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费康平专利>正文

车牙(螺纹)机的车刀控制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7455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车牙(螺纹)机的车刀控制机构,系由一刀架主轴控制部分,一驱动部分及一偏心刀架部分所组合构成,藉刀架主轴控制部分具有的偏心轴使偏心刀架上的车刀作旋转进刀退刀动作,由一棘轮控制进刀量及车削往返的次数,再借驱动部分控制车刀切削行程使车制螺纹一次自动完成,且简化切削过程中的动作,提高车制效率。(*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系一种车牙(螺纹)机之车刀控制机构,由三个主要部分所组成,即一刀架主轴控制部分,一驱动部分及一偏心刀架部分,其中刀架主轴控制部分是以一偏心轴与偏心刀架主轴连接,以控制车刀作旋转偏心位移的进刀动作,而同时以一棘轮控制刀控制刀架主轴上车刀的进刀量及车削次数,另外,驱动部分则控制车刀的进刀切削行程,则使整个车制过程得以迅速便捷一次完成,提高生产效率。一般车制螺纹、螺杆等均以车床(件数少)或车牙机(件数多作为生产机具,然此类机具其车刀的切削过程,系车刀垂直的时刀退刀,平行的左右切削及回程,即产生在平面上一矩形的来回动作,此种切削过程以车床来操作的话,不但费时,同时需要较高的操作技术,而若以自动车牙机来操作的话,虽然不再需要高技术的操作人员,但其动作行程仍然费时,且机构上的传动控制自动切削均极复杂,对生产的经济效益来说仍是一大缺陷。本技术旨在消除上述诸缺点,乃提供一种车牙机之车刀控制机构,以刀架主轴的偏心旋转位移作为车刀的进刀及退刀动作,并以压缩弹簧的弹力作为车刀快速回程的动力,则可简化车制螺牙的切削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具体地说,本技术系借刀架主轴控制部分具有的一偏心轴与偏心刀架部分的刀架主轴连接,再以控制机构具有的一棘轮在驱动部分及导螺杆凸轮驱使下刀架主轴作上下旋转运动,使架设于刀架主轴上的车刀产生旋转偏心的位移,也就是使车刀作接近及离开被加工物的进刀退刀动作,简化整个车制切削过程,提高生产效率。所以,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借刀架主轴控制部分具有的偏心轴及棘轮,在驱动部分及导螺杆凸轮的配合动作下,使偏心刀架部分的刀架主轴所架设的车刀产生偏心旋转位移的进刀退刀动作,简化车削过程,提高生产车制的速率。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借刀架主轴控制部分的棘轮,其端面具有数个排列的插销孔,以插销的插接配合其旋转动作,可便捷迅速地调整车制螺牙往返行程次数。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借刀架主轴控制部分的顶杆,配合其尾座上的启动冲板,在车牙终端位置固定的情况下,调整启动冲板的前后位置,即可便捷地控制车制螺牙的长度。现就本技术的构造及作用,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首先就本技术的刀架主轴带动车刀架上的车刀所作偏心旋转车削原理作一说明。如图1所示,A为被加工物,B为刀架主轴,C为偏心轴旋转中心,刀架主轴B与偏心轴C偏心联接,故当偏心轴C逆时针旋转时,即驱使刀架主轴B带动刀架上的车刀D离开被加工物A,相反在当其顺时针旋转时,即驱使刀架主轴由B往B′的位置,并带动车刀D对被加工物A进刀切削,并达到所需的切削深度,这中间的进刀次数和每次进刀量均可由刀架主轴控制部分调整(容后叙述)。车刀不需再作垂直进刀退刀动作,节省整个车制螺纹行程的时间,提高车削效率。图2为车刀控制机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3为刀架主轴控制部分分解立体示意图,其本体[1]上中央通孔[1·1]系插接刀架主轴,而上缘通孔[1·2]则用以插接偏心轴[1·3],偏心轴[1·3]上有一偏心轴套[1·3·1],偏心轴套上轴接一凸轮[1·4]、一弹簧[1·5]及一外齿棘轮[1·6],另有一搭钩推杆[1·7]、[1·8]钩搭于凸轮的凹沟[1·4·1]及棘轮的棘齿[1·6·1]上。再者其本体[1]下缘插接有一钩销[1·9]及一导螺瓦[1·9·1]。由偏心轴[1·3]尾端的偏心轴销[1·3·2]、联接块[1·3·3]与偏心刀架部分的刀架主轴[2]、夹杆[2·1]联接(如图4所示),则当偏心轴[1·3]旋转时即可带动刀架主轴[2]产生角位移的偏心旋转进刀或退刀动作,而其主轴[2]内设置有一弹簧[2·2]及一顶杆[2·3],使刀架主轴[2]带动前端的车刀在车削行程终了时,由弹簧的弹力作迅速的回程动作。如图5所示,驱动部分的本体[3]位于主轴控制本体[1]之内缘,并由通孔[3·1]与刀架主轴[2]轴接于本体[3]上,本体[3]分别具有一主钩[3·2]、一推杆[3·3]及一弹簧[3·4],由主钩[3·2]钩住主轴控制本体下缘之钩销[1·9]上,推杆[3·3]则搭扣于棘轮[1·6]及搭钩推杆[1·8]上缘,弹簧[3·4]即以其前缘顶推于主轴控制本体[1]的下缘内侧,所以,当主钩[3·2]松脱钩销[1·9]时,弹簧[3·4]之弹力即可顶推整个车刀控制机构下移旋动,致使主轴控制本体下缘的导螺瓦[1·9·1]与导螺杆[4]啮合传动(如图2所示)。随导螺杆[4]的旋动,即带动刀架主轴[2]上的车刀作前移的切削动作,如上所述的整个切削行程,系由机体上一压板[5]所启动,向下压动搭钩推杆[1·7]及[1·8],则使推杆[1·7]向上推动,使凸轮[1·4]产生逆时针方向的旋动,而搭钩[1·8]亦向上脱离棘轮[1·6]的棘齿[1·6·1],同时还顶推其上缘驱动部分之推杆[3·3],使之亦与棘轮[1·6]脱离,则棘轮[1·6]即借螺旋弹簧[1·5]的弹力产生逆时针方向的旋转,直至棘轮端面所具有的数个销孔[1·6·2]上所插接的插销[1·6·3]顶至凸轮[1·4]的凹槽[1·4·0]之一侧[1·4·0·a]为止,而藉凸轮[1·4]之逆时针旋转,使其靠尾端侧面[1·4·2]原先嵌置于其浅槽(图中未标明)内之一冲销[1·4·3]移动变换嵌置于另一线槽(图中亦未标明)中,亦即使此冲销[1·4·3]产生向后的推动冲力而推动机尾座上所设置的一启动冲板[6]的上端[6·1],则由其下端[6·2]向前推动驱动部分主钩[3·2]的顶销[3·2·1],顶推主钩[3·2]的尾端,至使主钩[3·2]松脱刀架主轴控制部分上的钩销[1·9],则由弹簧[3·4]的弹力顶推车刀机构旋转下移,由刀架主轴控制部分的导螺瓦[1·9·1]与导螺杆[4]啮合传动,即带动整个车刀机构使刀架主轴[2]所架设的车刀作切削的动作,同时压缩刀架主轴[2]内的弹簧[2·2]待车削行程到达终点,藉导螺杆[4]前端的凸轮[4·1]与导螺瓦[1·9·1]前端滚轴[1·9·2]的配合,将整个车刀机构顶推离开导螺杆[4],同时压缩弹簧[3·4],使主钩[3·2]又与钩销[1·9]扣接稳固,则整个车刀机构即成悬浮状态,藉刀架主轴[2]内被压缩弹簧[2·2]的弹力使车刀机构产生迅速的回程动作,待回程至冲销[1·4·3]又顶推到启动冲板[6]的上端[6·1]时,则又是下次切削行程的开始。至于刀架主轴[2]的进刀与退刀的配合动作,在初切削时由棘轮[1·6]端面上的插销[1·6·3]位置,与凸轮[1·4]凹槽侧面[1·4·0·a]位置的配合棘轮[1·6]逆时针旋转的角度即可适度调整,使偏心轴[1·3]带动刀架主轴[2]到达初切的位置(如图1中B的位置),接着就是第一次切削行程的动作。到达终点时藉导螺杆凸轮[4·1]的向上(逆时针)顶推作用使刀架后主轴[2]的车刀作退刀离开工作物的动作。与此同时,因启动压板[5]即已回至原来位置,搭钩推杆[1·7]、[1·8]及推杆[3·3]均各自藉其套接之弹簧[1·7·1]及[3·3·1]回位,推杆[1·7]钩搭于凹沟[1·4·1]内,使凸轮[1·4]的位置保持稳固,搭钩[1·8]使棘轮[1·6]仅能作顺时针的单向旋动,而推杆[3·3]则藉导螺杆凸轮[4·1]的向上顶推作用,将棘轮[1·6]亦顺向推转一角度,使偏心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牙(螺纹)机的车刀控制机构,系由一刀架主轴控制部分,一偏心刀架部分及一驱动部分组合构成,在刀架主轴控制部分的本体中央通孔内穿插偏心刀架部分的刀架主轴,在上缘通孔内插接一偏心轴,籍其尾端的一偏心轴销上的连接块与刀架主轴的一夹杆联接,而其前端轴套上则轴接一棘轮、一弹簧及一具有两凹沟一凹槽之凸轮,并在棘轮及凸轮上缘分别具有一搭钩及一推杆。另外,本体下缘插接一钩销及一导螺瓦。又在其本体内缘设置驱动部分之本体,其亦由本体通孔与刀架主轴轴接,并包括有一主钩、一推杆及一弹簧,由主钩与刀架主轴控制本体下缘之钩销扣接,而弹簧亦被压缩顶推于其下缘部位,推杆则位于棘轮之外侧缘及其搭钩上缘,则由机体上一压板的下压启动,将刀架主轴控制部分偏心轴凸轮由推杆推动旋转,使其靠尾端侧面深槽所嵌设的冲销转移至浅槽的位置,而产生向后的顶推作用,推动机体尾座上的启动冲板上端,使其下端又推动驱动部分的主钩顶销,将主钩与扣接之钩销脱离,由弹簧顶推使刀架主轴控制部分下缘的导螺杆啮合传动作切削动作,再由导螺杆凸轮在切削终点时,由导螺瓦前端的滚轴配合,推起整个车刀机构作退刀动作。同时籍刀架主轴内具有的一顶杆及在切削时被压缩的弹簧弹力作迅速的回程动作,使螺牙的车制行程为之简化迅速,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信南
申请(专利权)人:费康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