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秦小茹专利>正文

锁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65133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8 0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锁具,包括锁壳,锁壳设有锁杆孔和锁芯孔,锁杆孔和锁芯孔相连通;锁杆,设于锁杆孔内并可沿锁杆孔移动,锁杆设有锁销槽;锁芯,设于锁芯孔内,锁芯设有锁销孔、钥匙孔和弹子孔组,弹子孔组内装有弹子组,弹子组包括第一弹子、第二弹子、第三弹子和顶触第一弹子的弹子弹簧。该锁具在开启时钥匙不需要转动,没有拨齿通道,所以无法在不碰动弹子的情况下,将异物插入钥匙孔内端通过拨齿通道进行技术性开锁。而且,上述锁具的锁芯设置有包括第一弹子、第二弹子和第三弹子的弹子组,使锁具钥匙密量变大,不容易被开启,由此增强了锁具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锁具
技术介绍
锁是常见防盗工具。弹子锁以其结构简单、实用而被广泛使用。弹子锁的结构大致相同,即在锁芯的弹子孔中装有一组圆柱形弹子,钥匙上开有相应深度的牙花。开锁的方式也大致相同,即通过钥匙牙花的高低不同来上下移动相应的弹子,使每个锁芯弹子的高度都处在锁壳与锁芯上的分界面处,然后旋转钥匙带动锁芯,达到开锁的目的。这类锁存在拨齿通道,在不碰动弹子的情况下,异物可轻易进入钥匙孔内端,通过拨齿通道探入各种开锁工具,进行技术性开锁。同时该种结构浪费了弹子的有效行程,使锁具匙密量变小,容易被锁匠开启,安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锁具,包括锁壳,锁壳设有锁杆孔和锁芯孔,锁杆孔和锁芯孔相连通;锁杆,设于锁杆孔内并可沿锁杆孔移动,锁杆设有锁销槽;锁芯,设于锁芯孔内,锁芯设有锁销孔、钥匙孔和至少一组弹子孔组,锁销孔内装有锁销和锁销弹簧,锁销顶端的形状与锁销槽相配合,锁销弹簧两端分别与锁销和锁销孔内壁连接,弹子孔组包括第一弹子孔、第二弹子孔和第三弹子孔,第一弹子孔和第三弹子孔分别设于锁销孔两侧且分别与锁销孔连通,第三弹子孔还与钥匙孔连通,第二弹子孔设于锁销上,第一弹子孔、第二弹子孔和第三弹子孔一一对应且依次连通,弹子孔组内装有弹子组,弹子组包括第一弹子、第二弹子、第三弹子和顶触第一弹子的弹子弹簧,第一弹子和弹子弹簧设于第一弹子孔内,弹子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一弹子和第一弹子孔的内壁相连接,第二弹子设于第二弹子孔内,第三弹子设于第三弹子孔内,第二弹子的长度与第二弹子孔的长度相同。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锁具在正常开启时,将相匹配的钥匙插入钥匙孔。随着钥匙的深入,第三弹子在钥匙上的齿牙的作用下在第三弹子孔内移动。同时,与第三弹子顶触的第二弹子和与第二弹子顶触的第一弹子分别克服弹子弹簧的弹力在第二弹子孔和第一弹子孔内移动。钥匙到达准确的位置时,第二弹子两端与锁销表面平齐,并且第一弹子和第二弹子正好进入相对应的第一弹子孔和第二弹子孔内,锁销可以在锁销孔内正常移动。此时向外拉动锁杆,锁销在锁销槽的作用下克服锁销弹簧的弹力向锁销孔内部移动,由此锁杆可以向锁杆孔外移动,从而锁具开启。锁具在锁闭时,先将匹配的钥匙插入准确的位置,此时锁销可以在锁销孔内自由移动,然后将锁杆向锁杆孔内移动,在锁销弹簧的作用下,锁销顶端进入锁销槽内,最后拔出钥匙,第一弹子在弹子弹簧的作用下向第二弹子孔内移动,进入第二弹子孔后顶触第二弹子进入第三弹子孔内,锁销卡死,无法在锁销孔内移动。此时向外拉动锁杆,由于锁销在锁销槽内,锁杆无法移动,由此锁具锁闭。由于上述锁具在开启时钥匙不需要转动,没有拨齿通道,所以无法在不碰动弹子的情况下,将异物插入钥匙孔内端通过拨齿通道进行技术性开锁。而且,上述锁具的锁芯设置有包括第一弹子、第二弹子和第三弹子的弹子组,使锁具钥匙密量变大,不容易被开启,由此增强了锁具的安全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弹子两端均为平面。第一弹子与第二弹子相顶触的一端为平面,第三弹子与第二弹子相顶触的一端也为平面。由此,避免了包括第一弹子、第二弹子和第三弹子的弹子组在钥匙不匹配时,由于锁销孔内壁挤压复位导致锁具被强行开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锁杆包括锁杆主体和手持部。锁杆主体与手持部通过可断开结构相连接。在较大的外力作用下,可断开结构发生断裂,锁杆主体与手持部分离。由此可以避免对锁杆施加较大的拉力,强行破坏弹子组将锁销压入锁销孔导致锁具被暴力开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锁杆主体和手持部通过可拆卸结构相连接。由此,手持部可以像钥匙一样随身携带,仅有钥匙无法将锁具开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锁芯设有两排或者两排以上的弹子孔组,全部弹子孔组内设有弹子组或者部分弹子孔组内设有弹子组。由此,可以大大增加锁具的钥匙密量,增强了锁具的安全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全部所述弹子孔组内均设有弹子组。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锁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所示的锁具的纵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I所示的锁具的锁壳示意图。图4为图I所示的锁具的锁芯示意图。图5为图I所示的锁具的弹子组示意图。图6为图I所示的锁具的弹子组与锁销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锁具的锁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锁具的锁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方式的锁具的锁销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I图I至图6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锁具。如图所示,该锁具,包括锁壳I、锁杆2和锁芯3。其中,锁壳I设有锁杆孔12和锁芯孔13,锁杆孔12和锁芯孔13相连通。锁杆2设于锁杆孔12内并可沿锁杆孔12移动,锁杆2设有锁销槽21。锁芯3设于锁芯孔13内,锁芯3设有锁销孔32、钥匙孔31和至少一组弹子孔组,本实施例中锁芯3设有五组弹子孔组5。锁销孔32内装有锁销4和锁销弹簧41,锁销4顶端的形状与锁销槽21相配合。锁销弹簧41两端分别与锁销4和锁销孔32内壁连接。弹子孔组5包括第一弹子孔51、第二弹子孔52和第三弹子孔53。第一弹子孔51和第三弹子53孔分别设于锁销孔32两侧且分别与锁销孔32连通,第三弹子孔53还与钥匙孔31连通。第二弹子孔52设于锁销4上。第一弹子孔51、第二弹子孔52和第三弹子孔53 —一对应且依次连通。弹子孔组5内装有弹子组6。弹子组6包括第一弹子61、第二弹子62、第三弹子63和顶触第一弹子61的弹子弹簧611。第一弹子61和弹子弹簧611设于第一弹子孔51内,弹子弹簧611两端分别与第一弹子61和第一弹子孔51的内壁相连接。第二弹子62设于第二弹子孔52内,第三弹子63设于第三弹子孔53内。第二弹子62的长度与第二弹子孔52的长度相同。第二弹子62两端均为平面。第一弹子61与第二弹子62相顶触的一端为平面,第三弹子63与第二弹子62相顶触的一端也为平面。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锁芯3还可以设置六组、七组或者其它至少一组的弹子孔组。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锁具在正常开启时,将相匹配的钥匙9插入钥匙孔31。随着钥匙9的深入,第三弹子63在钥匙上的齿牙的作用下在第三弹子孔53内移动。同时,与第三弹子63顶触的第二弹子62和与第二弹子62顶触的第一弹子61克服弹子弹簧611的弹力分别在第二弹子孔52和第一弹子孔51内移动。钥匙9到达准确的位置时,第二弹子62两端与锁销4表面平齐,并且第一弹子61和第二弹子62正好进入相对应的第一弹子孔51和第二弹子孔52内,锁销4可以在锁销孔32内正常移动。此时向外拉动锁杆2,锁销4在·锁销槽21的作用下克服锁销弹簧41的弹力向锁销孔32内部移动,由此锁杆2可以向锁杆孔12外移动,从而锁具开启。锁具在锁闭时,先将匹配的钥匙9插入准确的位置,此时锁销4可以在锁销孔32内自由移动,然后将锁杆2向锁杆孔12内移动,在锁销弹簧41的作用下,锁销4顶端进入锁销槽21内,最后拔出钥匙9,第一弹子61在弹子弹簧611的作用下向第二弹子孔52内移动,进入第二弹子孔52后顶触第二弹子62进入第三弹子孔53内,将锁销4卡死,无法在锁销孔32内移动。此时向外拉动锁杆2时,由于锁销4在锁销槽21内,锁杆2无法移动,由此锁具锁闭。实施例2图7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锁具。与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锁具,其中,包括:锁壳,所述锁壳设有锁杆孔和锁芯孔,所述锁杆孔和锁芯孔相连通;锁杆,设于所述锁杆孔内并能沿所述锁杆孔移动,所述锁杆设有锁销槽;锁芯,设于所述锁芯孔内,所述锁芯设有锁销孔、钥匙孔和至少一组弹子孔组,所述锁销孔内装有锁销和锁销弹簧,所述锁销顶端的形状与所述锁销槽相配合,所述锁销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锁销和所述锁销孔内壁连接,所述弹子孔组包括第一弹子孔、第二弹子孔和第三弹子孔,所述第一弹子孔和第三弹子孔分别设于所述锁销孔两侧且分别与所述锁销孔连通,所述第三弹子孔还与所述钥匙孔连通,所述第二弹子孔设于所述锁销上,所述第一弹子孔、第二弹子孔和第三弹子孔一一对应且依次连通,所述弹子孔组内装有弹子组,所述弹子组包括第一弹子、第二弹子、第三弹子和顶触所述第一弹子的弹子弹簧,所述第一弹子和弹子弹簧设于第一弹子孔内,所述弹子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弹子和所述第一弹子孔的内壁相连接,所述第二弹子设于第二弹子孔内,所述第三弹子设于所述第三弹子孔内,所述第二弹子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弹子孔的长度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小茹
申请(专利权)人:秦小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