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地管道上浮力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65885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8 0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埋地管道上浮力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能准确测试土中管道所受的上浮力;通过在管道模型封口钢板表面设置圆环状柔性填充材料,不但可有效减小管道模型与测试槽之间的摩擦力,减小测试误差,还能有效防止岩土体模型进入管道模型封口钢板与测试槽壁之间的缝隙中,减小边界效应的影响,保证测试在平面应变条件下进行;通过在测试槽上设置的玻璃侧面,使得管道模型以及岩土体的位移变形情况能被有效观测到,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法即可对管道、土体位移变形进行定量分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能源运送中,管道运输由于其运输量大、迅速、连续、经济、平稳、安全、可靠以及占地少、投资少、费用低等特点,成为石油、天然气输送的重要方式。我国由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对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加,油气管道工程建设正在不断进行。一些特殊的地质条件,尤其是深厚软土地质给管道工程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在高水位地区,管道经常出现上浮现象,给工程安全带来了巨大隐患,软土地区尤为严重。 在分析解决油气管道上浮问题时,两个重要的参数必须进行确定,即管道上浮力以及其上拔承载力。土体饱和后,强度会下降,特别是软土,由于其具有结构性,在施工扰动后,其强度会大大降低,甚至呈流塑状。而流塑状软土回填后,会对管道产生比水浮力更大的上浮作用力。目前,国内外关于油气管道上浮力以及上拔承载力的理论计算方法已有很多,但少有共识,而且由于各地土体性质不同,工程情况也不尽相同,很难找到适用于各种复杂条件的理论方法。而试验测试的方法由于能够针对不同土体性质、不同工程情况进行模拟分析,则相对具体可靠。因此,专利技术一种能测试管道上浮力的测试装置具有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埋地管道上浮力测试装置,包括测试槽和设置在测试槽内的填充岩土体模型和两端密封的管道模型,所述管道模型与连接杆相连,所述连接杆穿过固定在预先开孔的槽口反力梁上的定向轴承与加载横梁相连;在加载横梁与槽口反力梁之间设置有轴力计。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利用埋地管道上浮力测试装置进行测试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在测试槽内填筑岩土体模型至设计管道模型的底标高位置,再放置管道模型; 步骤二、将轴力计安装在加载横梁与槽口反力梁之间; 步骤三、读取轴力计读数; 步骤四、继续填筑岩土体模型至管道模型的顶标高位置,并提升水位至管道模型的顶标闻位置; 步骤五、再次读取轴力计读数; 步骤六、计算前后两次轴力计读数之差,即可求出管道模型的上浮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是 (O能准确测试土中管道所受的上浮力。(2)通过在管道模型封口钢板表面设置圆环状柔性填充材料,不但可有效减小管道模型与测试槽之间的摩擦力,减小测试误差,还能有效防止岩土体模型进入管道模型封口钢板与测试槽壁之间的缝隙中,减小边界效应的影响,保证测试在平面应变条件下进行。(3)通过在测试槽上设置的玻璃侧面,使得管道模型以及岩土体的位移变形情况能被有效观测到,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法(PIV)即可对管道、土体位移变形进行定量分析。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I是本专利技术上浮力测试装置的侧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上浮力测试装置的前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一种埋地管道上浮力测试装置,如图I至图2所示,包括测试槽I、管道模型2、柔性填充材料3、连接法兰4、连接杆5、加载横梁6、定向轴承7、槽口反力梁8、轴力计9、第一类连接螺杆10、第一类连接螺帽11、第二类连接螺杆12、第二类连接螺帽13、岩土体模型18、管道封口钢板20、玻璃侧面21,其中 测试槽I设置有玻璃侧面21,在测试槽I内填充岩土体模型18,埋设管道模型2,在管道模型2两端用管道模型封口钢板20密封,管道模型封口钢板20表面设置柔性填充材料3 ;管道模型2通过连接法兰4与连接杆5相连,连接杆5穿过固定在预先开孔的槽口反力梁8上的定向轴承7与加载横梁6相连; 所述的柔性填充材料3呈圆环状分布,外边缘与管道封口钢板20边缘一致,固定在管道模型封口钢板20上;柔性填充材料3的厚度取约O. 5cm,柔性填充材料3圆环宽度取约Icm0所述的管道模型2可配重使其自重与相同长度实际管段一致,或不配重; 管道模型2的外径小于等于测试槽I长度的1/3,管道模型2的长度比测试槽I的宽度小约1cm。轴力计9通过第一类连接螺杆10以及第二类连接螺杆12,利用第一类连接螺帽11以及第二类连接螺帽13安装在加载横梁6与槽口反力梁8之间; 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埋地管道上浮力的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测试槽I内填筑岩土体模型18至设计管道模型2的底标高位置,再放置管道模型2 ; 步骤二、将轴力计9安装在加载横梁6与槽口反力梁8之间; 步骤三、读取轴力计9读数,即为管道模型2自重; 步骤四、继续填筑岩土体模型18至管道模型2的顶标高位置,并提升水位至管道模型2的顶标闻位置; 步骤五、再次读取轴力计9读数,即为管道模型2上浮力及其自重叠加后的作用力大小;步骤六、计算前后两次轴力 计9读数之差,即可求出管道模型2的上浮力。权利要求1.一种埋地管道上浮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测试槽和设置在测试槽内的填充岩土体模型和两端密封的管道模型,所述管道模型与连接杆相连,所述连接杆穿过固定在预先开孔的槽口反力梁上的定向轴承与加载横梁相连;在加载横梁与槽口反力梁之间设置有轴力计。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埋地管道上浮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模型两端用管道模型封口钢板进行密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埋地管道上浮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道模型封口钢板表面固定有呈圆环状分布的柔性填充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埋地管道上浮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槽设置有玻璃侧面。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埋地管道上浮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模型的外径小于等于测试槽长度的1/3 ;所述管道模型的长度比测试槽的宽度小约1cm。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埋地管道上浮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模型通过连接法兰与连接杆相连。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埋地管道上浮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力计分别通过第一类连接螺杆、第一类连接螺帽和第二类连接螺杆、第二类连接螺帽安装在加载横梁与槽口反力梁上。8.一种利用权利要求I所述的埋地管道上浮力测试装置进行测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测试槽内填筑岩土体模型至设计管道模型的底标高位置,再放置管道模型; 步骤二、将轴力计安装在加载横梁与槽口反力梁之间; 步骤三、读取轴力计读数; 步骤四、继续填筑岩土体模型至管道模型的顶标高位置,并提升水位至管道模型的顶标闻位置; 步骤五、再次读取轴力计读数; 步骤六、计算前后两次轴力计读数之差,即可求出管道模型的上浮力。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利用埋地管道上浮力测试装置进行测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模型两端用管道模型封口钢板进行密封。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利用埋地管道上浮力测试装置进行测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道模型封口钢板表面固定有呈圆环状分布的柔性填充材料。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准确测试土中管道所受的上浮力;通过在管道模型封口钢板表面设置圆环状柔性填充材料,不但可有效减小管道模型与测试槽之间的摩擦力,减小测试误差,还能有效防止岩土体模型进入管道模型封口钢板与测试槽壁之间的缝隙中,减小边界效应的影响,保证测试在平面应变条件下进行;通过在测试槽上设置的玻璃侧面,使得管道模型以及岩土体的位移变形情况能被有效观测到,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法即可对管道、土体位移变形进行定量分析。文档编号G01L5/00GK1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埋地管道上浮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测试槽和设置在测试槽内的填充岩土体模型和两端密封的管道模型,所述管道模型与连接杆相连,所述连接杆穿过固定在预先开孔的槽口反力梁上的定向轴承与加载横梁相连;在加载横梁与槽口反力梁之间设置有轴力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江李强秦政先陈诚廖雍卿太钢康凯陈杰代卿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