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制冷片的温控装置,包括固定于待控温器件(20)上并对其进行散热的第一散热片(1)、固定于第一散热片(1)上的制冷片(2)、固定于制冷片(2)上用于给该制冷片(2)散热的第二散热片(3)、位于待控温器件(20)与第一散热片(1)之间并与制冷片(2)电连接的多个温控开关、与温控开关电连接给制冷片(2)供电的电源(4);当检测到待控温器件(20)的温度低于第一温度时,温控开关控制制冷片(2)进行加热;当检测到待控温器件(20)的温度高于第二温度时,温控开关控制制冷片(2)进行制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温控装置既能给待温控器件降温,也能升温,且能防止结露,使其能够适应更恶劣的环境,延长其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温控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制冷片的温控装置。
技术介绍
制冷片是目前主流的温控元件,可制冷加入,全固态结构,可靠性高、寿命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军事、医疗、科研、民用等方面。其制冷量与自身材料特性、施加的电压、两端的温度差等有关。制冷片也叫热电半导体制冷组件,帕尔贴等,因为制冷片分为两面,一面吸热,一面散热,只是起到导热作用,本身不会产生冷,所以又叫致冷片,或者说应该是叫致冷片。工业控制计算机用于实现工业生产过程控制和管理的计算机,简称“工控机”,是·自动化技术工具中最重要的设备。工控机一般都放在室外,而室外的环境温度相对变化较大,在-40°C 90°C之间,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中,工业控制计算机主板(简称“工控主板”)的平均温度比环境温度还要高很多,而一般工控主板稳定正常工作的温度范围为-15°C 60 V。现有的工控主板难以适应恶劣的环境,制冷效率低,导致工控机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的待控温器件难以适应恶劣的环境、制冷效率低,导致整机使用寿命短等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制冷片的温控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制冷片的温控装置,包括固定于待控温器件上并对该待控温器件进行散热的第一散热片、固定于第一散热片上的制冷片、固定于制冷片上用于给所述制冷片散热的第二散热片、位于待控温器件与第一散热片之间并与制冷片电连接的多个温控开关、与温控开关电连接给制冷片供电的电源。优选的,当温控开关检测到待控温器件的温度低于第一温度时,温控开关控制制冷片进行加热;当温控开关检测到待控温器件的温度高于第二温度时,温控开关控制制冷片进行制冷,其中,所述第一温度低于第二温度。优选的,所述温控开关包括第一温控开关、第二温控开关、第三温控开关和第四温控开关。优选的,第一温控开关与第二温控开关相同,第一温控开关和第二温控开关在检测到待控温器件的温度高于第二温度时闭合;第三温控开关和第四温控开关相同,第三温控开关和第四温控开关在检测到待控温器件的温度低于第一温度时闭合。优选的,所述待控温器件为工控主板,所述第一温控为-15°c,所述第二温度为60。。。本技术基于制冷片的温控装置,还包括固定于第一散热片上用于给第一散热片散热的风扇;所述第一散热片为内设有通道的半封闭式散热片。本技术基于制冷片的温控装置,还包括设于第一散热片的通道与第二散热片之间用于将风扇的气流传输至第二散热片的管道。优选的,所述管道为隔热型管道。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片与第二散热片材质相同。优选的,所述待控温器件与第一散热片的接触面涂有导热硅脂;第一散热片、第二散热片和制冷片的接触面涂有导热硅脂。实施本技术的基于制冷片的温控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基于制冷片的温控装置既能给待控温器件降温,也能给其升温,防止待温控器件结露,使其能够适应更恶劣的环境,延长待温控器件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I是本技术基于制冷片的温控装置实施例的侧视图;图2是本技术基于制冷片的温控装置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基于制冷片的温控装置实施例的风扇空气流动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基于制冷片的温控装置实施例的温控开关安装位置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基于制冷片的温控装置实施例的温控开关与制冷片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基于制冷片的温控装置,可用于给所有需要控制温度的待控温器件20对其进行温度控制,如位于室外的工控机,需要对工控主板的温度进行控制,以便工控机在恶劣的室外环境依然能正常工作,并延长工控主板及整机的使用寿命。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制冷片的温控装置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包括固定于待控温器件20上并对待控温器件20进行散热的第一散热片I、固定于第一散热片I上的制冷片2、固定于制冷片2上用于该制冷片2散热的第二散热片3、位于待控温器件20与第一散热片I之间并与制冷片2电连接的多个温控开关、与温控开关电连接给制冷片2供电的电源4。其中,待控温器件20与第一散热片I的接触面涂有导热硅脂;第一散热片I、第二散热片3和制冷片2的接触面涂有导热硅脂,以便热量能更好地传递。所述第一散热片I与第二散热片3材质相同,第二散热片3可通过螺钉固定于第一散热片I上,制冷片2固定于第一散热片I和第二散热片3之间,当然,第二散热片3也可通过其他方式固定于第一散热片I上,如卡扣固定等。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制冷片的温控装置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还包括固定于第一散热片I上用于给第一散热片I散热的风扇5、以及设于第一散热片I与第二散热片3之间用于将风扇5的气流传输至第二散热片3的管道6。为了更好地将风扇5的给第一散热片I散热后的风导流至第二散热片3,第一散热片I为内设有通道(图未示出)的半封闭式散热片,该通道既可用于更好地给第一散热片I散热,又可将风扇5的风导流至管道6,通过管道6导流至第二散热片3,然后从第二散热片3排出(具体空气流动详见图3)。由于第一散热片I为内设有通道的半封闭结构,即管道的开口方向只与风扇5和管道6接通,其他都是封闭的,这一结构设计使第一散热片I和第二散热片3共用一个风扇5,简化结构,节约成本。为了使第二散热片3的热量不能直接传递到第一散热片I,管道6为隔热型材料的管道,其只能将经过第一散热片I的风导流至第二散热片3,而第二散热片3的热量则不能传递给第一散热片1,尤其是在制冷片给待控温器件20制冷时,另一面所产生的热量传递给第二散热片3,此时,热量只能通过第二散热片3散发出去,而不能传递给第一散热片1,有效对待控温器件20进行制冷,进而提高温控装置的制冷和加热效率。当温控开关检测到待控温器件20的温度低于第一温度时,温控开关控制制冷片2进行加热;当温控开关检测到待控温器件20的温度高于第二温度时,温控开关控制制冷片2进行制冷,第一温度低于第二温度。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根据待待控温器件20不同而不同,如待控温器件20为工控主板时,第一温度为_15°C,第二温度为60°C。在本技术基于制冷片的温控装置实施例中,如图4、5所示,温控开关包括第一温控开关7、第二温控开关8、第三温控开关9和第四温控开关10。第一散热片I留有安装温控开关的孔,这四个温控开关均位于待控温器件20与第一散热片I之间的孔内,以便于随时检测待控温器件20的温度,为了更好地检测待控温器件20的平均温度,第一温控开关7和第二温控开关8分开,第三温控开关9和第四温控开关10分开(如图4所示)。其中,第一温控开关7与第二温控开关8相同,第三温控开关9和第四温控开关10相同。温控装置的四个温控开关具体工作情况为当第一温控开关7和第二温控开关8在检测到待控温器件20的温度高于第二温度时闭合,第三温控开关9和第四温控开关10断开,连通电源,给制冷片2施加正方向的电压,制冷片2开始制冷,给待控温器件20降温,只有在第一温控开关7和第二温控开关9同时闭合时,制冷片2才能制冷;当第三温控开关9和第四温控开关10在检测到待控温器件20的温度低于第一温度时闭合,第一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制冷片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于待控温器件(20)上并对所述待控温器件(20)进行散热的第一散热片(1)、固定于所述第一散热片(1)上的制冷片(2)、固定于所述制冷片(2)上用于给所述制冷片散热的第二散热片(3)、位于所述待控温器件(20)与第一散热片(1)之间并与所述制冷片(2)电连接的多个温控开关、与所述温控开关电连接给所述制冷片(2)供电的电源(4);当所述温控开关检测到所述待控温器件(20)的温度低于第一温度时,所述温控开关控制所述制冷片(2)进行加热;当所述温控开关检测到所述待控温器件(20)的温度高于第二温度时,所述温控开关控制所述制冷片(2)进行制冷;所述第一温度低于所述第二温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仕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祈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