应,中段3用于保护连接器8 ;第一段1,第一段I的内径与线缆9的外径相适应,第一段I连接于中段3的一端,第一段I用于保护连接器8 —端的线缆9 ;第二段2,第二段2连接于中段3的另一端,第二段2用于保护连接器8另一端的线缆9。本技术的套管的中段用于保护连接器,第一段用于保护连接器一端的线缆,第二段用于保护连接器另一端的线缆。本技术的套管可以同时保护连接器以及与连接器连接的线缆,同时本技术的套管,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价格便宜。本技术的套管,其中,第二段2的内径与中段3的内径相同。第二段2内部设置有用于对连接器密封的过线塞4。过线塞4的内部设置有线孔5。过线塞4用于保护连接器8另一端的线缆端的密封,并可以通过更换不同型号的过线塞4满足不同线径的要求。为加强密封效果,本技术的套管,其中,过线塞4的直径大于第二段2的内径。这样当过线塞4置于第二段2内,过线塞4的外表面与第二段2的内壁紧密贴合。本技术的套管,其中,过线塞4的向外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拉手41以及第二拉手42。第一拉手41、第二拉手42分别位于线孔5的轴线的两侧。第一拉手41、第二拉手42的作用在于方便过线塞4由第二段2中取出、更换。结合图3、图5、图6所示,本技术的套管,其中,过线塞4包括均为半圆柱状的第一塞体43以及第二塞体44。第一塞体43与第二塞体44配合,以形成过线塞4。第一拉手41、第二拉手42分别位于第一塞体43上、第二塞体44上。本技术的套管,其中,第一塞体43的平面上设置有凸起45 ;第二塞体44的平面上设置有与凸起45相配合的凹槽46。第一塞体43与第二塞体44通过突起45与凹槽46的配合结合在一起。·为防止过线塞4在工程安装现场掉落、丢失,本技术的套管,其中,第二段2的外表面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条21和第二连接条22。第一连接条21与第一拉手41连接在一起,第二连接条22与第二拉手42连接在一起。本技术的套管,其中,中段3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加强筋结构31。本技术的套管,其中,第一加强筋结构31包括多条与套管体10的轴线平行的第一横筋11以及多条与第一横筋垂直交叉的纵筋12。多条第一横筋11沿周向均匀排列于中段3的内壁上,多条纵筋12沿轴向均匀排列于中段3的内壁上。第一加强筋结构31的作用在于用于套管体10的内壁,防止器件(例如连接器)将套管体10划伤。本技术的套管,其中,第二段2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加强筋结构32,第二加强筋结构32包括多条与套管体10的轴线平行的第二横筋13,多条第二横筋13沿周向均匀排列于第二段2的内壁上。第二加强筋结构32用于加强第二段2的中心孔的内壁的强度。结合图4所示,本技术的套管,其中,第一段I的外表面垂直连接有第一套管耳51以及第二套管耳52。第一套管耳51、第二套管耳52均为扇形。第一套管耳51、第二套管耳52分别位于套管体10的轴线的两侧。第一套管耳51、第二套管耳52用途是方便使用者用手抓握,以很方便地将位于第一段I的一端的套管口扯开,将器件装入。本技术的套管,其中,中段3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突出于外表面的凸环60。多个凸环60沿轴向平行排列于中段3的外表面。多个凸环60 —方面增大了中段3的外表面的摩擦系数,方便使用者拿握;另一方便也加强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套管,用于保护连接器以及与连接器连接的线缆,所述套管包括套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体包括:中段,所述中段的内径与所述连接器的外径相适应;第一段,所述第一段的内径与线缆的外径相适应,所述第一段连接于所述中段的一端;第二段,所述第二段连接于所述中段的另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萍彭典明沈习毕基摩·依伦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