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旋转式LED灯头,包括有灯头壳体、可相对灯头壳体旋转的旋转头和用于连接电源的插针,该旋转头安装于灯头壳体内,该插针安装于旋转头上,该旋转头与灯头壳体相套接,该旋转头上设置有弹性卡扣部,相应地,该灯头壳体上具有至少两个间距设置的挡位槽,该弹性卡扣部嵌于其中一挡位槽内,并该灯头壳体上间距设置有两限转部,前述所有挡位槽均位于该两限转部之间;如此,只需转动灯头壳体或灯管,使得灯头壳体与旋转头之间发生相对转动即可,其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使用简便;设计有弹性卡扣部和挡位槽的配合,以对灯头壳体转动至不同位置时进行定位,该定位结构准确且稳固,操作时其挡位感强,便于操作者准确识别其工作状态。(*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照明设备领域技术中的灯具,尤其是指一种旋转式LED灯头。
技术介绍
目前,LED灯具广受人们的喜爱,其节能、使用寿命长、体积小、重量轻且安装方便。通常,LED灯具包括有灯头和灯体,该灯头用于连接灯座为灯体内部的LED灯板供电。由于灯座一般是固定的,而现有技术的灯管和灯头也是相对固定的。前述灯体是通过一铝基板上的LED来发光的,灯体只具有一个照射面,其只能朝向一个特定的方向发射光线,所以,在灯座的安装角度固定后,LED灯的照射角度也固定了,无法调节。以及,同一种LED灯具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会安装于不同的地方,例如,有些需要安装于竖直的墙面上,而有些需要安装于平行地面的天花板上等,现有技术中的LED灯具,安·装于平行地面的天花板上可以获得竖直向下的照射角度,而安装于墙面上时,则只能获得平行于地面的照射角度,不能获得竖直向下的照射角度。为此,人们研究出了可旋转的LED灯具,其可对前述灯体进行旋转定位,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使用时的需要,可是,现有之可旋转的LED灯具在实际使用和生产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其结构复杂、零件多、生产及组装均较麻烦,使用不方便等。因此,需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旋转式LED灯头,其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旋转定位准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旋转式LED灯头,包括有灯头壳体、可相对灯头壳体旋转的旋转头和用于连接电源的插针,该旋转头安装于灯头壳体内,该插针安装于旋转头上;该旋转头与灯头壳体相套接,该旋转头上设置有弹性卡扣部,相应地,该灯头壳体上具有至少两个间距设置的挡位槽,并该灯头壳体上间距设置有两限转部,前述所有挡位槽均位于该两限转部之间,旋转灯头壳体时,该弹性卡扣部自一挡位槽滑出并嵌入相邻挡位槽内。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灯头壳体套接于旋转头外部,前述弹性卡扣部设置于旋转头外壁上,前述限转部及挡位槽均设置于灯头壳体内壁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性卡扣部包括卡点和分别自卡点两侧延伸连接至旋转头上的两弹性臂。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挡位槽为两个,该两个挡位槽之间的夹角为90度。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旋转头上设置有环形限位槽,该环形限位槽位于旋转头外周侧,前述灯头壳体上径向设置有限位部,该限位部可相对旋转头旋转式嵌于前述环形限位槽内。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旋转头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该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固装于一起,前述环形限位槽形成于该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之间。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旋转件顶端面设有凸柱,对应凸柱位置,于第一旋转件底端面向上凹设有嵌孔,并该嵌孔开口于凸柱的顶端面;于第二旋转件顶端面设有连接柱,该连接柱伸入该嵌孔内,还设置有螺钉,该螺钉自嵌孔顶端开口装于螺孔内。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柱外侧壁设有利于连接柱卡紧于嵌孔内的肋条。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旋转件包括第一基板,前述凸柱连接于第一基板上;所述第二旋转件包括第二基板,前述连接柱凸设于第二基板上,前述环形限位槽 形成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相邻挡位槽之间设置便于弹性卡扣部从一挡位槽滑入相邻挡位槽内的导引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一、通过于前述将灯头设计为灯头壳体和可相对灯头壳体旋转的旋转头,用于连接电源的插针安装于旋转头上,如此,旋转头安装于灯座上,灯头壳体用于连接灯管,在需要调节灯管的照射角度时,只需转动灯头壳体或灯管,使得灯头壳体与旋转头之间发生相对转动即可,其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使用也简便。二、设计有弹性卡扣部和挡位槽的配合,以对灯头壳体转动至不同位置时进行定位,该定位结构准确且稳固,同时,操作时其挡位感强,便于操作者准确识别其工作状态。三、通过第一旋转件、第二旋转件和灯头壳体的配合实现旋转头相对灯头壳体的旋转,其结构合理、组装方便。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装结构示图;图2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图;图3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剖示图;图4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状态示图;图5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第二状态示图。附图标识说明10、灯头壳体11、罩体12、端板121、限位部13、阶梯孔14、阶梯面15、挡位槽16、限转部17、导引部20、旋转头201、安装孔202、齿形槽30、插针31、齿形凸条21、第一旋转件211、第一基板212、凸柱213、嵌孔22、第二旋转件221、第二基板222、连接柱223、肋条23、弹性卡扣部231、卡点232、弹性臂。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I至图5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灯头壳体10、可相对灯头壳体10旋转的旋转头20和用于连接电源的插针30,该旋转头20安装于灯头壳体10内,该插针30安装于旋转头20上。·其中,该插针30外侧壁形成有若干齿形凸条31,相应地,于旋转头20上开设有安装孔201,该安装孔201内壁面形成有与前述齿形凸条31配合的齿形槽202,该插针30安装于该安装孔201内。该灯头壳体10包括端板12和一体连接于端板12周缘的罩体11,该端板12上形成有轴向设置的外大内小的阶梯孔13,并该灯头壳体10内壁具有至少两个间距设置的挡位槽15,相邻挡位槽15之间设置便于弹性卡扣部23从一挡位槽15滑入相邻挡位槽15内的导引部17,下述弹性卡扣部23嵌于其中一挡位槽15内,于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挡位槽15,且该两个挡位槽15之间的夹角为90度;并该灯头壳体10上间距设置有两限转部16,前述所有挡位槽15均位于该两限转部16之间。该旋转头20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旋转件21和第二旋转件22 ;该第一旋转件21包括第一基板211和形成于该第一基板211顶面上的凸柱212,对应凸柱212位置,该第一基板211底端面凹设有嵌孔213,该嵌孔213位于凸柱212内并开口于凸柱212顶端面上,该嵌孔213截面呈凸形结构;该第一基板211上设置有弹性卡扣部23,该弹性卡扣部23包括卡点231和分别自卡点231两侧延伸连接至旋转头20上的两弹性臂232 ;于第二旋转件顶端面设有连接柱,该连接柱伸入该嵌孔内,还设置有该第二旋转件22包括第二基板221和凸设于第二基板221上的连接柱222,该连接柱222外侧壁设有利于连接柱222卡紧于嵌孔213内的肋条223。组装时,将第一旋转件21置放于灯头壳体10的端板12顶端面上,再将第二旋转件22于灯头壳体10的阶梯孔13外部装入,该第二旋转件22的连接柱222对应嵌入第一旋转件21的嵌孔213内,且前述连接柱222外侧壁的肋条223,进一步确保了连接柱222与嵌孔213间的卡紧式连接,再利用螺钉自嵌孔顶端开口装于螺孔内,如此,实现第一旋转件21与第二旋转件22间的固装。从图3可以看出,前述第一旋转件21的第一基板211间隙配合式抵于端板12的顶端面上,前述第二旋转件22的第二基板221间隙配合式抵于阶梯孔13内的阶梯面14上;形成环形限位槽,前述灯头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式LED灯头,包括有灯头壳体、可相对灯头壳体旋转的旋转头和用于连接电源的插针,该旋转头安装于灯头壳体内,该插针安装于旋转头上,其特征在于:该旋转头与灯头壳体相套接,该旋转头上设置有弹性卡扣部,相应地,该灯头壳体上具有至少两个间距设置的挡位槽,并该灯头壳体上间距设置有两限转部,前述所有挡位槽均位于该两限转部之间,旋转灯头壳体时,该弹性卡扣部自一挡位槽滑出并嵌入相邻挡位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莉萍,罗彪,
申请(专利权)人:张莉萍,罗彪,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