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垃圾焚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秸草焚烧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燃烧室及烟道,燃烧室内设用于焚烧并输送成型秸草行进的输送平台;秸草焚烧炉还包括刚性挤压单元,刚性挤压单元包括相互构成挤压配合的两挤压部,至少一个挤压部为压辊,刚性挤压单元的挤压间隙与秸草的待挤压成型的厚度吻合,其出口输送路径指向输送平台的进料端所在台面处。通过设置输送平台,实现对于成型秸草的不间断输送及焚烧,依靠设置于输送平台进料端处的刚性挤压单元,同步实现对于待焚烧秸草的成型挤压,进而保证其成型体积及焚烧效率更能满足实际所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运行可靠性高、焚烧效率高且应用成本低,可有效解决秸草的季节性高效焚烧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垃圾焚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秸草焚烧炉。
技术介绍
秸草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料、棉花、甘蔗和其它农作物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随着社会科技的逐渐进步,国家对于空气环境的质量监督也日益严格,以往的对于秸草的自行焚烧已经无法为国家所认可。现有对于秸草的处理方式,大都为通过焚烧厂收购并送入专门的秸草焚烧炉中进行系统焚烧的方式加以处理,其焚烧产生的各种气体及烟雾也都通过焚烧厂本身的净化条件加以净化后方可排出至外界空气中。目前,各地的秸草焚烧厂往往都处于半工作半停产的萧条状况,这与秸草焚烧本身存在的缺陷息息相关一方面,秸草质地蓬松,为保证其燃烧效率,很多焚烧厂都在秸草焚烧前另设加工程序以对其进行加工,或为进行事先破碎并压缩为松果状以便·于焚烧,或者直接成捆后再逐段截切以送入焚烧炉中,均在无形中加剧了秸草焚烧的成本;另一方面,秸草热值低,单位体积发电效率更是极低,如为单纯焚烧秸草而专门建设专用的秸草焚烧炉,显然并不现实,姑且不论与其同重量的煤炭相比后其秸草所占用庞大堆放场地,仅仅因秸草的季节性产出以及难以广范围收购等原因,都往往使其专业秸草焚烧厂处于难以连续焚烧的尴尬境地;目前也针对上述情况作了多种改进,,从而给秸草焚烧的推广应用带来极大阻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运行可靠的秸草焚烧炉,其焚烧效率高且应用成本低,可有效解决秸草的季节性高效焚烧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秸草焚烧炉,包括燃烧室以及用于将燃烧室内热能引出的烟道,燃烧室内设置有用于焚烧并输送成型秸草行进的输送平台;秸草焚烧炉还包括刚性挤压单元,刚性挤压单元包括相互构成挤压配合的两挤压部,所述至少一个挤压部为压辊,所述刚性挤压单元的挤压间隙与秸草的待挤压成型的厚度吻合,其出口输送路径指向输送平台的进料端所在台面处。本技术的主要优点在于通过设置输送平台,从而实现对于成型秸草的不间断输送及焚烧,同时,依靠设置于输送平台进料端处的刚性挤压单元,同步实现对于待焚烧秸草的成型挤压,进而保证其成型体积及焚烧效率更能满足实际所需;较之老式的需专门设置繁复的秸草预处理工序而言,本技术整体运行可靠性高、焚烧效率高且应用成本低,可有效解决秸草的季节性高效焚烧问题。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输送平台及相邻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I的I部分局部放大图;图4为搅拨叶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秸草焚烧炉,包括燃烧室10以及用于将燃烧室10内热能引出的烟道20,燃烧室10内设置有用于焚烧并输送成型秸草行进的输送平台11 ;秸草焚烧炉还包括刚性挤压单元30,刚性挤压单元30包括相互构成挤压配合的两挤压部,所述至少一个挤压部为压辊;所述刚性挤压单元30的挤压间隙与秸草的待挤压成型的厚度吻合,其出口输送路径指向输送平台11的进料端所在台面处,实际如图1-4所示。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烟道20出口端连通外部燃烧炉进风室设置,烟道20与燃烧室10间通过位于燃烧室10顶端处的通风口连通。通过将其烟道20的输出对象改换为外部燃烧炉,而并非直接用于加热蒸汽等其他用途,这样,在实际使用时, 即可起到季节性焚烧作用。换句话说,本技术通过上述结构,在夏秋时秸草大量产出的季节,可酌情回收秸草并用于本技术中进行焚烧,其产生的热能即可提供与外部设备如垃圾燃烧炉等的内部燃烧室热能供给,从而起到辅助外部垃圾燃烧炉的作用;当在春冬的秸草无产出时节时,在库存秸草焚烧殆尽后,厂家完全可直接关闭其秸草焚烧炉,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对垃圾燃烧炉进行热能增值操作。这样,一方面通过季节性秸草焚烧的热能增益,在保证了秸草物尽其用的同时,确保了垃圾焚烧炉的高效率焚烧;另一方面,则免去了建设专用秸草焚烧炉而带来的产值过低的缺陷,从而起到扬长避短的作用,以最大化秸草焚烧的实际应用,最终为秸草焚烧的市场化运营提供可靠保证。进一步的,所述输送平台11为固定炉排,为保证刚性挤压单元30的功用,所述刚性挤压单元30由一对相互配合的直齿轮状上、下压辊31、32构成,上、下压辊31、32轴线所构成平面呈倾斜状布置且各轴线与输送平台11所在平面平行设置,实际如图1-2所示。实际使用时,由外部输入的成捆或成垛秸草在进入燃烧室10前必然依次进入刚性挤压单元30 ;此时,通过刚性挤压单元30的上、下压辊31、32的对辊挤压操作,直接将成捆或成垛秸草a压制成型为扁平状,随后再在刚性挤压单元30的持续转动下被压入位于燃烧室10内的输送平台11上行进并焚烧,最终达到其高效焚烧目的。使用时,由于其上、下压辊31、32的布置形态,考虑到秸草放置及压制时可能产生的夹带大量水气等现象,其下压辊32可设置呈空心辊状且其辊面上周向密布有贯穿辊面的排水通孔,从而保证其在压制时,即使出现大量水气被强行由秸草内挤压出来,其依然可以有下压辊32上所设的排水通道而得以快速排放,从而确保去工作可靠性。进一步的,其输送平台11的布置状态可参考图1-2所示,其呈现由其进料端向其出料端逐渐下斜的倾斜状,其出料端处相应布置集灰漏斗12。使用时,其输送平台11或可直接为平板状,并依靠其附加设备实现对于位于其上的成型秸草的行进移动;亦可直接为焚烧炉排,从而依靠炉排本身的动作实现对于成型秸草的行进操作。无论输送平台11为以上何种,其倾斜结构而不但可保证成型秸草的有效行进,同时其产生的灰渣等也会因其倾斜面而在重力作用下滑入集灰漏斗12内,从而实现其对于燃烧灰渣的自动收集功能。进一步的,如图I及图4所示,所述秸草焚烧炉包括用于拨动输送平台11上成型秸草的搅拨叶轮13,搅拨叶轮13包括作为搅动部的轮叶片13a以及位于轮叶片13a轴线处的轮轴13b ;其轮轴13b位于输送平台11下方且其轮轴轴线平行输送平台11台面设置,其轮叶片13a的一部分通过输送平台11台面上的预留间隙伸出至输送平台11台面以上,搅拨叶轮13的转动路径与输送平台11台面上的预留间隙间处于避让位置;所述的轮叶片 13a由环套状轮叶轴和周向均布轮叶轴外周壁上的轮叶构成,轮叶呈薄板片状且其用于拨动成型秸草的一侧部呈弧形,轮叶片13a间隔均匀且相互平行的套设在轮轴13b上;搅拨叶轮13为沿输送平台11台面输送方向均布的多个,搅拨叶轮13的轮轴13b —侧设置有链轮14,各搅拨叶轮13间为链传动配合,搅拨叶轮13包括主动叶轮和从动叶轮,所述主动叶轮的轮轴连接外部动力源。通过设置上述搅拨叶轮13,更能保证成型秸草沿输送平台11的可靠行进及高效焚烧在搅拨叶轮13的不断转动及其上轮叶片13a的不断撩拨下,位于输送平台11台面上的成型秸草被持续翻动并与燃烧室10内空气充分接触燃烧,进而完成其高效焚烧目的;此夕卜,由于轮叶片13a的不断转动,在焚烧中的成型秸草也同时被轮叶推送并行进,最终在焚烧完成时即落入位于输送平台11出料端处的集灰漏斗12处。实际使用时,如上述,本技术的轮叶片13a设置为沿其轮轴13b并排布置的多个,从而杜绝了搅拨死角;各轮轴13b沿输送平台11台面的输送方向设置对个,则相应保证了对于成型秸草的持续推动和搅拨。本技术为在保证轮叶片13a拨动垃圾的同时避免位于其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秸草焚烧炉,包括燃烧室(10)以及用于将燃烧室(10)内热能引出的烟道(20),其特征在于:燃烧室(10)内设置有用于焚烧并输送成型秸草行进的输送平台(11);秸草焚烧炉还包括刚性挤压单元(30),刚性挤压单元(30)包括相互构成挤压配合的两挤压部,所述至少一个挤压部为压辊;所述刚性挤压单元(30)的挤压间隙与秸草的待挤压成型的厚度吻合,其出口输送路径指向输送平台(11)的进料端所在台面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登平,
申请(专利权)人:李登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