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管插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58079 阅读:5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2 05:15
一种灯管插座结构,主要由一座体、一活动盖及一外壳体组成,其中,座体一端延伸有一延伸部,并在延伸部上设有一第一弹性件、一第二弹性件与一第三弹性件,且第一弹性件用以抵接一顶推件,而活动盖压设于顶推件上,且第二弹性件与第三弹性件分别以其一端抵接于活动盖的两侧;而外壳体用以盖设于座体的延伸部外周,且在外壳体上设有一通孔,以供活动盖可经通孔而部份凸伸至外壳体外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可确保组装灯管时的顺畅性与平稳性,并有效提升组装灯管后的稳固性的功效,同时具有组装容易,以及可确实承受各弹性件所产生的反作用力,而不易损坏的特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与灯管插座有关,特别指一种可确保组装灯管时的顺畅性与平稳性,并可有效提升组装灯管后稳固性的灯管插座结构
技术介绍
如图8所示,其为已知的灯管插座,主要由一底座8 I、一第一弹簧8 2、一第二弹簧8 3、一顶推件8 4、一活动盖8 5、及一面板8 6所组成,其中,该第一弹簧8 2与该第二弹簧8 3呈同轴向容设于该底座8 I于同一轴心直线,并以该第一弹簧8 2顶撑该顶推件8 4,而该第二弹簧8 3则穿过该顶推件8 4以顶撑该活动盖8 5,最后在以该面板8 6覆盖于该底座8 6上以完成组装。然而,上述已知的灯管插座在组装后,如图9所示,该第一弹簧8 2上的顶推件8 4与该第二弹簧8 3同时顶撑于该活动盖8 5的中央部位,而该活动盖8 5两侧则没有受到任何支撑,因此造成该活动盖8 5容易因受力不平均而产生偏移晃动,不仅会影响该活动盖8 5在进行轴向移动时的顺畅性与平稳性,更会有接触不良,以及该活动盖8 5与灯管相互顶掣时的稳固性不足的问题存在。再者,已知灯管插座的面板8 6主要是利用若干定位柱8 6 I而对应组设于该底座8 I上的各定位孔8 I I中,使该面板8 6可定位于该底座8 I上,并以该活动盖8 5压缩该第一及第二弹簧8 2、8 3,然而由于该第一及第二弹簧8 2、8 3在受该活动盖8 5压缩时,会同时朝该面板8 6方向产生一反作用力,因此容易造成该面板8 6于长时间受该反作用力顶撑后,会逐渐迫使该定位柱8 6 I脱出各定位孔8 I I ,而破坏该面板8 6与该底座间8 I的定位状态。有鉴于此,故如何解决上述各项问题,即为本技术所欲解决的首要课题,因此,本案设计人经过不断的苦思与试作后,才终于有本技术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灯管插座结构,其具有可确保组装灯管时的顺畅性与平稳性,并有效提升组装灯管后的稳固性的功效。本技术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灯管插座结构,其具有组装容易,以及可确实承受各弹性件所产生的反作用力,而不易损坏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种灯管插座结构,它包含有一座体,其具有可供与一灯管基座相接的一组接部,以及一朝该组接部相反方向延伸的延伸部,该延伸部上设有一第一弹性件、一第二弹性件与一第三弹性件,该第一弹性件以其一端抵接于该延伸部上,且该第一弹性件另一端上接设有一顶推件,并在该顶推件上设有二导电片;一活动盖,以其中央部位压设于该顶推件上,该第二弹性件与该第三弹性件分别以其一端抵接于该延伸部上,该第二弹性件与该第三弹性件另一端则分别与该活动盖的两4侧相抵接;一外壳体,其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并在该外壳体一端具有一与该容置空间相通的开口,该座体以其延伸部经该开口插设于该容置空间中而与该外壳体相接合,且该活动盖随该延伸部一并容纳于该容置空间中,并在该外壳体上开设有一通孔,该通孔与位于该容置空间中的活动盖呈相对设置,使该活动盖可受该第一弹性件上的顶推件、该第二弹性件及该第三弹性件的顶撑,而经该通孔凸伸至该外壳体外部。所述延伸部上横向凸设有一顶柱,该顶柱供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套接,而所述顶推件在朝向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侧上形成有一可供所述第一弹性件抵接的抵接部,使所述第一弹性可以其一端抵接于所述延伸部上,另一端则用以顶撑所述顶推件。所述延伸部在朝向所述组接部的一端上设有二呈并列设置的嵌槽,而在所述顶推件上设有二可分别供所述二导电片一端容设的容室,且所述二导电片的另一端分别延伸嵌设于该二嵌槽中。所述顶推件在朝向所述二嵌槽的一侧更分别凹设有二定位槽,且该二定位槽分别与所述二容室相连通,而所述二导电片一端分别绕经该二定位槽再容设于所述二容室中,使所述二导电片在朝向所述二容室的一端可分别卡设于对应的定位槽中。在所述延伸部上横向凸设有二导柱,所述第二弹性件及所述第三弹性件分别套设于该二导柱上,而所述活动盖一端具有一面板部,且所述活动盖沿该面板部轴向延伸形成有一轴部,而该轴部相反该面板部的一端外扩形成有一底盘,所述活动盖以其面板部的底面压设于所述顶推件上,而所述活动盖的轴部两侧在对应该二导柱的位置处分别沿轴向凹设有一导槽,并在该底盘对应该二导槽的位置处分别开设有一与该导槽对应相通的穿孔,且所述活动盖压设于所述顶推件上时,所述活动盖以其穿孔与导槽而与该二导柱相接,并可沿该二导柱进行一轴向移动,而该二导柱上的第二弹性件与第三弹性件分别以其一端抵接于所述延伸部上,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第三弹性件的另一端则分别抵接于该底盘底面两侧的穿孔外周。所述面板部上开设有二可对应连通至所述二导电片的端子插槽,另在所述面板部一侧形成有一与该二端子插槽相接的导斜面。所述通孔的内径大于所述活动盖的面板部与轴部的外径,而所述通孔的内径则小于所述活动盖底盘的外径,使所述活动盖可受所述顶推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及所述第三弹性件的顶撑,而令所述活动盖的面板部与轴部可经所述通孔而凸伸至所述外壳体外部,而所述活动盖的底盘则卡设于所述通孔外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具有可确保组装灯管时的顺畅性与平稳性,并有效提升组装灯管后的稳固性的功效,同时具有组装容易,以及可确实承受各弹性件所产生的反作用力,而不易损坏的特点。当然,本技术在某些另件上,或另件的安排上容许有所不同,但所选用的实施例,则在本说明书中,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组装后的立体外观图。图3为图2中3- 3剖线的剖面图。图4为图2中4- 4剖线的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7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组装后的剖面示意图。图8为已知灯管插座的立体分解图。图9为已知灯管插座组装后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搭配参阅图I至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灯管插座结构的第一实施例,其主要由一座体I I、一活动盖2 I及一外壳体3 I所组成,其中该座体I I,其一端形成有一可供与一灯管基座(图中未示)相接的组接部I 2,该座体I I另一端则具有一朝该组接部I 2相反方向延伸的延伸部I 3。在本实施例中,该延伸部I 3呈板片状,且该延伸部I 3在朝向该组接部I 2的一端上设有二呈并列设置的嵌槽I 4,并在该延伸部I 3远离该二嵌槽I 4的另一端的中央位置上横向凸设有一顶柱I 5 ,且该顶柱I 5的两侧更分别横向凸设有一导柱I 6 ,该顶柱I 5供一第一弹性件I7的一端套接,且在该第一弹性件I 7另一端上接设有一顶推件I 8,该顶推件I 8在朝向该第一弹性件I 7的一侧上形成有一可供该第一弹性件I 7抵接的抵接部I 8 1,以使该第一弹性件I 7可以其一端抵接于该延伸部I 3上,另一端则用以顶撑该顶推件18,并在该顶推件I 8设有该抵接部I 8 I的相反侧上设有二可分别供一导电片I 9一端容设的容室I 8 2,且该二导电片I 9的另一端分别延伸嵌设于该二嵌槽I 4中,另在该二导柱I 6上分别套设有一第二弹性件I 6 I及一第三弹性件16 2。该活动盖2 I,其一端具有一面板部2 2,且该活动盖2 I沿该面板部2 2轴向延伸形成有一轴部2 3,另在该轴部2 3相反该面板部2 2的一端外扩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灯管插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有:一座体,其具有可供与一灯管基座相接的一组接部,以及一朝该组接部相反方向延伸的延伸部,该延伸部上设有一第一弹性件、一第二弹性件与一第三弹性件,该第一弹性件以其一端抵接于该延伸部上,且该第一弹性件另一端上接设有一顶推件,并在该顶推件上设有二导电片;一活动盖,以其中央部位压设于该顶推件上,该第二弹性件与该第三弹性件分别以其一端抵接于该延伸部上,该第二弹性件与该第三弹性件另一端则分别与该活动盖的两侧相抵接;一外壳体,其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并在该外壳体一端具有一与该容置空间相通的开口,该座体以其延伸部经该开口插设于该容置空间中而与该外壳体相接合,且该活动盖随该延伸部一并容纳于该容置空间中,并在该外壳体上开设有一通孔,该通孔与位于该容置空间中的活动盖呈相对设置,使该活动盖可受该第一弹性件上的顶推件、该第二弹性件及该第三弹性件的顶撑,而经该通孔凸伸至该外壳体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明海
申请(专利权)人:川和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