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转窑窑尾溜槽体头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65648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8 01: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回转窑窑尾溜槽体头部结构,溜槽体上设三角筋板,三角筋板上设溜槽体安装孔;溜槽体头部结构设溜槽体头部护铁,溜槽体头部护铁上设护铁底板、护铁连接板;在护铁连接板上设护铁安装孔;护铁连接板与三角筋板靠紧,并将溜槽体安装孔与护铁安装孔对准,然后用螺栓穿过后,再用螺母将护铁连接板与三角筋板紧固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生产使用中的效果非常理想,保护耐火浇注料,使其减少脱落,延长溜槽内耐火浇注料的使用寿命;溜槽体头部损坏速度减缓,使其使用寿命增加2~3倍;不仅减少了停机次数,还减少了耐火浇注料的使用费用,对球团的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减少更换溜槽体频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冶金工业生产的
,涉及其中的球团生产技术,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回转窑窑尾溜槽体头部结构
技术介绍
球团链篦机——回转窑之间设有三块弧形溜槽体部件,安装完毕后形成半圆形溜槽,并沿内侧弧面上打上200mm厚浇注料,三块弧形溜槽体的半圆形溜槽的作用是让预热好的球团能顺利地送到回转窑中进行焙烧。当溜槽体前部(即溜槽体头部)长期处在1000°C高温气流中烧灼和承受粉尘的冲刷,头部耐火浇注料松动脱落,使头部的溜槽体裸露,焙烧中的球团矿直接接触到外部的金 属部位,使其氧化、开裂、变形甚至局部脱落,造成漏料。上述状况导致溜槽体约3年就需要更换一套,现有技术中的事例表明从2005年8月投产至2010年12月,已更换两套,而且需要大量的人工费用,这对生产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溜槽体前部(即头部)为5块均布三角形肋板,两肋板之间没有固定浇注料的横向肋板,剖视图中前部为斜面形结构。现有技术中的回转窑窑尾溜槽体存在以下缺点存在设计缺陷地方,此地方打入的浇注料在生产中以及计划检修停开机时前部温差的变化中生成裂隙,裂隙中再灌入细矿料,往复膨胀变化形成碎块,在球团矿料流的作用下自然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回转窑窑尾溜槽体头部结构,所述的溜槽体(1)上设三角筋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角筋板(2)上设溜槽体安装孔(3);所述的溜槽体头部结构设溜槽体头部护铁(4),所述的溜槽体头部护铁(4)上设护铁底板(5)、护铁连接板(6);在所述的护铁连接板(6)上设护铁安装孔(8);所述的护铁连接板(6)与三角筋板(2)靠紧,并将所述的溜槽体安装孔(3)与护铁安装孔(8)对准,然后用螺栓穿过后,再用螺母将护铁连接板(6)与三角筋板(2)紧固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先虎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新兴铸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