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串并联运行的冷冻机组,涉及采用串并联运行的冷冻机组。它为了解决现有冷冻机存在对水温降温幅度低无法满足空分运转需求,且不能置换出多余氮气供应生产问题。第一循环冷却装置出水管道通过阀门与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入水端口连接,第一循环冷却装置入水管道通过阀门与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出水端口连接,第一低温水泵入水管道与供水装置第一出水端口连接,第一低温水泵出水管道通过阀门与第一蒸发器入水端口连接,第一蒸发器入水端口通过阀门与第二蒸发器入水端口连接;冷却设备入水管道与第一蒸发器出水端口连接,通过阀门与第二蒸发器出水端口连接,第一蒸发器出水端口通过阀门与第二蒸发器入水端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于制冷领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冷冻机,具体涉及采用串并联运行的冷冻机组。
技术介绍
现有冷冻机存在对水温的降温幅度低无法满足空分运转的需求,且不能置换出多余的氮气供应生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是技术为了解决现有冷冻机存在对水温的降温幅度低无法满足空分运转 的需求,且不能置换出多余的氮气供应生产的问题,从而提出了采用串并联运行的冷冻机组。采用串并联运行的冷冻机组,它包括第一循环冷却装置、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第七阀门、第八阀门、第九阀门、第一蒸发器、第一冷凝器、第二蒸发器、第二冷凝器、第一低温水泵、供水装置和冷却设备,第一循环冷却装置的出水管道通过第四阀门与第一冷凝器的入水端口连接,通过第九阀门与第二冷凝器的入水端口连接,第一循环冷却装置的入水管道通过第三阀门与第一冷凝器的的出水端口连接,通过第八阀门与第二冷凝器的出水端口连接,第一低温水泵的入水管道与供水装置的第一出水端口连接,第一低温水泵的出水管道通过第一阀门与第一蒸发器的入水端口连接,第一蒸发器的入水端口通过第七阀门与第二蒸发器的入水端口连接;冷却设备的入水管道通过第二阀门与第一蒸发器的出水端口连接,通过第五阀门与第二蒸发器的出水端口连接,第一蒸发器的出水端口通过第六阀门与第二蒸发器的入水端口连接。本技术通过冷冻机组的串并联运行方式,实现超高气温环境下的空分装置入分子筛温度稳定,保证生产稳定,达到了提高了水温的降温幅度满足了空分运转的需求,并且能置换出多余的氮气供应生产的目的。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装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I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的采用串并联运行的冷冻机组,它包括第一循环冷却装置I、第一阀门2、第二阀门3、第三阀门4、第四阀门5、第五阀门6、第六阀门7、第七阀门8、第八阀门9、第九阀门10、第一蒸发器11、第一冷凝器12、第二蒸发器13、第二冷凝器14、第一低温水泵15、供水装置17和冷却设备18,第一循环冷却装置I的出水管道通过第四阀门5与第一冷凝器12的入水端ロ连接,通过第九阀门10与第二冷凝器14的入水端ロ连接,第一循环冷却装置I的入水管道通过第三阀门4与第一冷凝器12的的出水端ロ连接,通过第八阀门9与第二冷凝器14的出水端ロ连接,第一低温水泵15的入水管道与供水装置17的第一出水端ロ连接,第一低温水泵15的出水管道通过第一阀门2与第一蒸发器11的入水端ロ连接,第一蒸发器11的入水端ロ通过第七阀门8与第二蒸发器13的入水端ロ连接;冷却设备18的入水管道通过第二阀门3与第一蒸发器11的出水端ロ连接,通过第五阀门6与第二蒸发器13的出水端ロ连接,第一蒸发器11的出水端ロ通过第六阀门7与第二蒸发器13的入水端ロ连接。具体实施方式ニ、结合图I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采用串并联运行的冷冻机组的区别在于,它还包括第二低温水泵16,所述的第二低温水泵16的入水管道与供水装置17的第二出水端ロ连接,第二低温水泵16的出水管道与第一低温水泵15的出水管道连通。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I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具体实施方式ニ所述的采用串并联运行的冷冻机组的区别在于,它还包括第二循环冷却装置19,所述的第二循环冷却装置19的出水管道与第一循环冷却装置I的出水管道连通;第二循环冷却装置19的入水管道与第一循环冷却装置I的入水管道连通。本技术的串并联运行过程为正常运行时,第一阀门2、第四阀门5、第五阀门6、第六阀门7、第七阀门8、第八阀门9和第九阀门10均处于阀门打开的状态,当第三阀门4打开,第二阀门3关闭时,第一低温水泵15和第二低温水泵16将冷水通过出水管道输送至第一蒸发器11和第二蒸发器13,第一蒸发器11和第二蒸发器13并联,并将处理后的温水通过入水管道输送至冷却设备18 ;当第三阀门4关闭,第二阀门3打开时,第一低温水泵15和第二低温水泵16将冷水通过出水管道输送至第一蒸发器11,经过第一蒸发器11处理后的温水通过出水端ロ分别输送至第二蒸发器13和冷却设备18,第二蒸发器13将接受到的温水再次进行处理后通过出水管道发送至冷却设备18,此过程中第一蒸发器11和第二蒸发器13串联。本技术实现冷冻机组串并联共用,实现減少水冷塔氮气供应量,保证空分装置入塔温度在合格范围内,实现将冷冻机串联深度降低水温,并联备用降低水温的技术要求,通过冷冻机串联大幅度降低水温满足空分运转需要,通过冷冻机并联实现大幅度降低水温并实现冷冻机节能的技术需要,确保实现空分正常运行情况下,置換出富余氮气供应生产使用。权利要求1.采用串并联运行的冷冻机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循环冷却装置(I)、第一阀门(2)、第二阀门(3)、第三阀门(4)、第四阀门(5)、第五阀门(6)、第六阀门(7)、第七阀门(8)、第八阀门(9)、第九阀门(10)、第一蒸发器(11)、第一冷凝器(12)、第二蒸发器(13)、第ニ冷凝器(14)、第一低温水泵(15)、供水装置(17)和冷却设备(18), 第一循环冷却装置(I)的出水管道通过第四阀门(5)与第一冷凝器(12)的入水端ロ连接,通过第九阀门(10)与第二冷凝器(14)的入水端ロ连接, 第一循环冷却装置(I)的入水管道通过第三阀门(4)与第一冷凝器(12)的出水端ロ连接,通过第八阀门(9)与第二冷凝器(14)的出水端ロ连接, 第一低温水泵(15)的入水管道与供水装置(17)的第一出水端ロ连接, 第一低温水泵(15)的出水管道通过第一阀门(2)与第一蒸发器(11)的入水端ロ连接,第一蒸发器(11)的入水端ロ通过第七阀门(8)与第二蒸发器(13)的入水端ロ连接;冷却设备(18)的入水管道通过第二阀门(3)与第一蒸发器(11)的出水端ロ连接,通过第五阀门(6)与第二蒸发器(13)的出水端ロ连接, 第一蒸发器(11)的出水端ロ通过第六阀门(7)与第二蒸发器(13)的入水端ロ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采用串并联运行的冷冻机组,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第二低温水泵(16),所述的第二低温水泵(16)的入水管道与供水装置(17)的第二出水端ロ连接,第二低温水泵(16)的出水管道与第一低温水泵(15)的出水管道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采用串并联运行的冷冻机组,其特征在干,它还包括第二循环冷却装置(19),所述的第二循环冷却装置(19)的出水管道与第一循环冷却装置(I)的出水管道连通;第二循环冷却装置(19)的入水管道与第一循环冷却装置(I)的入水管道连通。专利摘要采用串并联运行的冷冻机组,涉及采用串并联运行的冷冻机组。它为了解决现有冷冻机存在对水温降温幅度低无法满足空分运转需求,且不能置换出多余氮气供应生产问题。第一循环冷却装置出水管道通过阀门与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入水端口连接,第一循环冷却装置入水管道通过阀门与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出水端口连接,第一低温水泵入水管道与供水装置第一出水端口连接,第一低温水泵出水管道通过阀门与第一蒸发器入水端口连接,第一蒸发器入水端口通过阀门与第二蒸发器入水端口连接;冷却设备入水管道与第一蒸发器出水端口连接,通过阀门与第二蒸发器出水端口连接,第一蒸发器出水端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采用串并联运行的冷冻机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循环冷却装置(1)、第一阀门(2)、第二阀门(3)、第三阀门(4)、第四阀门(5)、第五阀门(6)、第六阀门(7)、第七阀门(8)、第八阀门(9)、第九阀门(10)、第一蒸发器(11)、第一冷凝器(12)、第二蒸发器(13)、第二冷凝器(14)、第一低温水泵(15)、供水装置(17)和冷却设备(18),第一循环冷却装置(1)的出水管道通过第四阀门(5)与第一冷凝器(12)的入水端口连接,通过第九阀门(10)与第二冷凝器(14)的入水端口连接,第一循环冷却装置(1)的入水管道通过第三阀门(4)与第一冷凝器(12)的出水端口连接,通过第八阀门(9)与第二冷凝器(14)的出水端口连接,第一低温水泵(15)的入水管道与供水装置(17)的第一出水端口连接,第一低温水泵(15)的出水管道通过第一阀门(2)与第一蒸发器(11)的入水端口连接,第一蒸发器(11)的入水端口通过第七阀门(8)与第二蒸发器(13)的入水端口连接;冷却设备(18)的入水管道通过第二阀门(3)与第一蒸发器(11)的出水端口连接,通过第五阀门(6)与第二蒸发器(13)的出水端口连接,第一蒸发器(11)的出水端口通过第六阀门(7)与第二蒸发器(13)的入水端口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大伟,姚建波,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建龙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