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金属薄膜的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369117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8 19:12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利用金属薄膜的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举例,该触控面板采用透明性基板;包含上述透明性基板下部形成,最少包含一个第1图形电极及与上述第1图形电极相连接的第1配线电极的金属图形部;及与上述金属图形部形成的上述透明性基板结合,最少包含一个第2图形电极及与上述第2图形电极相连接的第2配线电极的胶片基板,上述第1图形电极由细线构成的网状结构形成的触控面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为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以下对该进行详细说明。
技术介绍
触控面板(touchpanel)是安装在显示屏的表面,使用者通过手指等实施物理性接触,转化为电信号,使产品开始运行的输入装置。其在各种显示屏中有广泛的应用,近来触控面板的需求呈现飞跃式增长态势。上述触控面板根据其运行原理,分为电阻式(Resistive),电容式(Capacitive), 超声波式(SAW),紫外线式(IR)等几个类别。触控面板的基本结构包括基板、金属配线层、图形层。上述图形层由多个图形电极 (触摸图形)构成,上述图形电极对外部的物理性接触做出反应,发出电信号。发出的电信号通过上述图形电极和相连接的金属配线,传导到产品的控制部,从而使产品运行。但是,构成上述图形电极的导电物质透明导电膜的表面电阻与金属薄膜相比要大,面积大、性能优越的触控面板在制造中,图形电极之间的电阻大,信号灵敏度,检出度都有所不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且,由于图形电极存在的区域和没有电极的区域之间的透明度等差异,图形电极存在的区域,可以看到痕迹也成为一个问题。因此,不仅需要减小图形电极之间的电阻,提高导电性及检出灵敏度,从而提高性能,并要求提高触控面板透明度,进行相关的技术开发。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性课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举例不仅减少了图形电极之间,或图形电极及配线电极之间的电阻, 提高导电性、检出灵敏度及透明度,性能更好,并且提供图形电极和配线电极同时形成,制造工艺简单的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课题解决方案首先本专利技术的触碰面板采用透明性基板;包含在上述透明性基板的下部形成,最少有一个第I图形电极并与上述第I图形电极相连接的第I配线电极的金属图形部;并包含于上述金属图形部形成的透明性基板结合,最少有一个第2图形电极及与上述第2图形电极相连接的第2配线电极的胶片基板,第I图形电极由细线(ThinWire)形成网状结构的触控面板。上述金属图形部可由Ag,Al,Cu, Cr,Ni中的一种,或几种的合金制造而成。上述胶片基板可由ITO (IndiumTinOxide)或导电性聚合物构成。上述透明性基板可以为玻璃基板,透明硅胶基板或透明塑料基板。上述第I图形电极可以将上述第I图形电极及上述第2图形电极相互重合的区域内存在的细线(ThinWire)断线。第I图形电极采用直径达到I 10 μ m,线之间的间距达到200 μ m以上的细线 (Thinffire)构成的网状结构。本专利技术所述控制面板的制造过程包括透明性基板断面上进行金属薄膜涂膜的阶段;位于上述透明性基板上的金属薄膜由细线(Thin Wire)形成网,最少包含一个第I图形电极及与上述第I图形电极相连接的第I配线电极同时形成的阶段;胶片基板上第2图形电极形成,与上述第2图形电极连接的第2配线电极形成的阶段;及上述透明性基板及上述胶片基板相结合的阶段。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举例通过利用金属薄膜的图形电极使其形成网状结构,不仅减少了图形电极之间,或图形电极及配线电极之间的电阻,可以提高导电性、检出灵敏度。 形成网状的图形电极,使得触控面板的透明度提高。而且图形电极和配线电极可以同时形成,使得触控面板的制造工艺更为简单。附图说明图I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举例的触控面板的断面图。图2为图I触控面板的分离斜视图。图3为图I触控面板的正面图。图4为图3触控面板中A部分的放大图。〈附图标记的说明>100:透明性基板 200:金属图形部 220:第I图形电极240:第I配线电极 300:胶片基板 320 :第2图形电极340 :第2配线电极 400 :光学透明粘着剂 本专利技术实施举例的详细说明参照以下参考图稿,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举例进行详细说明。图I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举例的触控面板的断面图。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举例触控面板采用透明性基板(100),包含上述透明性基板 (100)下部形成,最少包含一个第I图形电极(220)及与上述第I图形电极(220)相连接的第I配线电极(240)的金属图形部(200);及上述金属图形部(200)形成的与上述透明性基板(100)结合,最少有I个第2图形电极(320)及与上述第2图形电极(320)连接的第2配线电极(340)的胶片基板(300)。以下就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举例,按照顺序进行详细说明。图2为图I触控面板的分离斜视图,图3为正面图。参考图2及图3,透明性基板(100)用于支撑金属图形部(200)及胶片基板(300)。 透明性基板(100)主要使用由Si02构成的玻璃基板,也可以使用硅胶基板或塑料基板等。 即透明性基板(100)只要可以支持金属图形部(200)及胶片基板(300)使用任何一种均可。特别是透明性基板(100)采用塑料基板时,由于其具有弹性,可以用于制作可弯曲显不屏(flexibledisplay)ο上述塑料基板的材质可采用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olyethyIene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olybuthyleneterephthalate), 聚苯硫醚(polyphenylenesulfide),聚酰亚胺(polyimide),聚酰胺酰亚胺 (poIyamideimide),聚醚讽(polyethersulfone),聚醚酸亚胺(poIyetherimide),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中的一种。但必须是具有透明性的塑料基板。透明性基板(100)的下部形成了金属图形部(200)。金属图形部(200)最少包含一个第I图形电极(220)及与上述第I图形电极(220)相连的第I配线电极(240)。 第I图形电极(220)及第I配线电极(240)相互进行通电连接.第I配线电极 (240)在使用者从外部施加物理接触时,第I图形电极(220)起到将产生的电信号,传导至控制部(未图示)或软性电路基板(未图示)的作用。上述控制部或上述软性电路基板与第I配线电极(240)可以通过单独的接触部 (未图示)连接。包含第I图形电极(220)及第I配线电极(240)的金属图形部(200)可由Ag,Al, Cu,Cr,Ni中的一种或几种的合金制成。金属图形部(200)由金属制造而成,用来减少金属图形部(200)包含的第I图形电极(220)之间,或第I图形电极(220)及第I配线电极(240)之间的电阻。并提高触控面板的导电性及检出灵敏度。另一方面,金属图形部(200)包含的第I图形电极(220)及第I配线电极(240)由同一金属物质制成,使触控面板的制造工艺简单化。胶片基板(300)可以由ITO (IndiumTinOxide)、IZO (IndiumZincOxide) ZnO (ZincOxide)或In203 (Indium (III) oxide)等透明导电膜形成物质制造而成。胶片基板(300)最少有一个第2图形电极(320)及与第2图形电极(320)相连的第 2配线电极(340),第2图形电极(320)在胶片基板(300)上形成图形,第2配线电极(340) 由银胶(Agpaste)形成。第2图形电极(320)及第2配线电极(340)相互形成通电连接。第2配线电极 (340)在使用者实施外部物理性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5.25 KR 10-2010-00484171.触控面板,该触控面板包含透明性基板(100)、金属图形部(200)和胶片基板(300), 所述金属图形部(200)在所述透明性基板(100)下部形成,所述金属图形部(200)最少有一个第I图形电极(220)及与所述第I图形电极(220)相连接的第I配线电极(240),所述第 I图形电极(220)由细线(Thin Wire)形成的网状结构形成;所述胶片基板(300)与所述金属图形部(200)形成的所述透明性基板(100)结合,所述胶片基板(300)最少包含有一个第 2图形电极(320)及与所述第2图形电极(320)相连接的第2配线电极(340)。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面板,所述金属图形部(200)由Ag、Al、Cu、Cr、Ni中的一种或几种的合金制造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面板,所述胶片基板(300)由ITO(Indium Tin Oxide) 或导电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玟奇
申请(专利权)人:电子部品研究院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