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推进回缩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72635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1 0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推进回缩机构,设置在机架上,所述机架表面设有导轨,待推进回缩装置滑动配合在导轨上,并通过设置在机架一侧的气缸/油缸推动运行;所述推进回缩机构连接设置在加热框及气缸/油缸之间,包括齿条、旋转齿轮、转臂及滚轮组件,所述齿条一端连接在气缸/油缸的活塞杆上,另一端与旋转齿轮相啮合,所述旋转齿轮中心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同时铰接在转臂上,该转臂的另一端设有可在加热框一边的凹槽中滑动的滚轮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由于在推进回缩的过程中利用了由圆弧运动所带来的运行冲击小,启动速度低,初始力大的优点特性,提高了运行时的稳定性及安全性,而且安装方便,维修容易,经济实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推进回缩机构,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单工位真空成型机加热框的推进回缩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推进回缩机构,大多将气缸/油缸的活塞杆直接与待推进回缩装置连接,虽然避免了由于推进机构过多而造成的推进力的下降,但缺点是气缸/油缸行程难以控制,容易造成设备制作上材料的浪费;另一种是采用旋转油缸或者定制旋转气缸带动,旋转油缸需要配合液压站使用,成本高昂,而旋转气缸要求旋转力大,市场上气缸一般为小夹具小治具的旋转气缸,缸径较小,不能满足的较大待推装置(例如用于单工位真空成型机加热框)动作所需要的推力,而且气缸不稳定且定制成本高,存在损坏后备件难配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推进回缩冲击力小、安装维修方便的推进回缩机构。一种推进回缩机构,设置在机架上,所述机架表面设有导轨,待推进回缩装置滑动配合在导轨上,并通过设置在机架一侧的气缸/油缸推动运行;所述推进回缩机构连接设置在加热框及气缸/油缸之间,包括齿条、旋转齿轮、转臂及滚轮组件,所述齿条一端连接在气缸/油缸的活塞杆上,另一端与旋转齿轮相啮合,所述旋转齿轮中心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同时铰接在转臂上,该转臂的另一端设有可在加热框一边的凹槽中滑动的滚轮组件。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由于在推进回缩的过程中利用了由圆弧运动所带来的运行冲击小,启动速度低,功率恒定,初始力大的优点特性,提高了运行时的稳定性及安全性,而且安装方便,维修容易,经济实用。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推进状态)。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回缩状态)。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I参见图I,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推进回缩机构,设置在机架I上,所述机架I表面设有导轨2,待推进回缩装置(本实施例中为加热框3)滑动配合在导轨2上,并通过设置在机架I一侧的气缸/油缸4推动运行。参见图2、图3,所述推进回缩机构连接设置在加热框3及气缸/油缸4之间,包括齿条5、旋转齿轮6、转臂7及滚轮组件8,所述齿条5 —端连接在气缸/油缸4的活塞杆上,另一端与旋转齿轮6相啮合,所述旋转齿轮6中心设有旋转轴9,所述旋转轴9同时铰接在转臂7上,该转臂7的另一端设有可在加热框3 —边的凹槽3a中滑动的滚轮组件8。推进加热框3时,气缸/油缸4运动带动齿条5前移,使得旋转齿轮6旋转,旋转齿轮6通过旋转轴9带动转臂7运动,转臂7通过其上的滚轮组件8,带动加热框3移出。反之则可进行回缩加热框3。由于推动过程中是圆弧运动,而气缸/油缸给予的力是不变 的(工作状态时已经调整合适的状态),圆弧转动的线速度是相同的,在加热框3前进后退的方向是先慢到块到慢的一个过程,冲击小,启动速度低,功率恒定,故初始力大(只在两端位置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推进回缩机构,设置在机架上,所述机架表面设有导轨,待推进回缩装置滑动配合在导轨上,并通过设置在机架一侧的气缸/油缸推动运行,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回缩机构连接设置在加热框及气缸/油缸之间,包括齿条、旋转齿轮、转臂及滚轮组件,所述齿条一端连接在气缸/油缸的活塞杆上,另一端与旋转齿轮相啮合,所述旋转齿轮中心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同时铰接在转臂上,该转臂的另一端设有可在加热框一边的凹槽中滑动的滚轮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推进回缩机构,设置在机架上,所述机架表面设有导轨,待推进回缩装置滑动配合在导轨上,并通过设置在机架一侧的气缸/油缸推动运行,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回缩机构连接设置在加热框及气缸/油缸之间,包括齿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征杨琦姚红海
申请(专利权)人:滁州市中诺设备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