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接头分离快,操作方便,工人体力劳动少,生产效率高的新型张拉板套件。
技术介绍
传统的张拉板套件为张拉螺杆直接与张拉板内螺纹相套连接。张拉板被张拉螺栓固定在预制桩上,在拆桩时,需要在模具中或模具外面拆除张拉螺栓才可将张拉螺杆、张拉板与预制桩分离。在吊装过程中由于传统张拉板与张拉螺杆连接在一起,很难分离,而且张拉板与张拉螺杆重量重、长度长,造成人工搬运体力消耗大、生产效率低、容易出现散笼影响预制桩质量的现象。例如400X400空心方桩的传统张拉板重量约63KG,张拉螺杆重量约37KG,长度950mm.两者连接在一起,总重量为100KG,外形尺寸长度为I米,需要人工搬动相当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统的张拉板相比,具有接头分离快、张拉板螺栓拧松方便、工人体力劳动减少、提高混凝土预制桩生产效率、适宜于自动化生产线与普通生产线的特点的新型张拉板套件。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新型张拉板套件,包括张拉板、受力接头、张拉螺杆,所述张拉板上钻有张拉板螺栓孔,所述张拉板通过张拉板螺栓固定在预制件上,在所述张拉板中央设置突台,且突出部分位于所述预制件的相对侧,在所述张拉板上,与预制件同侧的方向上,设置有不贯穿的圆柱形沉孔,在所述沉孔与突台表面之间为沿周向均布复数个张拉板突沿,所述张拉板突沿内侧表面为圆柱面,且所有所述张拉板突沿内侧表面与所述沉孔的圆柱面同轴,在所述张拉板突沿之间为与所述张拉板突沿数量相等的张拉板间隙,且所有张拉板间隙的外侧面为与所述沉孔圆柱面同轴的圆柱面,所有所述张拉板突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张拉板套件,包括张拉板(1)、受力接头(2)、张拉螺杆(3),其特征在于,所述张拉板(1)上钻有张拉板螺栓孔(11),所述张拉板(1)通过张拉板螺栓固定在预制件(4)上,在所述张拉板(1)中央设置突台(12),且突出部分位于预制件(4)的相对侧,在所述张拉板(1)上,与预制件(4)同侧的方向上,设置有不贯穿的圆柱形沉孔(15),在所述沉孔(15)与突台(12)表面之间为沿周向均布复数个张拉板突沿(13),所述张拉板突沿(13)内侧表面为圆柱面,且所有张拉板突沿(13)内侧表面与沉孔(15)的圆柱面同轴,在所述张拉板突沿(13)之间为与张拉板突沿(13)数量相等的张拉板间隙(14),且所有张拉板间隙(14)的外侧面为与沉孔(15)圆柱面同轴的圆柱面,所有张拉板突沿(13)的侧面、所述张拉板突沿(13)内侧表面以及张拉板间隙(14)的侧面围成的区域为空心区域(16),所述受力接头(2)为圆柱形结构,且圆柱直径与张拉板突沿(13)内侧表面的直径相等,在所述受力接头(2)的一端设置有数量与张拉板突沿(13)数量相等且沿周向均布的接头突沿(21),所述受力接头(2)设置接头突沿(21)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张拉板套件,包括张拉板(I)、受力接头(2)、张拉螺杆(3),其特征在于,所述张拉板(I)上钻有张拉板螺栓孔(11),所述张拉板(I)通过张拉板螺栓固定在预制件(4)上,在所述张拉板(I)中央设置突台(12),且突出部分位于预制件(4)的相对侧,在所述张拉板(I)上,与预制件(4)同侧的方向上,设置有不贯穿的圆柱形沉孔(15),在所述沉孔(15)与突台(12)表面之间为沿周向均布复数个张拉板突沿(13),所述张拉板突沿(13)内侧表面为圆柱面,且所有张拉板突沿(13)内侧表面与沉孔(15)的圆柱面同轴,在所述张拉板突沿(13)之间为与张拉板突沿(13)数量相等的张拉板间隙(14),且所有张拉板间隙(14)的外侧面为与沉孔(15)圆柱面同轴的圆柱面,所有张拉板突沿(13)的侧面、所述张拉板突沿(13)内侧表面以及张拉板间隙(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松,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中技桩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