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线退绕辅助装置具备追随着来自筒管(B)的纱线(Y)的退绕而移动、辅助纱线(Y)的退绕的可动筒(限制筒)(13)和支承可动筒(13)的支架(12)。并且,纱线退绕辅助装置具备由电动机(M)和螺纹部件(30)等构成、使支架(12)升降而使可动筒(13)升降的升降机构(3)。而且,纱线退绕辅助装置具备用来使升降机构(3)防尘的包围机构(盖部件)(4),包围机构(4)具备伴随可动筒(13)的升降而沿上下方向伸缩的伸缩部件(41)。(*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应用于自动络纱机、对纱线从筒管(bobbin)的退绕进行辅助的纱线退绕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自动络纱机如图I所示具备将筒管B的纱线Y退绕而卷绕到卷绕管上的多个卷绕装置2和将各卷绕装置2中成为满卷的卷绕卷装(package)落纱的落纱装置7等。各卷绕装置2中设置纱线退绕辅助装置,该纱线退绕辅助装置限制从筒管B退绕纱线Y时形成的气圈(balloon)、将适当的张力付与纱线Y、辅助纱线Y的退绕。例如图8所示,现有技术的纱线退绕辅助装置9具备从筒管B进行纱线Y的退绕时处于固定状态的固定筒90 ;嵌套到固定筒90上、追随着纱线Y从筒管B的退绕而移动的可动筒(限制筒)91 ;用来使可动筒91升降的升降机构92等。升降机构92设置在卷绕装置2的框体内部93,由汽缸94、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升降引导部件95、能够沿升降引导部件95移动的滑动体96等构成,通过用这些部件使支承可动筒91的支架(holder)97升降,进行可动筒91的升降。其中,为了使横贯卷绕装置2的框体93的内外而延伸的支架97能够升降,在框体93上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引导孔(未图示)。但是,在通过各卷绕装置2从筒管B退绕纱线Y时,产生飞絮(cotton fly,日本語風綿)并飞散,以纱线退绕辅助装置9为例堆积在卷绕装置2的所有部分上。如果飞絮堆积在卷绕装置2的可动部分上,则成为动作不良的原因。现有技术的纱线退绕辅助装置9由于升降机构92设置在框体93的内部,因此飞絮稍微不容易堆积。但是,由于像上述那样在框体93上为了使支架97能够升降形成有引导孔,因此飞絮从该引导孔中进入,堆积在了升降机构92上。例如,如果飞絮附着在升降机构92的汽缸94上,则汽缸94的填料(packing)变得不良,存在不能够使可动筒91升降等问题。因此,必须定期地进行将附着在升降机构92上的飞絮等尘埃除去的维护。除此以外,例如日本特开2009-242028号公报中公开了,在与图8相同结构的纱线退绕辅助装置中由进给螺杆、升降引导部件和滑动体等构成使可动筒升降的升降机构。由于构成该升降机构的进给螺杆是特别厌恶尘埃的部件,因此对日本特开2009-242028号公报这样的纱线退绕辅助装置而言,需要以非常短的间隔进行升降机构的对飞絮的维护。但是,日本特开2009-242028号公报有关对升降机构的防尘没有任何记载。这样,即使将升降机构设置在框体内部,也有在框体上形成用于支架升降的引导孔的必要,飞絮从这里进入,附着在升降机构上。因此,升降机构的对飞絮的维护是不可欠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想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络纱机的纱线退绕辅助装置,其使用来对辅助纱线退绕的可动筒进行升降的升降机构不附着飞絮等地防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自动络纱机的纱线退绕辅助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追随着纱线从筒管的退绕移动、辅助纱线的退绕的可动限制筒;使可动限制筒升降的升降机构;以及用来使升降机构防尘的盖部件,盖部件具备伴随可动限制筒的升降而沿升降方向伸缩的伸缩部件。最好是盖部件还具备设置于伸缩部件的伸缩方向的一端、为了将升降机构防尘而覆盖(cover)的硬质杯状部件 。最好是升降机构具备沿升降方向延伸设置、能够围绕轴旋转地被支承的螺纹部件;与螺纹部件平行地延伸设置的升降引导部件;用来旋转驱动螺纹部件的驱动源;以及通过螺纹部件的旋转被升降引导部件引导而升降的滑动体。最好是上述盖部件还具有覆盖上述升降机构的上部的上部盖部,上述伸缩部件的上述一端即下端通过环状连结部件与上述杯状部件连接,上端与上述上部盖部连接。最好是上述升降机构具有支承上述可动限制筒的支架部件,上述滑动体固定在上述连结部件的内面,上述支架部件固定在上述连结部件的外面。本技术的自动络纱机的纱线退绕辅助装置像上述结构那样,用来使升降机构防尘的盖部件具备伴随可动限制筒的升降而沿上下方向伸缩的伸缩部件。通过设置该伸缩部件,能够使飞絮不附着地将升降机构保持在完全防尘的状态,也能够实现像现有技术那样通过支架部件的升降使可动限制筒升降的结构。并且,本技术的卷绕装置具备上述纱线退绕辅助装置。由此,不会像以往那样飞絮附着在升降机构上,不需要升降机构的对飞絮的维护。并且通过升降机构的完全防尘能够不用在意飞絮的影响自由地选择升降机构的配置地设计纱线退绕辅助装置。附图说明图I为表示自动络纱机的整体结构的主视图;图2为表示卷绕装置的结构的概略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纱线退绕辅助装置的一部分剖视侧视图;图4为退绕辅助单元的一部分剖视侧视图,图4(A)为可动筒下降后的图,图4(B)为可动筒上升后的图;图5为本技术的纱线退绕辅助装置的主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纱线退绕辅助装置的一部分剖视俯视图;图7为退绕辅助单元的其他实施形态的一部分剖视侧视图,图7 (A)为可动筒下降后的图,图7 (B)为可动筒上升后的图;图8为表示现有技术的纱线退绕辅助装置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说明本技术的自动络纱机的纱线退绕辅助装置(以下仅称“纱线退绕辅助装置”)。自动络纱机如图I所示,具备配置成直线列状的多个卷绕装置2。自动络纱机具备将筒管B提供给各卷绕装置2的筒管供给装置6、进行落纱作业的落纱装置7等。而且,自动络纱机具备控制各卷绕装置2、筒管供给装置6和落纱装置7等的机台控制装置8。在卷绕装置2上如图2所示从下方向上方依次设置纱线退绕辅助装置I、张力装置22、接头装置23、清纱器(slub catcher) 24。并且,卷绕装置2具备使纱线Y在一定的范围内横动的络绞鼓(日本語綾振D K 7 A )25、与络绞鼓25横动的区域相邻设置的引导板26、以及旋转自如地支承卷装P的摇架27。在卷绕装置2中设置有吸引并捕捉被切断的纱线Y后移交给接头装置23的中继管28以及吸嘴29。从筒管B送出的纱线Y在从张力装置22经过清纱器24期间检查有无纱线缺陷。当纱线Y中存在缺陷部分时,缺陷部分由设置在接头装置23的切断器和设置在清纱器24中的切断器切断,被吸引除去。纱线退绕辅助装置I如图3所示用安装部件20安装在卷绕装置2的框体21上,在竖立固定在搬送托盘61上的筒管B的上方辅助筒管B的退绕。纱线退绕辅助装置I具备由下述固定筒(固定限制筒)11和可动筒(可动限制筒)13等构成的退绕辅助单元U,用该退绕辅助单元U控制由从筒管B退绕的纱线Y形成的气圈的大小,将适当的张力付与纱线Y。作为各限制筒使用圆筒形状的部件,但也可以使用形成有用于纱线插入的缝隙的圆筒状部件。退绕辅助单元U具备由第I支架10支承的固定筒11和由第2支架(支架部件)12支承的可动筒13。固定筒11在固定状态下限制气圈扩散,可动筒13追随着纱线Y从筒管B的退绕而移动,限制气圈的扩散,辅助纱线Y的退绕。固定筒11和可动筒13为上下端开口的圆筒体,可动筒13嵌套在固定筒11上。固定筒11在其下端设置导纱器14。在可动筒13的下端形成向下方向扩大的锥状导入口 15。筒管B的中心轴线与固定筒11和可动筒13的中心轴线一致。对置的支承臂16被固定在可动筒13上,在支承臂16的对置面上配置用来检测筒管B的切螺纹(chase)部60的传感器17。传感器17为具备受光部和投光部的光学传感器,检测切螺纹部6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络纱机的纱线退绕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可动限制筒,追随着来自筒管的纱线的退绕而移动,辅助纱线的退绕;升降机构,使上述可动限制筒升降;以及盖部件,用来对上述升降机构进行防尘;上述盖部件具备伴随上述可动限制筒的升降而沿升降方向伸缩的伸缩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9.21 JP 206027/20111.一种自动络纱机的纱线退绕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可动限制筒,追随着来自筒管的纱线的退绕而移动,辅助纱线的退绕; 升降机构,使上述可动限制筒升降;以及 盖部件,用来对上述升降机构进行防尘; 上述盖部件具备伴随上述可动限制筒的升降而沿升降方向伸縮的伸縮部件。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动络纱机的纱线退绕辅助装置,其特征在干, 上述盖部件还具备硬质的杯状部件,该硬质的杯状部件设置于上述伸縮部件的伸縮方向的一端,为了防尘而将上述升降机构覆盖。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络纱机的纱线退绕辅助装置,其特征在干, 上述升降机构具备 螺纹部件,沿升降方向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川隆,井上敬,
申请(专利权)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