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物线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6755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抛物线钻,包括顶部的钻尖及钻杆,钻杆上开有螺旋形排屑槽与钻尖延伸联接,排屑槽的槽面与钻杆表面联接处为切削刃,排屑槽槽面为一外凸的抛物线表面与切削刃联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工作寿命比普通麻花钻提高3倍以上,而维护费用仅为麻花钻的2/3,加工精度高,加工的产品质量稳定,废品率大大降低。(*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钻具,特别是用于加工金属材料的钻头。技术背景与本技术相似的钻头为麻花钻,传统麻花钻的螺旋型排屑槽的槽面为 内凹的曲面,其排屑时的容屑空间小,排屑不流畅,冷却液不容易到达钻尖, 润滑冷却效果差;其切削刃的修磨难度大,影响断屑效果。因而现有的麻花钻 的维护成本高,工作寿命短,其加工的产品的质量的精度和稳定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麻花钻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改进结构的抛 物线钻。实现本技术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抛物线钻,包括顶部的钻尖及钻 杆,钻杆上开有螺旋形排屑槽与钻尖延伸联接,排屑槽的槽面与钻杆表面联接 处为切削刃,排屑槽槽面为一外凸的抛物线型表面与切削刃联接。前述的钻尖为双后角钻尖。本技术改进了排屑槽槽面,将原来麻花钻内凹曲面状的排屑槽槽面改 为外凸的抛物线型的槽面,大大增加了容屑空间,使排屑顺畅,冷却液易到达 钻尖,润滑冷却效果好,可使修磨后的切削刃为正前角,减少了轴向力,切削 轻快,并可方便地改善断屑作用,可增加钻头的螺旋角(可达40度以上),使 排屑更流畅,支持钻尖做成双后角,提高钻孔效率。本技术的工作寿命比普通麻花钻提高3倍以上,而维护费用仅为麻花钻的2/3,加工精度高,加工的产品质量稳定,废品率大大降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轴向视图;图3为本技术普通麻花钻轴向视图的对比图,图中虚线标示的为普通 麻花钻。图中可对比出两种不同形态的排屑槽槽面,可看出本技术的排屑 槽的容屑空间大于普通麻花钻。图中,l钻尖,2为钻杆,3为排屑槽,4为切削刃,5为排屑槽槽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抛物线钻,包括顶部的钻尖1及钻杆2,钻杆2上开有螺旋形排屑槽3与 钻尖l延伸联接,排屑槽3的槽面5与钻杆2表面联接处为切削刃4,排屑槽 槽面5为一外凸的抛物线型表面与切削刃4联接。钻尖1为双后角钻尖。权利要求1、抛物线钻,包括顶部的钻尖及钻杆,钻杆上开有螺旋形排屑槽与钻尖延伸联接,排屑槽的槽面与钻杆表面联接处为切削刃,其特征在于排屑槽槽面为一外凸的抛物线型表面与切削刃联接。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物线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钻尖为双后 角钻尖。专利摘要抛物线钻,包括顶部的钻尖及钻杆,钻杆上开有螺旋形排屑槽与钻尖延伸联接,排屑槽的槽面与钻杆表面联接处为切削刃,排屑槽槽面为一外凸的抛物线表面与切削刃联接。本技术的工作寿命比普通麻花钻提高3倍以上,而维护费用仅为麻花钻的2/3,加工精度高,加工的产品质量稳定,废品率大大降低。文档编号B23B51/00GK201086151SQ20072004324公开日2008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20日专利技术者朱剑鑫, 杨世华 申请人:常州市万绥工具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抛物线钻,包括顶部的钻尖及钻杆,钻杆上开有螺旋形排屑槽与钻尖延伸联接,排屑槽的槽面与钻杆表面联接处为切削刃,其特征在于:排屑槽槽面为一外凸的抛物线型表面与切削刃联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剑鑫杨世华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万绥工具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