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其含有以下的成分(A)及成分(B),其中,将成分(A)和成分(B)的总计量设定为100重量%时,成分(A)的含量为大于20重量%且95重量%以下,成分(B)的含量为5重量%以上且低于80重量%。(A):满足下述要件(a1)、(a2)及(a3)的聚乙烯系树脂;(a1):基于乙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为95摩尔%以上(其中,将构成聚乙烯系树脂的全部的单体单元的总计设定为100摩尔%);(a2):利用13C-NMR测定的碳数5的分支数(NC5)为每1000个碳原子低于0.1;(a3):流动的活化能量(Ea)为40kJ/mol以上;(B):聚丙烯系树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使用该树脂组合物而得到的膜、包装材料、 多室容器及盖材。
技术介绍
在包装袋及包装容器中,从保护内容物的观点出发,以在输送中及操作中不发生密封部分的剥离、内容物的漏出的方式要求剥离强度高的密封性优异的材料。另一方面, 剥离强度过高时,存在用手不易开封密封部分的问题、有时在开封时内容物飞出,易剥离性(开封性)降低。这样,在用于包装袋、包装容器的包装材料中,要求密封性和易剥离性 (开封性)这样的二律背反的性能,迄今为止,各种包装材料用膜被研究、提案。例如,作为使用有聚烯烃系聚合物的包装材料用膜,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有一种包装体,作为密封层, 包含聚丙烯系树脂和基于乙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为75 95摩尔%的乙烯· α -烯烃无规共聚物的组合物。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由基于乙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为70 90 摩尔%的乙烯· α-烯烃无规共聚物、基于丙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为80 99摩尔%的丙烯· α-烯烃无规共聚物和聚乙烯的组合物构成的层叠膜。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昭61-246061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10-264332号公报通常,由基于乙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为95 99摩尔%的直链状乙烯_ α -烯烃无规共聚物和聚丙烯系树脂的组合物构成的膜,其剥离强度高,所以,作为易剥离性膜使用困难。因此,在专利文献I及专利文献2中,使用基于乙烯的单体单元含量少的乙烯- α -烯烃无规共聚物而显现易剥离性。但是,专利文献I及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易剥离性膜使用基于乙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少的乙烯- α -烯烃无规共聚物,因此,熔点低,在耐热性方面要求进一步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所述的情况,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适于制造易剥离性和密封性的平衡优异、且耐热性优异的膜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具有包括该树脂组合物的密封层的膜、包装材料及盖材。S卩,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为一种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其含有以下的成分(A)及成分 (B),其中,将成分(A)和成分(B)的总量设定为100重量%时,成分(A)的含量为大于20 重量%且95重量%以下,成分(B)的含量为5重量%以上且低于80重量%,(A):满足下述要件(al)、(a2)及(a3)的聚乙烯系树脂;(al):基于乙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为95摩尔%以上(其中,将构成聚乙烯系树脂的全部的单体单元的总计设定为100摩尔% );(a2):利用13C-NMR测定的碳数5的分支数(Nra)为每1000个碳原子低于O. I ;(a3):流动的活化能量(Ea)为40kJ/mol以上;(B):聚丙烯系树脂。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为上述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成分(A)为具有基于乙烯的单体单元和基于碳原子数3 20的α -烯烃的单体单元、且满足下述要件(a4)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a4):分子量分布(Mw/Mn)为 5 25。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为一种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成分(B)为丙烯均聚物或含有基于丙烯的单体单元90重量%以上的丙烯系无规共聚物。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为一种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其含有聚乙烯系树脂(X)和聚丙烯系树脂(Y),其中,聚乙烯系树脂⑴的含量为大于20重量%且95重量%以下,聚丙烯系树脂(Y)的含量为5重量%以上且低于80重量% (其中,将聚乙烯系树脂(X)和聚丙烯系树脂(Y)的总量设定为100重量% ),且满足下述要件(xl)及(x2),(xl):利用13C-NMR测定的碳数6以上的分支数(Nra)为每1000个碳原子为O. 01 以上,且碳数5的分支数(Nra)为每1000个碳原子低于O. I ;(x2) :230°C时的熔融张力(MT ;单位为cN。)为I. 5cN以上。本专利技术第五方面为一种膜,其由上述所述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构成。本专利技术第六方面为一种多层膜,其具有由上述所述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构成的密封层。本专利技术第七方面为上述膜,其为包装材料。本专利技术第八方面为一种多室容器,其由上述所述的膜构成。本专利技术第九方面为上述膜,其为盖材。本专利技术第十方面为一种容器,其是将上述盖材和聚烯烃系树脂制容器主体密封而成的。本专利技术第十一方面为一种容器,其中,上述记载的聚烯烃系树脂制容器主体是由聚乙烯系树脂或聚丙烯系树脂构成的。本专利技术第十二方面为一种膜,其具有由15°C以上的热密封温度范围和剥离强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低于I. 5N/15mm幅宽的剥离强度的范围构成的2个不同的区域,各区域的平均剥离强度之差为2. 0N/15mm幅宽以上。附图说明图I是表不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多室容器的一实施方式的概略图。符号说明I收容室2外周部3隔离部(隔离收容室间的部分)4:提取口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为一种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其含有以下的成分(A)及成分(B),其中,将成分(A)和成分(B)的总计量设定为100重量%时,成分(A)的含量为大于20重量%且95重量%以下,成分(B)的含量为5重量%以上且低于80重量%,(A):满足下述要件(al)、(a2)及(a3)的聚乙烯系树脂;(al):基于乙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为95摩尔%以上(其中,将构成聚乙烯系树脂的全部的单体单元的总计设定为100摩尔% );(a2):利用13C-NMR测定的碳数5的分支数(Nra)为每1000个碳原子低于O. I ;(a3):流动的活化能量(Ea)为40kJ/mol以上;(B):聚丙烯系树脂。成分(A)的聚乙烯系树脂为具有基于乙烯的单体单元作为主要单元的聚合物,可列举用高压自由基聚合法制造的高压法低密度聚乙烯、用配位聚合法等制造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等。成分(A)优选为乙烯-α-烯烃共聚物。乙烯-α-烯烃共聚物为将乙烯和碳原子数3 20的α -烯烃进行共聚而得到的乙烯- α _烯烃共聚物,为具有基于乙烯的单体单元和基于碳原子数3 20的α-烯烃的单体单元的共聚物。作为碳原子数3 20的α -烯经,可列举例如丙烯、I- 丁烯、I-戍烯、I-己烯、I-庚烯、I-羊烯、I-壬稀、I-癸稀、I-十二碳稀、4_甲基-I-戍稀、4_甲基-I-己稀等,优选为I-己稀、1_羊稀。 另外,上述的碳原子数3 20的α _烯烃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作为乙烯-α-烯烃共聚物,可列举例如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I-丁烯共聚物、乙烯-I-己烯共聚物、乙烯_ι-羊烯共聚物、乙烯_1_ 丁烯_1_己烯共聚物、乙烯_ι- 丁烯-I-辛烯共聚物等,优选为乙烯-I- 丁烯共聚物、乙烯-I-己烯共聚物、乙烯-I- 丁烯-I-己烯共聚物、乙烯_ι- 丁烯_ι-羊烯共聚物。 从膜的发粘抑制、耐热性的观点出发,在将构成聚乙烯系树脂的全部的单体单元的总计设定为100摩尔%时,成分(A)的聚乙烯系树脂中的基于乙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为 95摩尔%以上,优选为96摩尔%以上。因此,基于碳原子数3 20的α-烯烃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为5摩尔%以下,优选为4摩尔%以下,更优选为3摩尔%以下。从膜的柔软性的观点出发,在将构成聚乙烯系树脂的全部的单体单元的总计设定为100摩尔%时,优选为99 摩尔%以下。因此,基于碳原子数3 20的α-烯烃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优选为I摩尔%以上。就成分(A)的聚乙烯系树脂而言,利用13C-NMR测定的碳数5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6.23 JP 2010-142398;2011.02.14 JP 2011-028261.一种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其含有以下的成分(A)及成分(B),其中,将成分A和成分B的总量设定为100重量%时,成分A的含量为大于20重量%且95重量%以下,成分B 的含量为5重量%以上且低于80重量%,A :满足下述要件al、a2及a3的聚乙烯系树脂;al :基于乙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为95摩尔%以上,其中,将构成聚乙烯系树脂的全部的单体单元的总计设定为100摩尔% ;a2 :利用13C-NMR测定的碳数5的分支数Nra为每1000个碳原子低于O. I ; a3 :流动的活化能量Ea为40kJ/mol以上;B :聚丙稀系树脂。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成分A为具有基于乙烯的单体单元和基于碳原子数3 20的α -烯烃的单体单元、且满足下述要件a4的乙烯-α -烯烃共聚物, a4 :分子量分布Mw/Mn为5 25。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成分B为丙烯均聚物或者含有基于丙烯的单体单元90重量%以上的丙烯系无规共聚物。4.一种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其含有聚乙烯系树脂X和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诹访浩之,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