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通过沿一处理路径连续输送同时将鱼体暴露于高压水注(26)而进行的剥鱼鳞并去除其内脏器官的方法和装置。在处理过程中鱼被垂直定位,其腹部向下。用于抓持和运输鱼所需的力(14,46,48)被侧向施加在相对较硬的鱼体的上部,但不会接触较软因而空的腹部区域。被剥鳞的鱼前进到用于切割腹部区域和去除内脏器官的位置。处理在同一装置中高效地完成,且没有降低味觉特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剥鱼鳞并去除其内脏器官的方法及其实施装置专利
所提出的专利技术涉及用于鲜鱼处理的技术和设备,并可用于例如鱼业的各个分支,销售,公共喂养等方面。专利技术背景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技术和设备能够将高质量去除鱼鳞的工艺和去除其内脏器官的工艺结合在一起,将这些工艺同时结合在一起,因而能够将这两个通常分开的操作组合成单独的一个,这可大大提高消费者的商品质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用于剥鱼鳞并去除其内脏器官的方法,及实施该方法的设备,其主要目的是消除上述的低效率。现有技术中已知有多种方法用于剥鱼鳞并去除其内脏器官。但这些方法和装置大多涉及单独地并在分开的设备上用不同的方法完成上述操作。例如,众所周知,用由多种材料制造的刷子进行剥落并以不同的角度旋转到鱼表面(美国专利No.5197916,5184973)。该方法对于剥冷冻的鱼可以相对成功地实施。但当需要剥鲜鱼时,该方法会损伤皮肤。它还会损伤腹腔的薄而细的组织,并刺破或极大伤害内脏器官。所有这些都涉及味觉特性的恶化。因此对于剥鲜鱼,如果需要保持味觉特-->性的话,则上述方法不适合。为了提高剥鱼质量,提出过一种方法,其中使用了高压气流。该方法在日本专利No.JP6339336中公开。不幸的是,这种方法只有有限的用途,因为它需要大功率的压缩机,使用了最昂贵类型的能源,即压缩空气,因此该方法不可避免地昂贵。已知其它专利技术使用高压下的水注来剥鱼鳞。例如,日本专利No.4228023中通过由细长直线槽供应的水注来去鳞,该直线槽的长度超过被处理鱼的最大宽度。为了保持味觉特性,该专利建议在一单独的机器上事先去除内脏,因为现有的用于在剥鳞过程中鱼的输送机输送的方法和装置并不保证鱼内脏器官的安全。因此为了正确完成剥鳞,需要多于一个操作和多于一台机器。不管怎样,在日本专利No.4228023中公开的用高压水注作为剥鳞工具的方法和装置最接近我们的专利技术,因为它可提供最高质量的处理。但上面日本专利’023中公开的方法并没有利用水注去鳞的全部优点。例如,该方法采用下列操作顺序,并没有提供满意的去鳞质量。首先,该日本装置在去鳞之前去除内脏。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鱼体组织失去了弹性和抵抗性,实际上不可能用水注清理切开的鱼腹。第二,该方法中使用的细长直线喷嘴形状同样不会提供高质量剥鳞,因为鱼体的各部分需要不相似的水注操作模式(不同的水注倾角,不同的喷嘴与被处理表面之间的距离,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当从单个喷嘴供应的水注对整个鱼宽度进行处理时,不可能对鱼体的所有部分都提供可靠而高质量的剥鳞。-->第三,’023专利中建议在处理过程中鱼的固定和运输方法并不能保护鱼腹免受运输元件的挤压,因而不能保证味觉特性的保持。因此’023专利中公开的该方法不可避免地被迫单独地剥落内脏。但不仅是’023专利没有提出令人满意的固定和运输鱼的方法。在考虑过的专利中甚至没有一个解决了这个问题。基本上,鱼或者平方向(美国专利No.5628680,5197916,日本专利JP4228023,JP4837898),或者背部朝下腹部朝上(美国专利No.4091506,4837898)被固定和移动。由于运输机构的宽度保持恒定而没有设计成容纳鱼的宽度,可能发生鱼腹在运输过程中被过度挤压的情况。例如,如果鱼平着移动,那么在一些宽度较小的鱼的情况下,夹持和运输元件就会过度挤压鱼腹。这就损伤和毁坏了这些内脏并降低了味觉特性。当鱼腹朝上背部朝下保持和运输鱼时,也会发生相同的情况。因此,尽管有已知的方法和装置使用高压水注剥除鱼鳞,但不论如何,它们有上述的非常根本的缺点。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现在没有得到方法和设备能够在一单一操作中用水注将剥鱼鳞和去除其内脏一起完成,而不会损坏味觉特性。由于没有可靠、高质量和高效的剥鱼鳞方法,内脏的去除是在分开的设备和装置上完成的,且经常与高压水注的使用相结合(美国专利Nos.4837898,4535509,WO9812929)。这种分开的操作是在剥鱼鳞之前完成的,且经常留给消费者去做。专利技术目的和概述-->所提供的通过高压水注对鲜鱼进行剥鳞的方法没有上面列出的缺点,且能够产生高质量的处理技术和用于剥鱼鳞和去除内脏的设备。所提出方法的区别特征和根本点包括下列各项:a)用高压水注剥鱼鳞和从腹腔中去除内脏器官是通过将鱼腹部朝下垂直定位而完成的。用于抓持和运输鱼所需要的力严格地施加在鱼体较硬的上部,但不会接触较软因而空的腹部区域。上述方法通过下列步骤完成:在处理之前,将鱼垂直定位,其腹部下表面放在某个参照平面上(见图1)。用于鱼的固定及其运输的装置被定位在以某一距离H高于该参照面。该距离选择为确保,即使在鱼的腹部区域具有最大宽度(H2=最大)时,也不会接触固定装置。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小鱼也符合这个条件。如上所述对鱼的定位能够在剥鳞过程中避免内脏受伤,因而不考虑鱼尺寸而保存味觉特性。b)最合理的步骤顺序如下:开始时,对整个鱼表面进行剥鳞,仅在这时切割鱼腹,去除其内脏器官包括肾(所谓的“血点”)。通过这种步骤顺序,与已知方法中鱼在已被取出内容物的情况下输送去剥鳞相比,腹腔剥鳞的质量得到了提高。因为在取出内容物后,腹部组织失去了弹性,这个区域实际上不易于剥鳞。c)剥鳞是由分开的区域(选择性地)在鱼的整个宽度上顺序完成的。该方法的这个区别特征考虑了这个事实,即鱼表面的各区域具有不同的剥鳞尺寸,并由鱼鳞在皮肤上不同的附着限定。因此所提出的方法通过将流过以不同倾角定位的喷嘴的水注导引到鱼体表面并与被处理表面部分距各种距离残留下来而对鱼表面各部分进行处理。喷嘴-->的几何形状选择成提供一个平的扇形水注。通过这种设置,与现有技术方法相比,剥鱼鳞的质量显著提高。d)剥鳞后,鱼前进到用于去除内脏的位置。以这样一种方式将鱼定位在这里,鱼体的纵向平面对准切割盘(见图2a)。切割盘的上部总是以一预定距离h从运输系统的底面伸出(图2a,b)。通过上述在去除内脏之前完成的定位步骤,清理质量大大提高,因为切割盘相对于鱼体建立,用于不考虑鱼体厚度而切割所需的鱼体部分。该盘以这种方式建立,即一方面,在任何情况下切割刃也不能损坏这些鱼器官,这会导致味觉特性的改变,而另一方面,又要强制切开装有一部分内脏的鱼肛门。另外,内部腹腔的清理质量得到了更大的提高,因为鱼腹朝下切割有利于内脏的去除,内脏由于重力而很容易下落。提高了腹腔的清洗质量,因为减少了已去除器官和污水在内腔中的保存。在上述区别特征和优点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用于对鲜鱼进行剥鳞的新方法及其实施装置。附图简介现在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图1是一示意图,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对将被清理的鱼进行定位。图2a、b是一示意图,表示鱼在切割腹部位置的移动。图2c是所提出的用于剥鱼鳞和去除内脏器官的装置的等轴视图。图3a、b是图2c中所示装置的侧视和前视图。图4a是用于剥鱼鳞的处理路径的局部放大侧视图。图4b是用于剥鱼鳞的处理路径的示意性顶视图。-->图4c是图4b中位置I、II、III、IV的剖视图。图4d是在所提出装置中使用的用于供应水注的喷嘴的示意图。图4e是用于切割鱼腹的区域的侧视图。图4f是用于切割鱼腹的区域的顶视图。图4g是图4f的剖视图。图5是所提出装置前视图的放大视图。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参照图2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剥鱼鳞并去除其内脏器官的方法,其中鱼沿一处理路径沿纵向前进的同时鱼体暴露于水注,上述方法包括a)将鱼定位在处理路径上,其腹部向下头部向上;b)基本上向鱼体的上部施加侧向力,以确保鱼的抓持及沿处理路径的前进。
【技术特征摘要】
US 2000-9-19 09/665,320;US 2000-1-13 60/175,9611.一种用于剥鱼鳞并去除其内脏器官的方法,其中鱼沿一处理路径沿纵向前进的同时鱼体暴露于水注,上述方法包括a)将鱼定位在处理路径上,其腹部向下头部向上;b)基本上向鱼体的上部施加侧向力,以确保鱼的抓持及沿处理路径的前进。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鱼定位在一参照平面上,同时鱼体的纵向中间平面垂直于该参照平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参照平面的高度选择成防止向腹部区域施加侧向力。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连续地将鱼从剥鳞位置输送到用于去除内脏的位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用于去除内脏器官的位置切开腹部区域。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鱼体的相对侧暴露于高压水注。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高压水注在14-16巴的压力下发射。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鱼体的相对侧不同时暴露于上述高压水注。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鱼体的一侧只在相对侧完全处理后才暴露于高压水注。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高压水注引向侧部的各区域。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鱼腹区域暴露于水注。1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鱼体的纵向中间平面对准切割盘的平面。13.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夫诺霍姆皮雷兹,
申请(专利权)人:泽西全球国际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BE[比利时]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