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冷冷热水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76545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1 05: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冷冷热水机,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及第一四通阀,所述第一四通阀连接至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及所述压缩机;该风冷冷热水机还包括第三换热器及用于控制冷媒选择性地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及所述第三换热器的冷媒流向控制结构,所述冷媒流向控制结构包括第二四通阀,所述第二四通阀连接至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三换热器及所述第一四通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风冷冷热水机通过设置冷媒流向控制结构,实现控制所述风冷冷热水机可选择性地工作于对应的模式下并实现热回收。(*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制冷与空调
,尤其涉及一种风冷冷热水机
技术介绍
目前,风冷冷热水机已普遍应用于空调中以使空调可实现制冷、制热的功能。然而,由于现有的风冷冷热水机通常只能工作于制冷及制热模式下,并无法产生生活热水,无法满足用户的要求。并且,风冷冷热水机在制冷时会产生大量的冷凝热,这些冷凝热无法进行回收,并且直接排放至周围环境,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热量,也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了破坏。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热回收并工作于多个模式下的风冷冷热水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冷冷热水机,旨在使其能够实现热回收并工作于多个模式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风冷冷热水机,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及第一四通阀,所述第一四通阀连接至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及所述压缩机,该风冷冷热水机还包括第三换热器及用于控制冷媒选择性地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及所述第三换热器的冷媒流向控制结构,所述冷媒流向控制结构包括第二四通阀,所述第二四通阀分别连接至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三换热器及所述第一四通阀。优选地,所述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及回气口,所述第二四通阀的四个阀口分别连接至所述排气口、所述回气口、所述第三换热器及所述第一四通阀。优选地,所述冷媒流向控制结构还包括打开时冷媒可从所述第三换热器流入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四通阀,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三换热器。优选地,所述风冷冷热水机还包括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导通端连接至所述第三换热器,截止端连接至所述电磁阀远离第一四通阀的一端。优选地,所述风冷冷热水机还包括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导通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四通阀,截止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四通阀及所述电磁阀。优选地,所述冷媒流向控制结构还包括打开时冷媒可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流通的第一膨胀阀,所述第一膨胀阀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换热器,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换热器。优选地,所述冷媒流向控制结构还包括第二膨胀阀,所述第二膨胀阀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三换热器,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换热器及所述第一膨胀阀。优选地,所述风冷冷热水机还包括毛细管,所述毛细管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四通阀及所述第二换热器,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优选地,所述风冷冷热水机还包括临近所述第一换热器设置的散热风机。本技术所提供的风冷冷热水机,通过设置冷媒流向控制结构,其连接至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及第三换热器,用于控制冷媒可选择地流经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及第三换热器,从而使所述风冷冷热水机可选择地工作于制冷、制热、制冷+热回收、制热+热回收、热回收及除霜的模式下,如此,风冷冷热水机不仅可以工作于多个模式下,并且还可实现热回收功能。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风冷冷热水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所示的风冷冷热水机工作于制冷模式下时冷媒的流经途径示意图;图3为图I所示的风冷冷热水机工作于制热模式下时冷媒的流经途径示意图;图4为图I所示的风冷冷热水机工作于制冷+热回收模式下时冷媒的其中一种流经途径示意图; 图5为图I所示的风冷冷热水机工作于制冷+热回收模式下时冷媒的另一种流经途径示意图;图6为图I所示的风冷冷热水机工作于制热+热回收模式下时冷媒的流经途径示意图;图7为图I所示的风冷冷热水机工作于热回收模式下冷媒的流经途径示意图;图8为图I所示的风冷冷热水机工作于除霜模式下冷媒的流经途径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考图I,其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风冷冷热水机10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风冷冷热水机10可运行于多个模式下,如制冷模式,制热模式、制冷+热回收模式、制热+热回收模式、热回收模式及除霜模式。风冷冷热水机10包括压缩机100、第一换热器200、第二换热器300、第三换热器400、第一四通阀500、冷媒流向控制结构、第一单向阀600、第二单向阀700、散热风机730及毛细管750。其中,压缩机100通过冷媒流向控制结构连接至第一换热器200、第二换热器300、第三换热器400及第一四通阀500,从压缩机100所输出的冷媒气体在冷媒流向控制结构的控制下,可选择地流经第一换热器200、第二换热器300及第三换热器400,从而实现风冷冷热水机10可选择地工作于制冷、制热、制冷+热回收、制热+热回收、热回收及除霜模式下,例如,在冷媒流向控制结构的作用下,从压缩机100所输出的冷媒气体依次流经第一换热器200及第二换热器300而实现工作于制冷模式下,依次流经第二换热器300及第一换热器200而实现工作于制热模式下,依次流经第三换热器400及第二换热器300而实现工作于制冷+热回收模式下,依次流经第三换热器400、第二换热器300及第一换热器200而实现工作于制热+热回收模式下,流经第三换热器400而实现工作于热回收模式下,依次流经第一换热器200及第三换热器400而实现工作于除霜模式下。压缩机100用于吸收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并将其加压为高压的气态制冷剂排出,为风冷冷热水机10提供制冷循环的动力。在本实施例中,压缩机100具有排气口 110及回气口 130。第一换热器200通过第一四通阀500连接至压缩机100的排气口 110。当风冷冷热水机10工作于制冷模式时,第一换热器200可作为冷凝器,用于冷凝液化压缩机100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当风冷冷热水机10工作于制热模式下时,第一换热器200可作为蒸发器,用于气化过冷液体。第二换热器300通过冷媒流向控制结构连接至第一换热器200。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换热器300可设置于各室内机中,用于输出制冷空气或制热空气,从而使风冷冷热水机10可实现制冷或制热功能。当风冷冷热水机10工作于制冷模式下时,第二换热器300可作为蒸发器,用于将过冷液体蒸发为气体,从而使室内机主体330所排出的空气为冷气体;而当风冷冷热水机10工作于制热模式下时,第二换热器300可作为冷凝器,用于将过热气体冷凝为过冷液体,从而使室内机所排出的空气为具有一定温度的热气体。 第三换热器400通过冷媒流向控制结构连接至压缩机100、第一换热器200及第二换热器300。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换热器400可设置于水箱中,用于对水箱中的水进行加热,从而使得风冷冷热水机10可工作于热回收、制冷+热回收及制热+热回收的模式中,以实现利用回收的热量。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换热器400为冷媒水热交换器,用于冷凝气态制冷剂从而产生热量以制取生活热水。第一四通阀500连接至压缩机100、第一换热器200、第二换热器300及冷媒流向控制结构。具体而言,第一四通阀500具有四个阀口 Sf S4。其中,阀口 SI连接至冷媒流向控制结构,阀口 S2连接至第二换热器300,阀口 S3连接至压缩机100的回气口 130及冷媒流向控制结构,阀口 S4连接至第一换热器200。冷媒流向控制结构连接至压缩机100、第一换热器200、第二换热器300、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冷冷热水机,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及第一四通阀,所述第一四通阀连接至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及所述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换热器及用于控制冷媒选择性地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及所述第三换热器的冷媒流向控制结构,所述冷媒流向控制结构包括第二四通阀,所述第二四通阀分别连接至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三换热器及所述第一四通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永醒陈卫东李松波
申请(专利权)人: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