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联机热泵空调系统及控制多联机热泵空调系统的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321278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3 2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联机热泵空调系统及控制多联机热泵空调系统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汇流单元对切换单元第三端输出的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及压缩后,输出至切换单元的第一端;在制冷和不降温除湿工况下,驱动切换单元第二端输出的制冷剂依次流经第一换热单元及第二电子膨胀阀、第二换热器、第三电子膨胀阀、第三换热器,经第一截止阀流回至切换单元的第四端,再从第三端输出;在制热工况下,驱动切换单元第四端输出的制冷剂依次流经第三换热器、第三电子膨胀阀、第二换热器、第二电子膨胀阀,经第二截止阀及第一换热单元流回至切换单元的第二端,再从第三端输出。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降低系统成本、提高多联机热泵空调系统的控制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多联机空调控制技术,尤其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过在居住和室内工作环境下安装空调系统,用以提升居住和工作环境的舒适性,成为人们提高舒适性需求的一个重要选择。其中,多联机热泵空调技术由于具有控制自由、高效节能、便于安装维护等优点,是中央空调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图I为现有多联机热泵空调系统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该多联机热泵空调系统一般由一台或多台室外机01、一台或多台室内机02、中央控制网络(CS-NET) 03、制冷剂管路04、分歧管05以及通信线06组成,多台室外机组成室外机组,中央控制网络通过通信线对室外机组进行控制,室外机通过制冷剂管路与分歧管,分歧管与室内机相连。其中,室外机一般由室外侧换热器、压缩机和其它制冷附件组成,室外侧换热器一般采用风冷或水冷的换热形式;室内机由风机和换热器等组成,一般采用直接蒸发换热的形式。与多台家用空调相比,多联机热泵空调系统的室外机共用,可有效降低设备成本,并可实现各室内机的集中管理,可单独启动一台室内机运行,也可同时启动多台室内机运行,使得控制更加灵活。多联机热泵空调系统的室内机对空气进行处理时,需要对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和控制,其中,湿度控制难度更大。现有的多联机热泵空调系统,采用对室内湿度进行控制的降温除湿方法,然而,采用该方法,一方面,过度降低送风温度导致多联机热泵空调系统能耗高、且蒸发温度降低,而蒸发温度的降低又将导致多联机热泵空调系统能效比降低;另一方面,在梅雨季节进行降温除湿,将导致送风的冷吹风感强烈,为避免冷吹风感强烈对用户造成的不舒适性,需要在室内机增加电加热丝,以对送风加热升温,进一步增加了多联机热泵空调系统的能耗。为避免多联机热泵空调系统进行除湿时,系统功耗较高、制冷性能较低的技术问题,现有技术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法,即在多联机热泵空调系统的室内机部分增加再热换热器,该再热换热器实际上是一个冷凝器,利用从室外侧换热器流过来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流经该再热换热器,从而将热量排入回风中,另一部分回风经蒸发器降温除湿后与该部分被加热的回风混合后送入室内,从而实现不降温的功能,或者,通过开发专用除湿电磁阀或增加多个电磁阀以实现不降温的功能。然而,该改进方法一方面需要在室内机额外增加再热换热器,使得系统成本增加;另一方面,采用专用除湿电磁阀或多个电磁阀,使得多联机热泵空调系统的控制难度增加且控制精度难以得到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多联机热泵空调系统,降低系统成本、提高多联机热泵空调系统的控制精度。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控制多联机热泵空调系统的方法,降低系统成本、提闻多联机热栗空调系统的控制精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联机热泵空调系统,该系统包括室外机以及室内机,其中, 室外机包括控制单元、汇流单元、切换单元以及第一换热单元;室内机包括室内侧风扇、第二电子膨胀阀、第二换热器、第三电子膨胀阀以及第三换热器;控制单元,用于在多联机热泵空调系统处于制冷工况时,控制第一换热单元中的第一换热器为冷凝器,室内机中的第二换热器与第三换热器均为蒸发器;在多联机热泵空调系统处于制热工况时,控制第一换热单兀中的第一换热器为蒸发器,室内机中的第二换热器与第三换热器均为冷凝器;在多联机热泵空调系统处于不降温除湿工况时,控制第一换热单元中的第一换热器与室内机中的第二换热器均为冷凝器,室内机中的第三换热器为蒸发器;切换单元,用于当多联机热泵空调系统处于制冷以及不降温除湿工况时,控制切换单元的第一端与第二端连通,第三端与第四端连通,第一端接收汇流单元的输出,由第二端输出至第一换热单元,第四端接收室内机的输出,由第三端输出至汇流单元;当多联机热泵空调系统处于制热工况时,控制切换单元的第一端与第四端连通,第二端与第三端连通,第一端接收汇流单元的输出,由第四端输出至室内机的第一端,第二端接收第一换热单元的输出,由第三端输出至汇流单元;汇流单元,用于将切换单元输出的制冷剂经气液分离以及压缩后,输出至切换单元;第一换热单元,用于驱动室外空气流经第一换热单元中的第一换热器,一端与切换单元的第二端相连,另一端与室内机的第二端相连;第二电子膨胀阀的一端与第二截止阀的另一端相连,另一端与第二换热器的一端相连;第二换热器的另一端与第三电子膨胀阀的一端相连;第三电子膨胀阀的另一端与第三换热器的一端相连;第三换热器的另一端与第一截止阀的另一端相连;室内侧风扇用于驱动室内回风流经第二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较佳地,所述切换单元包括四通换向阀以及第一截止阀,其中,四通换向阀的第一端与汇流单元的输出端相连,第二端与第一换热单元的输入端相连,第三端与汇流单元的输入端相连,第四端与第一截止阀的一端相连,第一截止阀的另一端与室内机的第一端相连。较佳地,所述汇流单元包括压缩机、单向阀以及气液分离器,其中,压缩机的输出端与单向阀的输入端相连,单向阀的输出端与四通换向阀的第一端相连,气液分离器的输入端与四通换向阀的第三端相连,气液分离器的输出端与压缩机的输入端相连。较佳地,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包括第一换热器、室外侧风扇、第一电子膨胀阀以及第二截止阀,其中,第一换热器的一端与四通换向阀的第二端相连,另一端与第一电子膨胀阀的一端相连;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另一端与第二截止阀的一端相连;第二截止阀的另一端与室内机的第二端相连;·室外侧风扇用于驱动室外空气流经第一换热器。较佳地,所述压缩机由一台或多台定速压缩机构成,或由变速压缩机构成,或由定速压缩机与变速压缩机组合构成。较佳地,所述室外侧风扇为轴流风扇;所述室内侧风扇为离心风扇或灌流风扇。较佳地,所述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为铝箔翅片铜管换热器或铝制翅片式微通道换热器。较佳地,所述第二换热器处于第三换热器的上部。较佳地,所述室内机进一步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温度传感器,其中,第一温度传感器布置于第二电子膨胀阀与第二换热器之间且靠近第二换热器一端的制冷剂管路上;第二温度传感器布置于第三换热器与第一截止阀之间且靠近第三换热器一端的制冷剂管路上;第三温度传感器布置于第三电子膨胀阀与第三换热器之间且靠近第三换热器一端的制冷剂管路上。较佳地,制冷剂由压缩机排气口排出进入单向阀,由单向阀输出的高压制冷剂气体进入四通换向阀的第一端;当多联机热泵空调系统处于制冷和不降温除湿工况时四通换向阀的第一端与第二端连通,第三端与第四端连通,制冷剂依次流经四通换向阀的第二端、第一换热器、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二截止阀、第二电子膨胀阀、第二换热器、第三电子膨胀阀、第三换热器、第一截止阀、四通换向阀的第四端,再从四通换向阀的第三端流经气液分离器进入压缩机的吸气口;当多联机热泵空调系统处于制热工况时四通换向阀的第一端与第四端连通,第二端与第三端连通,制冷剂依次流经四通换向阀的第四端、第一截止阀、第三换热器、第三电子膨胀阀、第二换热器、第二电子膨胀阀、第二截止阀、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一换热器、四通换向阀的第二端,再从四通换向阀的第三端流经气液分离器进入压缩机的吸气口。较佳地,在制冷工况下,第一电子膨胀阀与第三电子膨胀阀全开,第二电子膨胀阀节流,第一换热器为冷凝器,第二换热器与第三换热器均为蒸发器,室内机送出的低温风为室内制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联机热泵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室外机以及室内机,其中,室外机包括:控制单元、汇流单元、切换单元以及第一换热单元;室内机包括:室内侧风扇、第二电子膨胀阀、第二换热器、第三电子膨胀阀以及第三换热器;控制单元,用于在多联机热泵空调系统处于制冷工况时,控制第一换热单元中的第一换热器为冷凝器,室内机中的第二换热器与第三换热器均为蒸发器;在多联机热泵空调系统处于制热工况时,控制第一换热单元中的第一换热器为蒸发器,室内机中的第二换热器与第三换热器均为冷凝器;在多联机热泵空调系统处于不降温除湿工况时,控制第一换热单元中的第一换热器与室内机中的第二换热器均为冷凝器,室内机中的第三换热器为蒸发器;切换单元,用于当多联机热泵空调系统处于制冷以及不降温除湿工况时,控制切换单元的第一端与第二端连通,第三端与第四端连通,第一端接收汇流单元的输出,由第二端输出至第一换热单元,第四端接收室内机的输出,由第三端输出至汇流单元;当多联机热泵空调系统处于制热工况时,控制切换单元的第一端与第四端连通,第二端与第三端连通,第一端接收汇流单元的输出,由第四端输出至室内机的第一端,第二端接收第一换热单元的输出,由第三端输出至汇流单元;汇流单元,用于将切换单元输出的制冷剂经气液分离以及压缩后,输出至切换单元;第一换热单元,用于驱动室外空气流经第一换热单元中的第一换热器,一端与切换单元的第二端相连,另一端与室内机的第二端相连;第二电子膨胀阀的一端与第二截止阀的另一端相连,另一端与第二换热器的一端相连;第二换热器的另一端与第三电子膨胀阀的一端相连;第三电子膨胀阀的另一端与第三换热器的一端相连;第三换热器的另一端与第一截止阀的另一端相连;室内侧风扇用于驱动室内回风流经第二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联机热泵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室外机以及室内机,其中, 室外机包括控制单元、汇流单元、切换单元以及第一换热单元; 室内机包括室内侧风扇、第二电子膨胀阀、第二换热器、第三电子膨胀阀以及第三换热器; 控制单元,用于在多联机热泵空调系统处于制冷工况时,控制第一换热单元中的第一换热器为冷凝器,室内机中的第二换热器与第三换热器均为蒸发器;在多联机热泵空调系统处于制热工况时,控制第一换热单兀中的第一换热器为蒸发器,室内机中的第二换热器与第三换热器均为冷凝器;在多联机热泵空调系统处于不降温除湿工况时,控制第一换热单元中的第一换热器与室内机中的第二换热器均为冷凝器,室内机中的第三换热器为蒸发器; 切换单元,用于当多联机热泵空调系统处于制冷以及不降温除湿工况时,控制切换单元的第一端与第二端连通,第三端与第四端连通,第一端接收汇流单元的输出,由第二端输出至第一换热单元,第四端接收室内机的输出,由第三端输出至汇流单元;当多联机热泵空调系统处于制热工况时,控制切换单元的第一端与第四端连通,第二端与第三端连通,第一端接收汇流单元的输出,由第四端输出至室内机的第一端,第二端接收第一换热单元的输出,由第三端输出至汇流单元; 汇流单元,用于将切换单元输出的制冷剂经气液分离以及压缩后,输出至切换单元;第一换热单兀,用于驱动室外空气流经第一换热单兀中的第一换热器,一端与切换单元的第二端相连,另一端与室内机的第二端相连; 第二电子膨胀阀的一端与第二截止阀的另一端相连,另一端与第二换热器的一端相连; 第二换热器的另一端与第三电子膨胀阀的一端相连; 第三电子膨胀阀的另一端与第三换热器的一端相连; 第三换热器的另一端与第一截止阀的另一端相连; 室内侧风扇用于驱动室内回风流经第二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单元包括四通换向阀以及第一截止阀,其中, 四通换向阀的第一端与汇流单元的输出端相连,第二端与第一换热单元的输入端相连,第三端与汇流单元的输入端相连,第四端与第一截止阀的一端相连,第一截止阀的另一端与室内机的第一端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单元包括压缩机、单向阀以及气液分离器,其中, 压缩机的输出端与单向阀的输入端相连,单向阀的输出端与四通换向阀的第一端相连,气液分离器的输入端与四通换向阀的第三端相连,气液分离器的输出端与压缩机的输入端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包括第一换热器、室外侧风扇、第一电子膨胀阀以及第二截止阀,其中, 第一换热器的一端与四通换向阀的第二端相连,另一端与第一电子膨胀阀的一端相连;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另一端与第二截止阀的一端相连; 第二截止阀的另一端与室内机的第二端相连; 室外侧风扇用于驱动室外空气流经第一换热器。5.根据权利要求I至4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进一步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温度传感器,其中, 第一温度传感器布置于第二电子膨胀阀与第二换热器之间且靠近第二换热器一端的制冷剂管路上; 第二温度传感器布置于第三换热器与第一截止阀之间且靠近第三换热器一端的制冷剂管路上; 第三温度传感器布置于第三电子膨胀阀与第三换热器之间且靠近第三换热器一端的制冷剂管路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制冷剂由压缩机排气口排出进入单向阀,由单向阀输出的高压制冷剂气体进入四通换向阀的第一端; 当多联机热泵空调系统处于制冷和不降温除湿工况时 四通换向阀的第一端与第二端连通,第三端与第四端连通,制冷剂依次流经四通换向阀的第二端、第一换热器、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二截止阀、第二电子膨胀阀、第二换热器、第三电子膨胀阀、第三换热器、第一截止阀、四通换向阀的第四端,再从四通换向阀的第三端流经气液分离器进入压缩机的吸气口; 当多联机热泵空调系统处于制热工况时 四通换向阀的第一端与第四端连通,第二端与第三端连通,制冷剂依次流经四通换向阀的第四端、第一截止阀、第三换热器、第三电子膨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敏曹培春李亚军朱小磊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