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泽民专利>正文

车刀运行轨迹的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6981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车床上车刀运行轨迹的控制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使车刀在加工完工件后立刻退刀,与工件脱离接触并返回进刀的初始位置,因而防止车刀划伤已加工的工件表面,提高加工质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特征是车刀的尾部靠在模柱的表面,模柱由一个凸体嵌在一个圆柱上构成,模柱由一个机构控制转动,并固定在床身上,模柱的转动可使车刀在不同的行程中靠在不同的模面上,进而完成车削工作。(*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车床上车刀运行轨迹的控制装置。发动机的气门导管上的外圆台阶是在自动车床上车削而成,车刀安装在刀架上,车刀的尾部靠在模板上,刀架在滑轨上往复运动,因为模板是固定的,所以车刀只能沿着相同的轨迹往复运动,这样就使车刀在车削完工件后不能退出,而是按进刀轨迹反方向运动,因而使已加工的工件表面被车刀划伤,影响加工质量。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车刀运行轨迹的控制装置,它能有效地防止已加工的工件表面被车刀划伤,提高加工质量。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把固定在机床床身上的模板改为固定在机床床身上的可旋转的模柱,通过一个控制装置,使车刀在不同的行程中靠在模柱的不同模面上,让车刀在车削完工件后立刻与工件脱离接触,这样车刀就不会划伤已加工表面。本技术因为只需要在原设备上把固定模板改为一个模柱,同时加装控制模柱转动的装置,所以改装成本很低,改装结构很简单,改装后的车刀在完成切削工作后,并不沿着原轨迹退出,所以不会划伤已加工的工件表面,从而提高加工质量。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附图说明图1所示的是模柱的三视图。模柱由一个凸体(1),嵌在一个圆柱(2)上构成,凸体的外表面(8)是平面,内表面(9)是圆柱面与圆柱(2)配合,凸体(1)的高度和长度是根据进刀量和走刀行程的大小设计的。当进刀时,车刀的尾部靠在模柱的凸体上,在凸体上滑动,这时模柱固定不动,当车刀的尾部滑过凸体后,落在圆柱上时,车刀也就跟着脱离开工件,这时模柱转动一个角度,使车刀尾部在回程过程中不会碰到凸体,具体运行过程在图2至图4中说明。图2所示的是本技术在车刀还没有加工工件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是车刀,(2)是模柱,(3)是待加工的工件,(4)是刀架,刀架由一个机构带动,沿着机床床身(5)上的导轨滑动,车刀(1)在刀架(4)的滑槽里面,并通过刀架(4)里面的弹簧作用,使车刀尾部总是靠在模柱的表面,在图2中,车刀(1)还没有接触到工件(3),只是靠在模柱的凸体上,向工件(3)方向滑动。图3所示的是本技术在车刀加工工件时的结构示意图。车刀(1)的尾部靠在模柱(2)的凸体上,车刀(1)的刀头正在切削旋转的工件(3)。图4所示的是本技术在车刀加工完工件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车刀(1)的尾部已经滑过模柱(2)上的凸体部分,落在模柱(2)上的圆柱部分,同时车刀(1)的刀头部分脱离开工件(3),凸体尾端(6)的位置与零件加工尺寸(7)相应。到此,一个工件加工完毕,此刻模柱(2)由一个转动机构带动旋转一个角度,使车刀可以顺利地向相反方向滑动。图5所示的是车刀(1)靠在模柱(2)的圆柱部分上,向右滑动,回到初始位置,而后模柱在该转动机构的控制下,再旋转一个角度,使凸体与刀尾相对应,到此,一个工作循环完成。权利要求1.在自动车床上,特别是在车削气门导管外圆台阶的自动车床上,控制车刀运行轨迹的装置,该装置有一个在机床导轨上可以往复滑动的刀架,及安装在刀架上可滑动的车刀,其特征在于车刀的尾部靠在一个模柱上,模柱是由一个外表面为平面,内表面为圆柱面的凸体嵌在一个圆柱上构成,凸体尾端的位置与零件加工尺寸相应,模柱由一个转动机构带动旋转。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车床上车刀运行轨迹的控制装置。本技术可以使车刀在加工完工件后立刻退刀,与工件脱离接触并返回进刀的初始位置,因而防止车刀划伤已加工的工件表面,提高加工质量。本技术的特征是车刀的尾部靠在模柱的表面,模柱由一个凸体嵌在一个圆柱上构成,模柱由一个机构控制转动,并固定在床身上,模柱的转动可使车刀在不同的行程中靠在不同的模面上,进而完成车削工作。文档编号B23B29/18GK2122023SQ9021801公开日1992年11月18日 申请日期1990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1990年8月22日专利技术者王泽民 申请人:王泽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在自动车床上,特别是在车削气门导管外圆台阶的自动车床上,控制车刀运行轨迹的装置,该装置有一个在机床导轨上可以往复滑动的刀架,及安装在刀架上可滑动的车刀,其特征在于车刀的尾部靠在一个模柱上,模柱是由一个外表面为平面,内表面为圆柱面的凸体嵌在一个圆柱上构成,凸体尾端的位置与零件加工尺寸相应,模柱由一个转动机构带动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泽民
申请(专利权)人:王泽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