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业CT机的沥青混合料数字成像精度测试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366103 阅读:4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8 03:12
基于工业CT机的沥青混合料数字成像精度测试方法,涉及土木工程领域。它为了解决现有的X-ray?CT技术存在无法准确、可靠获取沥青混合料数字成像精度的问题。该方法为启动工业CT机,对CT机进行暖机处理;在发射X射线出口处覆盖金属片;将待扫描标准试件放到旋转台中心,发射X射线;将旋转台做360度旋转,从控制软件操作界面中观察旋转过程中待扫描标准试件轮廓是否超出了该界面窗口范围,若超出范围,调整待扫描标准试件沿着X射线方向前后坐标位置;反之,进入对待扫描标准试件扫描状态;扫描结束后停止发射X射线,通过CT机软件对标准试件进行图像重构,比较扫描成像下体积参数与真实体积参数差异,获取数字成像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料数字成像精度评价方法,具体涉及基于工业CT机的浙青混合料数字成像精度测试方法。
技术介绍
2012年我国高速公路新增通车里程I. I万公里,截止2012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预计达到9. 6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且浙青路面是我国高速公路主要路面型式。浙青路面具有表面无接缝、表面平整、行车舒适,与轮胎附着力好、减振性良好、且噪声小、养护维修简单等诸多优点。然而如果材料组成、施工工艺不当,以及受各种因素的作用,浙青路面面层就会出现高温软化、低温开裂、耐久性差等不良现象,从而导致路面使用期限缩短或维修费用提高。长期以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在此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从改善材料的角度,先后使用了大量的改性方法、不断调整级配、修正各种体积指标以及加强施工质量控制等方法来试图改善路用性能,减少车辙病害,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但由于问题的复杂性,目前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我国浙青路面车辙破坏的趋势。近年来,研究人员逐渐意识到浙青混合料的微观结构对其宏观力学特性影响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致力于研究浙青混合料内部微细观结构与外部宏观力学特性之间的关系。浙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不仅受到空隙率、矿料间隙率以及粗集料骨架间隙率等体积指标的影响,且与组成材料的形态、性能有密切关系。传统的体积设计方法和参数不能全面的反映混合料的所有特性,关于浙青路面的微细观结构的研究,逐渐成为解决浙青路面复杂行为问题的切入点和着力点。(I)工业X-ray CT技术技术革新美国ASCE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ing)刊物 “Journal ofcomputing in civil engineering” 1999年出版了题为“土木工程中的图像处理技术”(Imaging Techniques in Civil Engineering)专刊,在科研领域引起了强烈反响,该国际权威期刊于2004年I月再次出版了题为“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土木工程材料分析与建模“(Advances in the Characterization and Modeling of 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sUsing Imaging Techniques)的专刊,详细介绍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美国土木工程材料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这标志着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土木工程研究领域的逐渐成熟与完善。三维数字图像处理是以核磁共振和X射线断层扫描装置(X-ray 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X-ray CT)为技术手段,通过获取试件内部连续断层图像来反映浙青混合料真实的三维空间结构信息,其中基于X-ray CT技术获取的数字图像更加真实,更加准确,图像重构的精度极高,显现出极强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X-ray CT是射线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利用X射线辐射成像。当X射线穿透物质时,其辐射强度呈指数型衰减并且衰减率仅与物质密度相关,因此,可以建立物质密度和射线吸收率(CT数)的换算关系并可转化为对应像素灰度值,从而得到物体的三维信息,并可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得到物体的三维重构图像,相对于医用CT而言,工业CT具备更强的辐射能力,同时具备定量、无损及实时检测等特殊优势,广泛应用于各类工业部门的测试与研究。(2)浙青混合料微细观结构分析1998年,美国联邦公路局与特纳公路研究中心(TFHRC)联合开展了 SIMAP研究计 划,准备运用数字图像、X-ray CT、光弹镜像技术对浙青混合料内部的集料取向、离析、接触状况、空隙分布、胶浆分布等进行识别,并对浙青混合料的内部组成状况进行三维重建,对其宏观力学与强度机理进行数值模拟。我国华南理工大学张肖宁教授对基于X-ray CT的浙青混合料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对应用X-ray CT技术的浙青混合料性能的虚拟试验研究和进一步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展开了讨论,在阐述技术发展状况的同时指出了目前研究的不足,并给出了一个建议的数值设计浙青混合料的技术路线图。该路线图包含试件体积分析、虚拟试件制作和虚拟力学试验三大研究目标,并对每个目标的具体研究内容做了明确概括。综上所述,经过X-ray CT机扫描重构后的浙青混合料数字图像可以获取混合料的内部结构信息,包括集料取向及分布特征、离析、压实度、接触状况、空隙大小及分布特征等,因此,此项技术成为目前研究浙青混合料微细观结构重要研究手段。虽然利用X-rayCT机获取浙青混合料内部信息的应用研究已广泛开展,但对所获取结构信息精度的评价方法却鲜有研究;且由于各种CT机的品牌、型号不同;同一机器进行扫描时参数设置不同、采集数据所使用的软件不同以及使用熟练水平以及X-ray射线灯丝的老化等种种原因,会导致扫描精度的降低或者产生差异,而在浙青混合料试件扫描后的空隙体积等指标提取过程中,又会与实际的浙青混合料的空隙体积有所差别。现有的X-ray CT技术存在无法准确、可靠获取浙青混合料数字成像精度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的x-ray CT技术存在无法准确、可靠获取浙青混合料数字成像精度的问题,从而提出了基于工业CT机的浙青混合料数字成像精度测试方法。基于工业CT机的浙青混合料数字成像精度测试方法为步骤一、启动工业CT机,对工业CT机进行暖机处理;步骤二、在工业CT机的发射X射线出口处覆盖厚度为O. 2mm的金属片;步骤三、将待扫描标准试件放到工业CT机的旋转台中心,将工业CT机的射线开关打开,发射X射线;步骤四、将工业CT机的旋转台做360度旋转,保持X射线为发射状态,从工业CT机控制软件datos |x acquisition操作界面中观察旋转过程中待扫描标准试件轮廓是否超出了该界面的窗口范围,判断为是,则扫描过程有相关投影数据超出探测器接收范围使重建失败,执行步骤五;判断为否,执行步骤六;步骤五、通过工业CT机操纵操作台上方向坐标控制杆,调整待扫描标准试件沿着X射线方向的前后坐标位置,执行步骤四;步骤六、工业CT机进入对待扫描标准试件扫描状态,执行步骤七;步骤七、扫描结束后停止发射X射线,,通过工业CT机配带的软件datos|Xreconstruction对标准试件进行图像的重构,获取重构后的标准试件,通过软件VGStudio5MAX 2. 2对重构后图像进行体积参数的提取,通过比较扫描成像下的体积参数与真实体积参数的差异,获取数字成像精度。本专利技术通过所述的待扫描标准试件与软件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工业CT机可以准确、可靠获取浙青混合料数字成像精度的目的。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基于工业CT机的浙青混合料数字成像精度测试方法的方法流程图;图2为待扫描标准试件的正视图;图3为待扫描标准试件的俯视图;图4为旋转台未放置垫板的待扫描标准试件摆放示意图,图中I表示工业CT机的探测路,2表示锥形束,3表示待扫描标准试件,4表示旋转台,5表示焦点;图5为旋转台放置垫板的待扫描标准试件摆放示意图,图中6表示塑料或者泡沫垫板。具体实施例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I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基于工业CT机的浙青混合料数字成像精度测试方法为步骤一、启动工业CT机,对工业CT机进行暖机处理;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基于工业CT机的沥青混合料数字成像精度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述步骤:步骤一、启动工业CT机,对工业CT机进行暖机处理;步骤二、在工业CT机的发射X射线出口处覆盖厚度为0.2mm的金属片;步骤三、将待扫描标准试件放到工业CT机的旋转台中心,将工业CT机的射线开关打开,发射X射线;步骤四、将工业CT机的旋转台做360度旋转,保持X射线为发射状态,从工业CT机控制软件datos|x?acquisition操作界面中观察旋转过程中待扫描标准试件轮廓是否超出了该界面的窗口范围,判断为是,则扫描过程有相关投影数据超出探测器接收范围使重建失败,执行步骤五;判断为否,执行步骤六;步骤五、通过工业CT机操纵操作台上方向坐标控制杆,调整待扫描标准试件沿着X射线方向的前后坐标位置,执行步骤四;步骤六、工业CT机进入对待扫描标准试件扫描状态,执行步骤七;步骤七、扫描结束后停止发射X射线,,通过工业CT机配带的软件datos|x?reconstruction对标准试件进行图像的重构,获取重构后的标准试件,通过软件VGStudio?MAX?2.2对重构后图像进行体积参数的提取,通过比较扫描成像下的体积参数与真实体积参数的差异,获取数字成像精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忆秋任俊达邢超姚形傲边鑫龚湘兵张红许振宇王海朋张磊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