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晓龙专利>正文

长短切削刃钻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7463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长短切削刃钻头,它的两条螺旋槽的螺旋轴线与钻尖所处的工作轴线平行分离,这样刃磨出长切削刃和短切削刃,长切削刃与工作中心相交处于形成一钻尖,长切削刃与短切削刃之间有一不参加切削的横刃。长短切削刃是部分参加切削。它具有良好的定心性和稳定性,轴向抗力小,散热性也较理想,切削轻松,减少磨损,延长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麻花钻,特别是一种偏轴心麻花形长短切削刃钻头。目前,在金属切削加工行业使用的标准麻花钻头,虽然有很多优点,但在长期实践中,标准麻花钻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1、标准麻花钻是以横刃定心,定心不准确,缺乏定心稳定性;横刃前角为负值,在切削过程中,横刃处于挤刮状态,轴向抗力大;大量的切削热恶化了工作条件,降低了钻头的使用寿命。2、因切屑卷曲带较宽,所占体积大,容易堵塞螺旋槽,使排屑不利,从而导致冷却液不易加注到切削刃上,使钻头高温中严重磨损,同时也影响了切削速度。3、标准麻花钻的加工精度低,孔壁的表面粗糙度也很低,对于孔壁精度及粗糙度要求较高的工件需要二次精加工。4、前角较小,切削中主切削刃锋利性较差,切削中不太顺利。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定心准确、稳定,轴向抗力小、切削顺利、排屑顺利,使用寿命较长的偏轴心麻花形长短切削刃钻头。实现本技术首先将麻花钻的两条螺旋槽的螺旋轴线偏移原标准麻花钻的螺旋轴线,即将原本工作轴线与螺旋轴线共一的轴线分离两根平行的轴线。原标准麻花钻的螺旋轴线为本技术的工作轴线,本技术的螺旋轴线为形成麻花状的轴线。在刃磨中,偏轴心麻花形的切削部分为一长一短的两个主切削刃,即长切削刃和短切削刃。长切削刃在工作中心两则分别以弧线相交于工作中心,从而形成定位钻尖,其目的就是克服横刃定心不良的问题。短切削刃为弧线,它一端通过低于长切削刃的横刃与长切削刃连接,另端与副切削刃相交形成一切削尖,长切削刃一端通过横刃与短切削刃连接,另端与副切削刃相交形成一切削尖,构成三尖两刃形式。在横刃中点d/3(“d”为工作部分的直径)范围内不参加切削,这样会大大减少切削过程中的轴向抗力。而在横刃中点d/3范围外的长切削刃、短切削刃均参加切削。长短切前刃钻头采用的材料为W18Gr4V或W9Cr4V2,其淬火硬度为HRC62-68。由于采用偏轴心麻花形结构,避免了标准麻花钻的横刃定心的不足,以长切削刃在工作中心形成的钻尖定心具有良好的定心准确性和稳定性,大幅度减少了切削时的轴向抗力,长短切削刃在切削过程中实质上是部分参加切削,两条螺旋槽不会被切屑填满,因部分参加切削的切屑带不宽,不会使螺旋槽堵塞。可避免因冷却液不能注入切削部位而导致温度升高增加切削刃的磨损速度。横刃部分不参加切削,它只是起到长短切削刃刃磨过程中的连接作用,横刃部分低于长短切削刃不参与切削,不会增加轴向抗力。参加切削的长短切削刃的前角增大,不仅可使切削刃锋利,切削轻松顺利,也不会影响切削速度,由于长短切削刃与副切削刃形成两个切削尖,可对孔壁进行微量切削,这样不仅可提高孔壁的粗糙度,也具有较好的稳定导向作用。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的左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整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长短切削刃剖面放大示意图。参照图3。本技术是由工作部分21、颈部22和柄部23组成。工作部分、颈部和柄部同在一条工作轴线20上。颈部为磨制钻头时供砂轮退刀之用,柄部是钻头的夹持部分,用来传递钻孔时所需的扭矩和轴向力。颈部和柄部与标准麻花钻相同。参照图1、图2。工作部分21为偏轴心麻花形,即工作部分的两条螺旋槽4、13的螺旋轴线16平行于工作轴线20向一侧偏移一定间距。在工作部分投影为圆的视图上(即图2),工作中心3与工作轴线20重合。长切削刃是由后刀面2和螺旋槽13处的前刀面相交而成,长切削刃、1、11在工作中心两侧分别以弧线1、11相交于工作中心3,形成定位钻尖17。定位钻尖与标准麻花钻的区别在于标准麻花钻是以刃定心,定心准确和稳定性很差,而本技术的定位钻尖是一尖状,定心准确,不会跑偏,稳定性高。在工作部分21投影为圆的视图上,长切削刃与中心线7、12的其中一根中心线重合。后刀面9与螺旋槽4处的前刀面相交的棱刃为短切削5,短切削刃5为弧线,在工作部分投影为圆的视图上,短切削刃5的投影为一直线且平行于长切削刃的投影,长切削刃与短切削刃之间有一间距。横刃8处于长切削刃1、11和短切削刃5之间的实心部位,横刃8的中点与螺旋轴线16重合。即处于螺旋槽螺旋中心线6、10的中心处。横刃8中点与中心线12的垂直距离为工作部分21的直径d的1/6。横刃中点d/3范围为不参加切削部位,在这个范围内的长切削刃和短切削刃均低于范围外的长切削刃和短切削刃。这样的目的就是避免了横刃参加切削,产生大的轴向抗力和大量切削热的弊病,在此,横刃只起长切削刃和短切削刃在刃磨中自然连接刃的作用。长切削刃和短切削刃分别与副切刃14、19相交,形成两个切削尖15、18,两个切削尖15、18处于置后于钻尖17切削位置,即在使用中,先由钻尖17定位,然后切削尖15、18进入切削过程,切削尖15、18的目的在于修光孔壁的作用,同时也起一定的导向作用。若将长切削刃与短切削刃的平行间距定为f,那么横刃8的中点应处于中线6处,即f/2处。在刃磨中,须注意将横刃中点d/3范围的长切削刃和短切削刃磨得低于范围外的长切削刃和短切削刃。两个切削尖15、18应磨成圆弧形。权利要求1.一种长短切削刃钻头是由工作部分21、颈部22和柄部23组成,其特征在于a.工作部分21为偏轴心麻花形,即工作部分的两条螺旋槽4、13的螺旋轴线16平行于工作轴线20向一侧偏移一定间距,在工作部分投影为圆的视图上,工作中心3与工作轴线20重合,b.后刀面2和螺旋槽13处的前刀面相交棱刃为长切削刃1、11,长切削刃在工作中心3两侧分别以弧线1、11相交于工作中心3,形成定位钻尖17,在工作部分投影为圆的视图上,长切削刃与其中一根中心线重合,c.后刀面9与螺旋槽4处的前刀面相交的棱刃为短切削刃5,短切削刃5为弧线,在工作部分投影为圆的视图上,短切削刃5的投影为一直线且平行于长切削刃的投影,长切削刃和短切削刃之间有一间距,d.长切削刃1、11与短切削刃5之间有一横刃8,横刃8处于螺旋轴线16的实心部位,横刃8的中点与螺旋轴线16重合,横刃8中点与中心线12的垂直距离为工作部分21的直径d的1/6,横刃中点d/3范围内为不参加切削部位,e.长切削刃和短切削刃分别与副切削刃14、19相交,形成两个切削尖15、18,两切削刃15、18处于置后于钻尖17切削位置。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长短切削刃钻头,它的两条螺旋槽的螺旋轴线与钻尖所处的工作轴线平行分离,这样刃磨出长切削刃和短切削刃,长切削刃与工作中心相交处于形成一钻尖,长切削刃与短切削刃之间有一不参加切削的横刃。长短切削刃是部分参加切削。它具有良好的定心性和稳定性,轴向抗力小,散热性也较理想,切削轻松,减少磨损,延长使用寿命。文档编号B23B51/02GK2139490SQ92236329公开日1993年8月4日 申请日期1992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1992年10月20日专利技术者王晓龙 申请人:王晓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长短切削刃钻头是由工作部分21、颈部22和柄部23组成,其特征在于:a.工作部分21为偏轴心麻花形,即工作部分的两条螺旋槽4、13的螺旋轴线16平行于工作轴线20向一侧偏移一定间距,在工作部分投影为圆的视图上,工作中心3与工作轴线20重合,b.后刀面2和螺旋槽13处的前刀面相交棱刃为长切削刃1、11,长切削刃在工作中心3两侧分别以弧线1、11相交于工作中心3,形成定位钻尖17,在工作部分投影为圆的视图上,长切削刃与其中一根中心线重合,c.后刀面9与螺旋槽4处的前刀面相交的棱刃为短切削刃5,短切削刃5为弧线,在工作部分投影为圆的视图上,短切削刃5的投影为一直线且平行于长切削刃的投影,长切削刃和短切削刃之间有一间距,d.长切削刃1、11与短切削刃5之间有一横刃8,横刃8处于螺旋轴线16的实心部位,横刃8的中点与螺旋轴线16重合,横刃8中点与中心线12的垂直距离为工作部分21的直径d的1/6,横刃中点d/3范围内为不参加切削部位,e.长切削刃和短切削刃分别与副切削刃14、19相交,形成两个切削尖15、18,两切削刃15、18处于置后于钻尖17切削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龙
申请(专利权)人:王晓龙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