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纱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74348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1 04: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并纱机包括:第一给料辊,设置在并纱机的卷绕装置对应的位置;第二给料辊,位于第一给料辊一侧;以及第一导纱器,靠近第一给料辊的出纱通道的位置,以导引第二给料辊送出的纱纱线,使其平行于第一给料辊送的出纱通道,导纱器设置成可沿远离第一给料辊的方向分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并纱机在将两根纱并纱时第一导纱器可从第一给料辊离开,在使并纱机机架结构紧凑的同时,保证了单独测量从第一给料辊送出的纱的张力所需要的测量空间。(*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并纱机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并纱机一般具有由卷绕鼓轮等构成的卷绕装置和两三个给料辊。从各给料辊送出的纱由并纱部并纱后,卷绕到在卷绕鼓轮上旋转的卷绕卷装上。为了提高由这种并纱机形成的卷绕卷装的品质,需要进行调整以使并纱前各单纱的张力相等,为此,优选单独直接测量并纱前的纱张力。然而,从测量空间的角度来单独直接测量较为困难。如果增加给料辊与卷绕装置的距离来确保单独张力测量的空间,则会损失机架的紧凑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不损失并纱机机架紧凑的同时如何保证单独测量从给料辊送出的纱的张力所需要的测量空间。本技术的并纱机包括第一给料辊,设置在并纱机的卷绕装置对应的位置;第二给料辊,位于第一给料辊一侧;以及第一导纱器,靠近第一给料辊的出纱通道的位置,以导引第二给料辊送出的纱线,使其平行于第一给料辊送的出纱通道,导纱器设置成可沿远离第一给料辊的方向分离。特别地,本技术的并纱机还包括在第一给料辊的与第二给料辊相反侧的第三给料辊;以及靠近第一给料辊的出纱通道的位置处的第二导纱器,以导引从第三给料辊送出的纱的纱线通道,使其平行于第一给料辊的出纱通道。本技术的并纱机在将两、三根纱并纱时第一导纱器可从第一给料辊离开,在使并纱机机架结构紧凑的同时,保证了单独测量从第一给料辊送出的纱的张力所需要的测量空间。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并纱机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并纱机的俯视图;及图3是本技术并纱机的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并纱机100如图I所示,具有设在框架10上的多个并行设置捻纱单元U。此外,在与从并纱机100的一端(图I左端)数第2、4、5个捻纱单元U对应的位置上,设有用来卷绕纱Y的卷绕装置R。如图3所示,在相互对应的捻纱单元U和卷绕装置R之间设有并纱装置G。可为2根或3根捻纱并纱模式。对于三线并纱,多个捻纱单元U中的3个捻纱单元U即捻纱单元组V加捻的纱,由与该捻纱单元组V对应的并纱装置G并纱,由对应于该并纱装置G的位置的卷绕装置R卷绕。并纱机100具有多个捻纱单元U、至少一个卷绕装置R、和并纱装置G。连续选择的三个捻纱单元U加捻的纱,由设在与中央捻纱单元U对应的位置上的并纱装置G和卷绕装置R并纱并卷绕。并纱机100包括用来控制多个捻纱单元U的控制装置C、和作为用来将并纱的纱的根数输入到该控制装置C中的 并纱根数输入机构的并纱根数输入装置I。各个捻纱单元U主要由设在框架10上的电动机(心轴驱动装置)11、大致垂直地设置并受电动机11驱动的心轴12、一体地设在该心轴12上的旋转盘13构成,在旋转盘13上固定并安装着纬纱管形状的纱线卷装Ps。电动机11分别经由适当的信号线Cl与装置C电连接,这些电动机11可受控制装置C驱动控制。从纱卷装Ps解开的纱Y由安装在纱卷装Ps上的伸张器14穿过心轴12的轴心,从旋转盘13出来,围绕纱卷装Ps而形成气圈纱15,由气圈导纱器16收束,由导纱器17、18、19卷挂到给料辊20上,通过并纱装置G与其他纱Y并纱,卷绕在卷绕装置R。另外,对从纱卷装Ps解开的纱Y,在到达气圈导纱器16以前的期间实施双捻。该纱线探测器21由传感器臂21a和限位开关21b构成。传感器臂21a的前端总是受在导纱器17和导纱器18之间传送的纱Y支撑,传感器臂21a的中间部被转动自如地支撑在与导纱器17的轴心同轴的适当的轴周围,传感器臂21a的基端与限位开关21b连接。如果支撑传感器臂21a的纱Y断开,则通过传感器臂21a在自重的作用下向下方转动而使限位开关21b动作,由此来检测纱Y的断纱。例如在属于一个捻纱单元组V的某一个捻纱单元U中发生了断纱的情况下,换言之,在某个纱线探测器21检测到断纱的情况下,控制装置C能够进行适当的处理。给料辊20具备降低从纱卷装Ps送出的纱Y的张力的功能。更具体地讲,通过以比向给料辊20送出的纱Y的进给速度快的圆周速度使给料辊20旋转,能够降低纱Y的张力。另外,将由该给料辊20适当调整后的纱Y的张力称作卷绕张力,纱Y由该卷绕张力卷绕在卷绕装置R上。另一方面,一般将到达给料辊20之前的纱Y的张力称作气圈张力。此外,导纱器19也是用来调节纱Y的张力的,在给料辊20的外侧,沿给料辊20的周向滑动自如地设置。 由此,能够调整纱Y向给料辊20的卷绕角度,能够调整给料辊20与纱Y的接触距离。在给料辊20上,纱Y的张力不仅可以通过给料辊20的圆周速度、还可以通过接触距离的大小来调节。接着更详细地说明并纱装置G的结构。如图2所示,设在对应于卷绕装置R的位置上的各并纱装置G,在捻纱并纱机100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并纱框架37上具备第I导纱器(导纱器)31和第2导纱器32。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对由从一端数第1、2、3个捻纱单元U送出的纱Y通过从一端数第I个并纱装置G和卷绕装置R并纱并卷绕的情况进行说明。此外,为了便于说明,从一端开始依次将捻纱单元U所具备的给料辊20、和从该给料辊20送出的纱Y分别设为给料辊20a、20b、20c、20d、20e、20f、和纱 Ya、Yb、Yc、YcU Ye、Yf。第I导纱器31被设置在与从设在与卷绕装置R相对应的位置上的给料辊(第I给料辊)20b送出的纱Yb的纱线通道接近的位置上,并且具备将从设在其他位置上的给料辊(第2给料辊)20a送出的纱Ya的纱线通道沿着从给料辊20b送出的纱Yb的纱线通道导引的功能。第2导纱器32被设置在与从给料辊20b送出的纱Yb的纱线通道接近的位置上,并且具备将从隔着给料辊20b而设在与给料辊20a相反侧的给料辊(第3给料辊)20c送出的纱Yc的纱线通道沿着从给料辊20b送出的纱Yb的纱线通道导引的功能。此外,第I导纱器31、32的配设位置,从由给料辊20b送出的纱Yb的纱线通道的上游侧开始依次设置第I导纱器31、第2导纱器。另外,从给料辊20a送出的纱Ya经由适当地设在并纱框架37上的第3导纱器33而向第I导纱器31传送。同样,从给料辊20c送出的纱Yc经由另外的第3导纱器33向第2导纱器32传送。由此,从给料辊20a、20b、20c送出的3根纱Ya、Yb、Yc由并纱装置G适当地并纱,而形成并纱后的纱Y即并纱Z。·另外,在以上制造由3根纱Y构成的并纱Z的情况下,给料辊20d、20e、20f及纱YcU Ye、Yf与给料辊20a、20b、20c及纱Ya、Yb、Yc同样地动作,纱YcU Ye、Yf如那样由从一端数第3个并纱装置G并纱。但是,从给料辊20d送出的纱Yd经由从一端数第2个并纱装置G所具备的第2导纱器32向该并纱装置G所具备的第I导纱器31传送。此外,在如那样将3根纱Y并纱的情况下,并不使用从一端数第2个卷绕装置R。为了通过卷绕装置R适当地卷绕并纱Z,需要单独地测量并管理并纱前的纱Y的各自的卷绕张力。 接着对于卷绕装置R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纱Y在被并纱装置G并纱后,通过纱线切断机YC,经由一对第4导纱器35和带缝隙的导引板36被向卷绕装置R导引。被向卷绕装置R导引的并纱Z —边受横动装置40络纱一边作为卷绕卷装被卷绕到在卷绕鼓轮41上旋转的卷绕筒管42上。该卷绕筒管42经由卷绕筒管保持件43b旋转自如地支撑在围绕旋转中心43a转动自如的一对摇架臂43上,构成为,能够增加卷绕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并纱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给料辊,设置在并纱机的卷绕装置对应的位置;第二给料辊,位于第一给料辊一侧;以及第一导纱器,靠近第一给料辊的出纱通道的位置,以导引第二给料辊送出的纱线,使其平行于第一给料辊送的出纱通道,第一导纱器设置成可沿远离第一给料辊的方向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并纱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给料辊,设置在并纱机的卷绕装置对应的位置; 第二给料辊,位于第一给料辊ー侧;以及 第一导纱器,靠近第一给料辊的出纱通道的位置,以导引第二给料辊送出的纱线,使其平行于第一给料辊送的出纱通道,第一导纱器设置成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锡汉章鑫安
申请(专利权)人:嵊州市宗鑫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